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象清明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78-78
草木与节气贴首耳语,季节悄然变更。料峭春意渐褪,忽就万象清明,紧跟首,花都开好了。一派明媚后,谷雨即至,就该种瓜种豆哩。"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历书》曰。清明的本源竟是如此之好,真好。吐纳着时光的清明气息,欣赏着草木的清荣气象,直觉万象清明。全新的阳春,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再不是星星之火,已新天新地得燎原。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寒  相似文献   

3.
清明粿     
正"清明馃"也已跨越节日,不为清明节日所独有,悠然进入城区,外卖可得,俨然时令小吃,却已难觅少时的味道。清明时节,除了慎终追远、郊游踏青以外,印象较深的还有来自乡间田野的风味——"清明粿"。"清明粿",坊间又称"清明果",顾名思义,意为清明时节的特色小吃,实质上不是一种植物果实,而是一种时令糕点。在乡间,人们喜欢采集初春时节的田间野菜,和上糯米粉,加入各种馅料,包裹成粿,在饮食中吸呼着春天的气息。由于此"粿"易得,再打上清明的烙印,就随着节日而风靡,遂成清明时节的地域性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08,(4):128-130
清明节由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于是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寒食可作清明的别称,又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2008年,清明节首次作为法定节假日,与4月5日(星期六)、4月6日(星期日)连在一起,形成三天假期。  相似文献   

5.
清明会是华北乡村比较普遍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活动。河北栾城县寺北柴村的清明会比较典型,同一个宗族以"院"为中心有若干清明会,它强化了宗族分化的局面。清明会的组织方式是平等与不平等并存。它既保证了普通族众参与祖先祭祀和聚餐的权利,又在管理架构上维护了精英群体的支配地位。与此相对应,清明会在实际运作中,既要满足宗族福利的需要,同时也不得不追求经济效益,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清明会是透视华北乡村的宗族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节是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起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已经有"清明"的记载。清明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前一两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不肯出仕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唐代的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正式规定,清明可以与寒食节  相似文献   

7.
雨竹 《神州》2012,(10):94-98
清明节,祭祖、添坟、寒食、插柳。白居易《寒食野忘吟》中亦有"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句子,清明与寒食时间的耦合,说明两者渊源颇深。二十四节气中开头便是: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指清明,清明节自然发端于农耕节气,直到与逐渐式微的寒食节合二为一,最终演变为慎终追远的民俗节日。几经沧桑、斗转星移,诗意盎然的寒食古风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今人知之甚少,也鲜有人提及了。眼下,正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悄然而至,祭祀踏  相似文献   

8.
正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其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是说"八风",其中有"清明风",清明风至的日期在冬至后135日;二是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清明节气之时,"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华夏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盎然着一片生机。人们纷纷走向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游乐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始于唐  相似文献   

9.
苏冰 《旅游纵览》2010,(4):60-62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清明》,将清明节惆怅伤感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十里溱湖的清明,却与诗人笔下的意境大相径庭,这里的清明时节,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挥洒着炽热的激情,灿烂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0.
梨花风起     
清明,是一个诗意的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料峭春寒渐行渐远,明山秀水一路走来,天高云淡,风温和得像鸟羽拂过脸颊,连阳光也有了色彩。草木葳蕤,花儿们次第开放,早莺新燕忙碌起来,清明了!清明两个字,从人们的嘴巴里一遍遍蹦出来,仿佛美丽的讯息在口口相传。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造字,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写出来,舒阔明净;读出来,清朗明澈;回味一下,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把文字的音形意融合得如此浑然天成,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纪念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在本人收藏的房地契中有一些县名是以先烈的名字命名的,是当时人们对他们的纪念。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四张,以表达一个收藏人对先烈们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尧天舜日     
正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比喻太平盛世。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两位贤明君主,后来泛指圣人。传说尧、舜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宋·朱熹《辛丑延和奏札一》:"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柳弃疾《阴霾》诗:"尧天舜日匆匆尽,已是穷新闰位年。"也作"舜日尧天"。  相似文献   

13.
漫话清明节     
<正>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  相似文献   

14.
家谱     
我的祖辈生活在南方山区,清清的赣江从村前流过,村中有一片大大的水塘,水塘边足家祠。每逢过年或清明,大人们都要在这里给祖辈上香、叩头。每逢村中老人去世或哪家添厂伢子,族长们就从家祠里拿出一本黄黄的,用毛边纸制作的大簿子。我问那是什幺?回答说:是家谱。后来我识字了,我也翻升那本厚书,在“万”字辈里找到了父亲的名字,还知道了爷爷的爷爷的名字。这就是延续了我们族人几百年历史的家族谱。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作为中国历史上3大节日之一,它融合了时间相近寒食节的上坟习俗和上巳节的春游传统。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地区清明前后"挂社"和"挂青"的习俗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无论是"挂社"中的集体吃社饭的习俗,还是"挂青"中家族墓田中的祭祀,都体现了中国人相互依赖的伦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今天的"挂青"和"挂社"都出现了日益形式化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主要有3个原因:家族墓地日益被国家公墓所取代,割裂了家族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联系;地方性的时间被统一性的现代时间所取代,"挂社""挂青"这种具有地方性时间节律的活动受到了制约;清明期间集体性的传统娱乐活动被跨越空间的旅游和虚拟空间的个体性娱乐所取代。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清明的深层意义:对先人的缅怀和对家的眷恋是一种"实质性传统""时空压缩"也不能改变这种实质性传统。  相似文献   

16.
南洋华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故土相去甚远,早已不符合节气上过清明的诉求,但清明节在南洋华人社会中却世代延续,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孝""恩""义"的价值观不变,以及以扫墓与祭祀先人的节日活动的传承。现代南洋华人过清明,是多元宗教信仰可以共同接纳的清明节,它传承先人之"礼"并一直维持到今天,表现出其珍视与固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坚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主要成员被隔离审查时,从姚文元住处查获他手写的若干本札记。按姚文元在札记中说,这是他记录下来作“斗争参考”的。他在其中一篇中还给他的札记起了名字,叫《革命狂想曲札记》,并加了括号(浪漫主义的)。现在,我们原原本本摘录其中1976年“清明”前后的一部分札记,并稍作删节,发表于下。从这札记中可以看出“四人帮”是怎样密谋、策划、制造舆论打倒邓小平、压制悼念周恩来和疯狂镇压人民群众的,也透露出他们阴谋颠覆共和国、篡夺最高权力的野心。1976年清明到1997年,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四人…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有文化性,是文化的镜像,其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渤海国作为唐代的地方政权,偏安东北一隅,渤海国人名有"姓+名"及音译名字两种形式。在渤海国前期,虽以"姓+名"的形式为主,但音译名字占较高的比例。到了渤海国的中后期,渤海国人音译的名字逐渐被"姓+名"的形式所取代。渤海国人名字的某些用字反映了渤海国人对形容美的祈望、对德性美的追求、对福禄寿的憧憬及对儒释道的尊崇。渤海国人名的用字及其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宪象"及认同。  相似文献   

19.
清明·祭     
我们记录了"5·12"大地震的半年祭和清明,还有即将到来的一年祭。祭奠地震遇难同胞的同时,祈福生者发愤图强。当生机勃勃的新北川拔地而起时,我们会再来这里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2,(4):12-12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今年清明为4月4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