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兵  侯鑫磊  范影 《旅游纵览》2022,(24):95-97
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遗存丰富、自然生态地位关键、精神文化寄托集中,极具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村民访谈、地方座谈等多种方式,多次前往成都平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文旅规划范围内的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旅资源价值,全面解析传统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总结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集中连片视角梳理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发展策略,以期为保护和发展成都平原传统村落的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诸葛村落经营始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浅析徐国平,陈星中国传统的城镇、村落布局,一般以专门设置一条中轴线的棋盘形和依山傍势的不规则形为主。但在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其村落布局却一反传统格局,围绕一处中心池塘,道路呈放射状分布,屋...  相似文献   

3.
以民俗风情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成为目前我国各地乡村积极尝试的乡村振兴路径。辽宁作为我国满族主要聚居地,满族村落的规模、数量、文化保留程度都比较高,但满族村落发展相对滞后问题也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民族文化特征优势,成为辽宁满族乡村探索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梳理满族传统文化中饮食相关的品类、制作工艺、习惯,针对目前旅游项目中饮食资源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以美食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满族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亚虎 《满族研究》2015,(2):105-106
戴嘉艳老师的专著《生存智慧与文化选择——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是一部关注农业民俗及其映射的生态文化方面的论著。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一个典型农耕村落为个案,以生态文化特征为视角,对达斡尔族农业民俗进行全面、整体的考察。既结合传统生活背景,深入分析和阐释农业民俗的文化本质与社会功能,又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联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农业民俗的现代传承与价值提升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无疑是在应用民俗学领域拓展视野和思路,并在实践层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体现了民俗学者的社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与保护现状 1.传统村落是我国最近提出的新概念。 传统村落一般俗称古村落,在学术上可称为历史文化村落或历史村落。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传统村落范围既包括已申报命名国家、省、市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尚未申报名村的古村落,还包括具有优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自然村落。需要明确的是,历史文化名村是优秀的传统村落,但传统村落不一定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包括大量的历史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的复杂性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潘口水电站与陕南和川东接壤,是古庸国所在地.遗址地处河流边缘地带,长年受河水的冲刷,破坏殆尽,出土遗物甚少,文化内涵主要包含新石器晚期和东周时期遗存.东周时期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既有楚文化特征又具巴蜀文化风格,同时还包含陕南文化因素,这种多元文化因素,是与周边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形成的一种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因此,我们认为潘口水电站淹没区的小府坪、红花湾、王家套等遗址是东周时期楚灭庸后的一处村落遗址.  相似文献   

7.
正罗家岗湾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家岗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内集中分布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为罗氏宗族的聚居地。罗家岗"一门五户"的聚居模式在布局上极具特色,即以五户为一组团,共用一大门作为主要出入口,四面设围墙,以供防御之用。"关起门来是一家,打开门来是五家"的组团特点反映了动乱时代罗家岗商贾大户间极具特色的邻里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阎照 《世界遗产》2014,(8):21-21
<正>历史村落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其在文化形态以及传统社会组织的延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文化形态来看,历史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时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识别的重要标本。每一个村落所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不同地理与气候环境、资源条件、不同民族和文化信仰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本土社区是历史村落传统文化形态当代传承与延续的重要纽带。它们保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传承村落传统的生  相似文献   

9.
安顺地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它主要流传于安顺地区内带有“屯、堡、旗、营。关、哨、场”等地名的村寨。这些村寨居住的都是汉族,但他们与别地的汉族不同,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当地,人们称之为屯堡人。屯堡人并非安顺土著居民,而是明代朱元津调北征南,从江南各地迁居而来,他们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及自身居住的安全,各自在聚居地修城筑墙,设置哨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姓氏称谓为名的村落,如汪官屯、张官屯等。以安顺为中心的黔中农村,几乎全是屯堡村落,生活着数十万计的屯堡人。屯保人最引人注目的风俗习惯,就是地戏,当地…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乡村多产业协同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梅塘村为例,梳理传统村落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梅塘村农产品种植业、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间存在关联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出传统村落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的东部,地处甘肃、青海交界地带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块富庶土地,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土地肥沃,绿树成荫,黄河自西向东,绕南而过,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地貌,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传统村落破坏依然层出不穷。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村落价值,维系了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的继承者是传统村落,但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普通人,所以人口流动预测对传统村落保护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从人口流动预测反思传统村落保护的根本问题,从问题入手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蔚雯  候来虎  刘慧园  魏向峰  游逸飞 《风景名胜》2020,(1):0100-0101,0105
宁夏传统乡村村落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乡村生活方式与人际结构也相对完整的西北地区且相对封闭的传统村落。但是伴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基础镇区变动的频繁,宁夏传统村落其中的一些名村所承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都在不断的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消失。基于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现状、社会组织与参与情况、景观风貌特征分析及传承情况进行调查,并基于基础要素条件及分析调查提出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初步的构思与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博物馆概念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而作为一种运动起源于西方后工业化反思对传统博物馆的改革,中国移植的主要是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的运用。但是,村落是一个主体生产单位,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定保护对象却往往被文化产业化开发,变成了特定文化产品的生产。这个过程中,村落从过去的生产自足过渡到非自足,形成了新的生产特征。但是,西方的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一般采取实证主义路线,以原貌的原地性文化客体(实体)视角谋求所谓的保护和保存,与村落的主体性质和再生产性相悖,因而在实践上存在限度。中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深入分析生态博物馆理论的特征和不足,从村落作为生产单位及其主体利益出发,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产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活态地编码于传统村落中。从农耕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指向矛盾的两端:所谓保护,即将古村落作为文化基因完整地加以保护、被动的对抗岁月的磨蚀,而开发则为将所谓的新观念简单粗暴的楔入其中作为生财之道尽快地开发赚取利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下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当前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在探讨传统村落开发保护途径的基础上,以“鉴古知今”的视角挖掘长白山传统村落的文化根源性特征,构建文化符号集合,以探讨基于文化符号归集下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实用艺术创作思维方法:进行文化符号归集与系统性建构,通过艺术成果的转化,建立纪实性的文化实体,进行文化附着,寻觅一条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实用艺术创作思维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村是其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现,也是少数民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地区峰峦耸立,溪流纵横,地形复杂。数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畲族人民因地就势建造家园,形成了独特的村落风貌。文章从畲族传统文化出发,结合村落自然环境,对景宁地区畲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更好地保护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和近3000座村落中,哪些才能够典型地代表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应该:充分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涵盖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典型展示其景观特征,还必须得到民众的公认与支持。依据这些原则,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和马降龙村落群,组成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9.
马鸣 《攀登》2015,(3):134-137
撒拉族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空间艺术包括了布局、街巷、院落和建筑艺术等多种因素。从村落的选址,到民居的建筑结构,以及内部布局等方面皆可看到独属于撒拉族的文化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演变与发展中,撒拉族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传承下的撒拉族村落空间艺术及其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邢晶晶 《旅游纵览》2015,(4):191-192
传统村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同时是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潜在旅游资源。科学利用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利于村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能为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本文以山西丁村为具体研究案例,在剖析其旅游开发问题基础上,提出该村落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