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开玉著《中国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合》一书,是全面研究李冰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研究古代都江堰、研究西蜀水文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毫无疑问,该书填补了上述诸领域的一个空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李冰创建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造福西蜀人民。都江堰水利事业,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天府之国”称誉世界。最早记载李冰创建都江堰的事迹,是《史记·河渠书》。司马迁周览全国名山大川后,记载了全国各地的水利,文字精炼,每处水利少则8个字,  相似文献   

2.
访李冰故里     
李冰创建都江堰,造就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为持续利用发展国民经济效益创造了历史奇绩,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创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至今不衰,是一重要水利工程与珍贵文物的结合体。都江堰创建之时,正是蜀文化继续发展之时。蜀文化中的水利科学、宗教意识、神话传说,在都江堰身上都有反映。通过对都江堰的研究,我们可进一步认识蜀文化的内涵。这一课题,以前无人进行过研究,这里首先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引玉。 一、李冰建堰时对蜀神的借助 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的映证,李冰在带领蜀人创建都江堰时,曾大力借助于蜀文化中的宗教意识、神话传说,来号召、组织、鼓励蜀人,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率众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历经2200多年造福四方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便将“祀水”改为“祀李冰”。每到隆冬枯水季节,川西人民都要遵照“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古训,对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等处进行严格的“岁修”。“岁修”竣工后,每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堰春灌时,则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开水大典。  相似文献   

5.
府河、南河合称府南河,是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自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府南河一直是古成都通往荆楚的交通要道,是成都经济、化形成发展、繁荣的命脉,被成都人称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6.
郑蓉 《巴蜀史志》2008,(3):51-53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的汩汩清流膏润着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土地,养育着“天府之国”的亿万子民。“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下蜀》),成都平原呈现着一片美丽繁荣的景象,人们与水和谐相处.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饮水思源,成都人民对蜀守李冰的功绩感恩戴德,在每年清明节都要在都江堰渠首举行盛大的“开水”仪式,表示纪念。唐宋以来,李冰父子更被奉为“川主”,一年一度的“开水”大典.都要先到李冰庙祭祀,仪礼极为隆重。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全国重点物。本对都江堰李冰石像铭作了考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是我国先秦时期修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中,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工程。该水利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及宝瓶口组成。但究竟是谁最先开挖了宝瓶口,是李冰还是鳖灵,在历史上就有不同看法,较普遍的说法是李冰。在上世记八十年代初,由于喻权越先生发表《都江堰古史新论》等,中认为是鳖灵首先开挖了宝瓶口,由此引发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是驰名中外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丰碑。它不仅发展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而且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治水经验,对当时和后世的农业生产、水利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它的兴建中,还有几个历史问题,至今还众说纷云,未取得一致意见。例如:李冰是什么时侯修建都江堰的?他开凿的离堆在什么地方?宝瓶口是不是李冰所开?当时的沫水是今天的哪条河?  相似文献   

10.
1974年3月3日,在灌县都江堰的索桥下外江河底深至近5米处,出土了著名的李冰石人。这是一尊大型圆雕,通高305,肩宽96,厚约48厘米。胸前铭云:“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右二袖上铭云:“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  相似文献   

11.
彭维斌 《南方文物》2005,(2):48-51,34
二郎神是闽南地区尤其是灌口、同安,甚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民间尊奉的水神,它源自于人们对中国水文化先祖——四川都江堰“二王庙”祀“李二郎”即战国时代秦蜀郡守李冰次子的崇拜而发展成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民间神灵信仰。自明天启崇祯年间建造了专门祀奉二郎神的闽南灌口凤山祖庙以来,  相似文献   

12.
“李冰石像”是举世闻名的大型圆雕,自1974年在都江堰外江河床出土后,有关单位的同志著文对于它在石刻艺术上的成就,已经作了适当的评价。但其中对于题记的说明,有一部分还值得商榷;此外,文中提出了尚待考查的问题,这里略抒管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都江堰水利工程技术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都江堰系李冰所建,尽人皆知。但世人把近代形成的都江堰系统及其技术特点,皆目为李冰所创,是不了解其历史演进所致。秦凿离堆以引江水,原本是为了恢复成都航运,历经两千年沧桑,方改造为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除离堆、宝瓶口外,所有设施都已非复故态,技术演进亦日臻精善。本文即试图恢复这一演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6年都江堰河床中出土的《建安四年北江塴碑》所反映出的都江堰古名、大修、李冰祠位置、水利管理机构、刘璋暗弱等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出土的战国漆器文字看“成都”得名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成都,是今四川省省会的所在地,也是历史上古蜀国曾经在此建都的地方。她位于川西平原的中部。自秦并巴蜀置蜀郡,“蜀守李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作都安堰,穿二江成都之中,溉田亿万顷……,”“於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乃说明秦汉之际的成都,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完成之后,遂有誉为“天府之国”的美称。后来的汉代,因织锦业的发达,曾有“锦城”之称;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提倡城内遍植芙蓉,又有“蓉城”的称谓。这些名称是秦汉以来的“成都”在不同时代的几种名称,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史书多有记载。除此之外,在这里我们准  相似文献   

16.
<正>水,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出许多治水先贤:早在上古时期,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帝禅让,成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战国时期,创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因治水有功被数度封王;灵渠的创建者——史禄,其功绩超越众多治水先贤,堪与李冰并驾齐驱。临危受命选坝址时势造英雄。2000多年前,雄心勃勃的秦始皇一统中原,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之后,又把战略眼光投向遥远的岭南。为了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派郡都尉屠睢率军50万,南征百越。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先后出土有汉代石像共四尊,从传世文献记载与石刻题汇来看,笔者认为其中一尊为李冰像,三尊为神像.而这些石像的功能应是多方面的,既有纪念和祭祀李冰的性质,又有借助神性以镇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凡历史上治水有功的人,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景仰。比方说,大禹治水的故事,时代虽然邈远,但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李冰父子治蜀,为民兴利除弊,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川西平原受益匪浅,成为千古美谈。诗人白居易、苏东坡在西湖修筑堤坝,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勋,取名“白堤”、“苏堤”,留下许多佳话。贵州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治水人物,如任永定河道而卓有政声的李朝仪;又如在山东治理黄河、在四川重修都江堰的丁宝桢。这里,我还想介绍两位贵州籍的治水专家,一位是毕节的韩(钅荣),另一位是平坝的陈法,他们的事迹在《清史稿》中有传,但因政绩均在外省,省内反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都江堰又出土一躯汉代石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5,(8)
1975年1月18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民工,在鱼嘴附近的外江中,发现了一躯持臿石人像。当即进行清理,并将石像运至伏龙观大殿,与李冰石像存放在一起。这是当地继1974年3月3日出土李冰石像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0.
天下第一堰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它的富饶却与都江堰密切相关。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未修建之前,成都平原上的岷江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