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人格状态和人格理论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研究人格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从根本上去穷究世事人生之理,有利于挖掘人格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进而从更深层次去反思、去把握现实中的“整体人”,从而寻求到人之为人、人们进行人格追求与塑造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出发,分析贫困生人格的负性特征,探寻人格建构途径,试图为贫困生的人格培植与修复提供一条内在心性路向的人格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西方的人格思想及社会行为方式中的人格意识进行分析,探明两者人格思想差异的文化原因,论证中西方特权意识与平等意识、尚德意识与尚智意识、依附意识与独立意识的人格意识差异存在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吴前芳 《神州》2012,(9):53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兼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的人。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都可以看出和孔子君子理论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格发展也遇到西方人格发展中出现的"机械趋同"问题。这启示我们中国传统"和合"精神人格也需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发扬其"和而不同"的一面。当代"和合"精神人格要规避"机械趋同",就必须实现"他律型"到"自律型"人格的转换,同时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琼 《攀登》2007,26(6):179-182
为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塑造与之相应的现代人格。本文对现代人格的特征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现代人格缺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代人格培养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史学月刊》2007,(8):96-102
士作为知识与智能的承载者,其治生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本业治生与异业治生两种。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主要包括耕读传家、医卜杂艺、工贾自食三种方式。由于本业治生途径的狭窄、收益低下与不稳定,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形成了"重异轻本"的治生理念。这一理念随着明代社会的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渐趋深化,并呈现出由重"耕"向重"贾"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士人的生存能力,促动了其社会人格的相对独立。但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士人对异业治生的依赖程度,导致其经济人格的渐趋软弱与社会人格独立的相对有限,并成为影响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邓小娟 《丝绸之路》2009,(20):92-93
20世纪,人类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并渗透到生活乃至思想的各个领域。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杰出产物——舞蹈,在社会大思潮的影响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西方风云而起的社会思潮对中、西方舞蹈发展的影响,同时,从中探索中、西方舞蹈人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钱谦益,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才华横溢,学识过人,然人格却呈极度缺失状态。通过分析钱氏人格缺失的主要表现,可得出,封建体制的腐朽衰微及明末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导致社会大环境的极端腐化堕落,是钱氏人格缺失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崇 《神州》2013,(24):198-199
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并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法治传统。即使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种传统不仅没有断绝。反倒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得到继续的发展。但是在古代中国,这种优越的法治传统却无由完整并成功得以产生并运行。这在中西方同样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对比面前,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没有形成与西方社会一样优越的法治传统。是有其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两个社会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是造成中国社会在法治传统方面表现出与西方社会诸多不同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社会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路径,才造就和催生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是说,这种传统,运行在距离法治传统很遥远的轨道上,尽管是以一种正向态的姿势。因此,本文拟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政制和文化土壤的对比,以期对中国没有形成法治传统的历史缘由作一可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格的培养关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健康人格更是个体和社会的共同需要。然而人格的培养不仅受到个体心理和成长背景的影响,更因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接受时代复杂背景的渲染,甚至得到价值误导,从而扭曲人格的塑造,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秩序产生危害。批判性作为人格素养中的关键一环,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并以开放和独创的精神,在思维领域重新引起突破性的价值肯定。同时它以独有的品质,成就了新的符合现代人格需求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孙哲  李昕 《黑龙江史志》2008,(16):90-91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范式和方法。本文在追述弗洛姆思想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肯定了理论贡献,剖析了不足,并指出了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探讨了当代青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提出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欣欣 《神州》2013,(21):175-175
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就是发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是通过唯物辩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相比较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展开了阐述,总结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探索和理解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俄罗斯社会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国政 《人文地理》1995,10(3):47-52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社会经济地理学形成背景与发展现状,论述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其与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神州》2013,(11):15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健美操教学对完整人格培养的独特作用,并提出培养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方法,以期使教师在传授健美操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完整人格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兼论明代士人之经济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业治生”是指土人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能同社会进行交换,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存途径。中国传统社会“重官不重”的社会分配格局、传统“安贫乐道”理念以及明代社会变迁的种种消极影响,使明代士人的本业治生基本陷入窘困的生存境遇之中,并形成了其“软弱”与“依附”的经济人格特征。不过,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化商品化趋势的增强创造了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晚明士人经济人格的萌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研究西方社会和社会历史,并比较研究西方的哲学、法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反过来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剩余价值,写成《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解放提供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攀登》2007,26(3):145-146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养人格之事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必须承担起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使命,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在论述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缺失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人格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杨 《沧桑》2011,(2):101-102
本文主要从西方公民社会孕育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论及中国社会所缺少的公民社会发展要素和公民社会对政府实现善治的重大意义。文章从对公民社会的概念解释入手,介绍了西方公民社会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对其孕育发展所必须的因素加以阐述,引出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之一,即促进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