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底瓶的起源──兼谈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问题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基本器形,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变化规律性强,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一般研究仰韶文化均要由此入手。同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4)期文化(西王村上层文化)、泉护二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非常丰富,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序列,与黄河流域其它地区和海河水系同时期的文化类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长城地带的原始文化互相影响,由于地处与农业交界地带,受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影响颇多。与中原地区相对照,主要的文化遗存包括相当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白泥窑子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仰韶文化晚期的庙子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以阿善三期为代表的遗存,与西王村二期至庙底沟二期相当;以老虎山遗址和永兴店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相当于龙山文化早、中期;还有与龙山文化晚期相当的客省庄文化系统的遗…  相似文献   

3.
渭水流域的史前陶窑可分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期、庙底沟期、西王村期和龙山时代五个时期.从形制上来看,渭水上游地区的陶窑均为横穴式,接近于渭水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半坡和庙底沟期陶窑.渭水上游地区始终保持着以红陶为主的文化传统,而渭水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之后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却一改红陶作风而大兴灰陶.陶窑结构和技术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渭水上游和中下游地区自龙山时代开始陶器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零口村文化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临潼县零口遗址的发掘和零口村文化的确认,填补了白家村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的空白,使我们对仰韶文化的起源等长期探索而未有结果的难题将有很大的启迪与突破。零口村文化的遗存,过去也有零星发现.限于当时的资料,一直被认为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此类遗存与白家村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应该是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距今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关中和汉中地区的白家文化发展为仰韶文化初期的零口类型,并迅即东向扩展至晋西南、豫西地区,形成与零口类型大同小异的仰韶文化枣园类型,其影响至少见于华北平原、内蒙古中南部和豫中等地区。这是黄河中游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整合,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再次确立了黄河中游文化的中心地位,为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豫北、冀南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面貌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仰韶文化有所不同,故考古界一般把豫北、冀南视为仰韶文化发展的一个区、系。但是,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又有不同类型之分,各类型文化之间的关系,考古界亦有...  相似文献   

7.
鄂西北仰韶文化及同时期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韶文化是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带的主要新石器原始文化。其分布范围,西到渭河上游,东至河南境内,北达河套地区,南及汉水中上游。位于汉水中上游的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北与豫西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分布区接壤,西与汉水上游地区的半坡类型仰韶文化相连,因而,在这里的郧西、郧县、房县等地的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先后发现有仰韶文化向南发展的边缘区域的一个类型,及其对这一地域内,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土著文化的影响。在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见于报导中被认定为仰韶文化的遗存,分为两个类型:一为大寺类型;一为朱家台类型(或称林家店类型)。  相似文献   

8.
魏继印 《考古》2012,(12):59-69,1
宝鸡北首岭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少量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其仰韶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庙底沟类型期、半坡类型期以及早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是北首岭遗址最主要的一类遗存,可称作"仰韶文化一期北首岭类型"。它发展为"仰韶文化二期半坡类型",年代在公元前5100~4500年。  相似文献   

9.
正尖底瓶是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中取水,其物品原理是一种利用重心来调节平衡的器物,空的时候倾斜,装水不多不少时直立,水装多了就翻倒。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尖底瓶是黄土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庙底沟西王村类型的遗址中,发现的尖底瓶口小、腹长、底尖,但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半坡人早期使用的尖底瓶颈短,腹鼓,口部剖面呈方形、圆形、  相似文献   

10.
史前半坡文化的鱼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幼萍 《文博》2002,(5):13-17,21
在我国史前文化中,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渭河流域地区,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东部、河南西部的部分地区,处于考古学文化的仰韶文化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段中先后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等,为论证的方便,本文在此暂将这样一个连续的文化系列称为半坡文化。  相似文献   

11.
半坡文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一个时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一词已经脱离了考古学文化的范畴,而成为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一个发展阶段的代称。过去那些因含有彩陶而被笼统地称为“仰韶文化”的各个“类型”,今天看来实属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传统的所谓“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改称为半坡文化。迄今为止,通过田野调查和田野发掘所获得的半坡文化遗存,就其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言,是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所不  相似文献   

12.
后岗一期文化研究综述郭济桥“后岗一期文化”的命称是张忠培先生提出来的。①后岗一期文化是继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后岗下层文化诸名称后的又一次命名。同一性质文化的不同名称代表着研究者观点的不同。依次命名的变更,也表示其所指内涵的差异,几次命名是随着...  相似文献   

13.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和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具有历时久、传播远、影响深的特点,其实质是仰韶文化传播、融合、统一,以及促进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先民大一统思想产生的过程。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深深地根植于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4.
山西侯马乔山底遗址1989年Ⅱ区发掘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乔山底遗址位于侯马市区东南6公里处浍河南岸东山底村西及村北(图一)。1986年春发现,东西长300、南北宽200米,含西王村上层、西王村Ⅲ期文化及东下冯类型等阶段遗存①。1989年,新...  相似文献   

15.
一继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之后,分布在陕晋豫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要有“半坡四期文化”、“泉护二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东下冯龙山早期遗存”、商县紫荆遗址第三期和第四期遗存中的部分单  相似文献   

16.
张宏彦 《考古》2016,(4):75-90,2
在对秦安大地湾和陇县原子头等遗址"史家类遗存"的内涵、分期与年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渭水流域"史家类遗存"的时空分布及其源流进行探讨,认为"史家类遗存"源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是介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的文化遗存。庙底沟期文化主要源自"史家类遗存",关中地区应是仰韶文化的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宝鸡北首岭》的学术贡献与失误并存。一是区分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早晚两期,却将半坡类型晚期遗存作为半坡晚期类型;二是首次发现半坡类型前后两个阶段聚落居住区的布局现象,却将之视作同一时期;三是首次发现大地湾文化年代最晚一批文化遗存和仰韶文化年代最早一批文化遗存以及两者的层位叠压证据,却将之相混淆。提出,在开展考古学文化谱系编年研究时要兼顾聚落形态研究中对于遗迹平面现象的认识,在开展聚落形态研究时要兼顾考古学文化谱系编年研究中对于遗迹现象上下层位关系的识别。再次指出,北首岭77T2第六层下7座墓葬是仰韶文化年代最早一批文化遗存的代表,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一组墓群,这组墓群不能够拆开分属两个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仰韶文化"首次由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后,经过调查、发掘,他将以仰韶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称之为"仰韶期"。从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存都被冠以仰韶文化。198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仰韶时期"这一概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将此前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下的"仰韶文化诸类型"称之为文化,如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等。本文仍采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来泛指此前被称之为仰韶文化的诸多遗存。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发  相似文献   

19.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业 《考古》2012,(3):59-69,109
仰韶文化东庄—庙底沟类型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首次交融联系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所处的新时代即为庙底沟时代。总体来看,庙底沟时代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东庄—庙底沟类型对外强力扩张影响下形成的,其到来标志着"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历史上的农牧分界线,该地的仰韶时期文化可分为几个的阶段:半坡文化的半坡类型、东庄类型、庙底沟文化、仰韶晚期的海生不浪和西王村文化,其中东庄类型和海生不浪文化是最繁盛的两个阶段.东庄类型分布全区且扩展至沙漠地带,最北前进至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主要分布于东部的沙漠和黄土高原.该地区仰韶时代文化的兴衰可能与环境变迁有关,这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