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制造业起步与发展的时代与中国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截然不同。最近一些日子,网上经常流传着各种文章,透露着对德国的各种喜爱与崇敬,其中多是对德国制造的崇拜之情,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德国品质确为世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2.
德国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可追溯到20世纪之初,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特别是来自德国的军事装备,在中国的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国汉学的重要奠基者福兰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坚决反对中国"无历史"和"永恒静止"等观点,深入探讨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思想、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命运和未来走向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他对中国国家思想的普世主义性质的分析、对中国人类思想的自然性、简单性和合乎逻辑性的论述等,虽然具有浓重的西方理论色彩和较大的片面性,但也能启发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作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旅游》2010,(1):93-94
德国国家旅游局及其23家业内伙伴日前再次与奥地利伙伴携手,相继在香港、广州、上海及北京举办2009年旅游推广会。  相似文献   

5.
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人移民德国的四个历史时期及其发展;阐述了中国成为德国的前十大外国人输入国的原因和在德中国人的组成类别。得出结论,中国人在德国的移民发展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学生和青少年是增长幅度最大的群体;中国人移民德国的迁徙明显受到中德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和相互交流往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建 《炎黄春秋》2013,(7):35-39
一、大国崛起 2008年春夏时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佳话: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战场上曾是敌人,如今成了好朋友。一位是我所在大学的退休教授,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士兵;另一位是1955年迁居美国的德国农民,曾是纳粹士兵。这两位老人又恰恰与我相识。  相似文献   

7.
陆安 《文史春秋》2008,(5):27-31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伴随着列强的铁蹄,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名为传经布道,实则推行文化侵略。但是,却有这样一位德国传教士,抱着拯救苍生的淳朴念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被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打动、所震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矢志不渝,奉献终生。他,就是卫礼贤。  相似文献   

8.
张西平 《世界汉学》2003,(2):160-166
笔者前几年应德国华裔为志研究所(Institute Monumenta Serica)邀请作学术访问,在德期澡访问了德国一些汉学图书馆,对德国所收藏的中国古籍善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专门抄录了一些宋元明的善本目录。德国所藏的中国古籍善本分布在许多图书馆,这里我首先介绍一下慕尼黑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所收藏的善本情况,下一篇介绍其它图书馆的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在上海期间,他常和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秦邦宪)相聚——他们在苏联就已经熟识。次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9月,他也来到瑞金,可问题是他的委派单位是苏军参谋部.而不是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了近十年德国移民的概况与特点以及德国偏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技术移民政策。认为虽然德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移民历史较短,但已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民目的国。21世纪以后德国移民政策更偏重于高技术移民,先后实施绿卡政策、颁布《移民法》、引进欧盟蓝卡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专家来德国工作和生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非欧盟移民来源国,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国的高技术移民呈增长趋势,在德国所有国外高层次人才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与中国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喆 《文史春秋》2008,(1):22-25
1927年,随着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原国民政府聘请的苏联顾问遭到驱逐。此时,对于刚刚掌握最高权力的蒋介石来说,极其需要整训军队,以应付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而崛起中的德国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化、中央化和工业化的特色极大地吸引了蒋介石。经过双方多次接触,1928年底德国鲍尔上校应邀来华担任军事顾问,迈出了中德军事交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三部华人题材的德语故事片为样本,分析了三部影片的内容及其与德媒涉华报道之关联、三部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德国人关于华人和中国的刻板印象。分析显示,影片都设定有与其主题相应的、关于中国和华人群体的总体性认识框架,在该框架下影片将德国社会关于中国和华人的各种具体认知融合在一起,这些框架包括中国经济崛起框架、对华政治偏见框架、华人非法移民框架等。华人题材的德语影片对于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建构,一方面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华人题材电影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南方人物周刊》2012,(26):104-105
曾经有人说过,国内企业追求产品品质,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德国企业,“德国造”是令人信赖的代名词,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正在力求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德国精神里的执着、严谨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13-15日,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德国史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湖北咸宁召开。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与湖北咸宁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2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四十位学者围绕“回眸与展望”的主题,提交了近二十篇论文或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5.
12月21日,丹麦小伙托比约·奥利森在花部迎来24岁生日,这天也是第七届皇家杯欧亚对抗赛的第二个比赛日。生日礼物靠自己,奥利森与搭档韦斯伯格联袂出战四人四球赛,  相似文献   

16.
宋月红 《百年潮》2010,(1):77-80
邓小平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实践中书写历史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从总结历史、开辟未来出发,在新时期大力倡导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用以教育青少年、干部和人民。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回鹘社会》(中译本)2007年5月在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作者茨默是德国著名的回鹘文专家和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回鹘文文献刊布者和研究者。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兼通多种语言的优势和直接占有柏林藏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书的有利条件,除引用大量已刊布过的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外,还引用了不少尚未发表过的回鹘文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从1991年至今,张路解说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已经超过了20年。每逢足球重大赛事。都会有他的身影。他是资深的足球专家,对中国和世界足球的历史和潮流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壮大了其自身,同时也掀起了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热潮,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对其学习更是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更具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可行性,分析了当前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现状,进而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设背景与目标的分析,阐明了其知识构建的科学性,并在简介资源收录概况下,用图形再现其检索利用流程和知识开发导航,最后归纳出可提供的增值服务内容。这为人们开启中国知识门户,实现数字化学习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