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巷》使他一夜成名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拉马丁、缪塞等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  相似文献   

2.
孙旭升 《古今谈》2000,(2):14-15
我读书不多,买书自然就更少。不过有几个作家的著作,我是每出必买的,他们是戴望舒、沈从文、陆蠡、朱生豪、契诃夫等等。理由很简单,就是我喜欢他们,包括他们的著作和为人。现在就是来谈谈戴望舒。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时期,诗人戴望舒声名远扬,他的诗婉丽浪漫,但他因小时候患天花而落下一张麻子脸,始终有自卑感。有一次,戴望舒邂逅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叫施绛年,戴望舒对她可谓一见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她。身为女大学生的施绛年因为年轻漂亮,当时有很多英俊潇洒的男子追求她。戴望舒虽然在施绛年面前碰了好多次钉子,但毫不气馁,仍然坚持每天写一封充满激情的情书寄给她,从不间断。  相似文献   

4.
少年时代,打动我的一首诗是戴望舒写的《萧红墓前口占》,诗很短,却又那么意味深长。大学读了中文系,《生死场》、《呼兰河传》都列在必读书里边。这些年做记者,有好几次,受访者都说到自己喜欢萧红。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5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瑞盛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国国家造币局联合举办的《法国铜章艺术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一层大厅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法国文化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化年中方组委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燕保罗、法国造币局中国区代表等中外来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张丽 《世界历史》2005,(6):125-125
王家宝先生长期从事法国史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口史。他曾发表《法国人口思想流派》、《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论法国的家庭政策》等论。200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口与社会》一书是他多年来从事人口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张宝林 《纵横》2012,(2):51-53
徐迟(1914-1996),浙江南浔人,原名商寿,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年轻时,他在燕京大学借读,20世纪30年代开始和施蛰存、戴望舒等人交往,并在《现代》等杂志发表作品。他的诗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散文则明显受海明威影响,风格俊朗,描摹细腻。  相似文献   

8.
法籍华裔社会学研究工作者廖遇常先生祖籍海南,1950年出生在位于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港口小城瓦图曼德里。1973年移居法国,先后获巴黎第七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学士、巴黎第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毕业文凭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遇障碍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他主要从事法国华人问题的研究,著有《法国华人移民史》、《华人社会经济活动研究》、《法国报刊、幻想小说、论著、连环画等所描绘的旅法华人形象之探索》、《法国华文报刊研究(1907—1990)》等。本文摘自其论文《法国华人移民面面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吴锦瑶 《神州》2011,(9X):35-35
戴望舒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是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新的纪念碑,是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诗人对这首诗的偏爱远远的胜过《雨巷》。本文通过对《我的记忆》一文的分析探寻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玉华 《世界历史》2001,(6):107-110
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法国的工业化由于没有像英国、德国、美国等国那样出现明显的“起飞”阶段,法国经济的增长又给人一种相当“缓慢”的印象。因此过去一提到法国工业化往往冠之以“落后”“水平低”“缓慢”等评价,相对于英国的工业化而言,法国的工业化道路则被当作失败的典型。不过近十几年来,西方有一些从事法国工业化研究的学,在新的工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开始重新审视法国工业化,对法国工业化失败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新年伊始,在汉口两北湖的至观艺术绘馆,正举办“欧罗巴·慢生活——欧洲漫游写生展”。展览展出了王心耀、冷军、郭润文等画家于2010年10月应法国大使馆的邀请,赴巴黎参加“法国圈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学术访问、采风写生创作的多幅作品。这些作品让观众一睹艺术家水墨与油彩的斑斓以及欧罗巴的浪漫。  相似文献   

12.
张丽 《世界历史》2007,(1):154-156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阿妮·富尔格(Anni Fuorcaut)教授于2006年9月15日至19日在世界历史所进行为期4天的学术访问。富尔格教授从2000年起担任法国巴黎一大20世纪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巴黎一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法国社会史,尤其是法国城市问题、妇女问题。目前重点研究19—20世纪法国城市政治的起源、新城市中多数人的决议及其代表等。发表的主要作有:《法国的高层建筑》(2004年出版)、《1926—1960年的郊区》(1992年出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工厂女工和福利负责人》(1982年)等。她在世界历史所讲座的题目是“现代法国城市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洛尔迦是西班牙"27年一代"的重要诗人。其诗作首先由我国"雨巷诗人"戴望舒译介到了国内,对我国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前期《深歌集》、《吉卜赛谣曲集》中的代表性诗作和后期《诗人在纽约》中的诗作为例,探讨洛尔迦诗歌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旅游》1999,(8)
目前、法国旅游局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举对、了1999法国旅游推广会。组织了法国则00年委员会;法国航空公司;法国罗纳河一阿尔卑斯山区旅游民夜按一.亚丁地区旅游局:库士维尔滑雪地区旅游局、法国雅高饭店管理集团。巴黎游船公司等机构参加。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国家,一九九八年法国旅游业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七千万旅游钦这次9*法国旅游推广一会是继法国政府旅游局在组织参加””年上海国际旅游博览后在中国市场上的又一重要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和增加中国旅游业内人士对法国的了解。同时了解中景旅游业内人士的需求更进一步向业内人士提供…  相似文献   

15.
<正>李富春,字任之,1900年5月22日出生在湖南长沙市三兴街李福星棉絮铺内。1914年,李富春考入第一联合县立中学(又称长郡中学)。1918年4月,李富春从长郡中学毕业。此时,恰逢曾在法国留学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人极力倡导中国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年仅19岁的李富春赴法国勤工俭学,走上了寻求进步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到法国后,在蔡和森的影响下,通过多次参加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政治斗争,李富春政治  相似文献   

16.
1884年6月6日,法国与越南在京城顺化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共19条。主要内容为:越南接受法国保护;法国有权在越南各地驻军;法国设总监督,控制越南对外关系;保证保护权的行使;在东京各地设监督,节制越南官吏等。从此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李雨潇 《环球人物》2020,(10):96-96
1942年春日的一天,诗人戴望舒走进香港一家理发店,还没等理发师动剪刀,就被两个日本特务盯上,旋即被捕下狱。几个月后,这位诗名远播的文人出狱,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诗里那份对山河破碎的扼腕、对故乡的依恋,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1933年7月26日,法国宣称占领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的抗议被法国忽视,而日本的非法声索却受到法国的重视。出于对远东政策的贯彻以及对日本“恫吓外交”的屈服,法国被迫于1934年对南沙政策作出调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法国派舰前往南沙群岛巡视,试图重新进行“有效占领”,针对日本非法占领经营太平岛,法日在东京和太平岛进行多轮交涉。英国亦几次试图伺机攫取南沙部分岛礁,盘算落空后则竭力怂恿法国登岛以抗衡日本。1938年,法国再次调整其南沙政策,并派兵登上太平岛。法国南沙政策的两次调整主要基于远东局势的变化,亦是对其“印度支那”安全、利益等因素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安托万·里勒蒂(Antoine Lilti)早年师从法国文化史学家达尼埃尔·罗什,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他于2007—2011年期间担任《年鉴:经济、社会、文明》(1)杂志主编,现为编委会成员。里勒蒂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启蒙时代的历史书写与欧洲文化,也对法国当代史学颇有研究。其代表作包括《沙龙世界:18世纪巴黎的社交性与名利场》、《公共形象:名人的发明》等。2016年11月,里勒蒂教授应浙江大学法国史研究中心邀请来浙大交流访问。围绕着《年鉴》杂志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以及法国史学研究的最新动向等问题,本文作者对其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2)  相似文献   

20.
关家铮 《民俗研究》2008,(2):189-197
一 现代派(近代象征派)代表诗人、翻译家——戴望舒(1905~1950),翘楚诗坛,誉满中外,已被人们所熟悉。然而,他还是一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推动俗文学研究运动以及俗文学研究者,则是大家不熟知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