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定其人其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的一文一表。一文为《南越列传》,一表即《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南越列传》只于篇末有一句“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为什么南越的揭阳令史定会“自定属汉”呢?这里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但司马迁论述简要,这方面没有说清楚。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则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封史定为安道侯兼揭阳令,是年三月乙酉日为其侯国元年。我查考司马迁所撰写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里面记载汉武帝封功臣70余人为侯,其中以县令因功封侯者,只有史定一人;而封侯又再兼任县令者,也只有史定一人。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汉武帝南平两越、统一南中国时,史定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是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否则以区区一县令归汉,是断不可能封侯的。司马迁与史定同是汉武帝时人,所以其史料记载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刘勃 《环球人物》2020,(7):110-112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一支五千人的汉军没于塞外,主将李陵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是司马迁人生最大的灾难,但《史记》中对李陵事件的记叙,只有寥寥二三百字。为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只能看看班固在《汉书》中的描写了。  相似文献   

3.
一《史记》三家注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为未完成的杰作,其后褚少孙为补其未备,然其中犹有后人羼入的地方。司马迁本卒子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前,可是书内有记载到汉昭帝时代的事迹,甚至有些后人伪托所作的假书,已失去司马迁著书本来的意旨。至于书中包括的内容和名物训诂,更难以理解,只有赖于《史记》的三家注来说明其事实和补证其缺误。三家注就是(刘)宋裴驷《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这三家注也和《五经》一样,《五经》的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认为,《史记》乃司马迁本人自命名,此说有误。赵翼《陕徐丛考》、朱药《笥河文集》、梁玉绳《史记志疑)、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均有考证,并指出其错误,王国维举出(史记)中“凡七称‘史记’(实际应为十三称),皆谓古史也”还列举双人称“史记’一词皆为古史籍的例子7例,皆不指称(太史公书》。司马迁本人自命其书为《太史公书),见《太史公书自序第七甘)。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两汉人多因袭这个命名,称(太史公…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五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享誉古今中外。但他的生年,史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历来学者多有考证和推测,众说不一,迄今尚无定论。本人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今年应当纪念他诞生2150年。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写《汉书·司马迁传》又缺乏记载,实在令人惋惜。唐代学者司马贞写《史记索隐》、张守节写《史记正义》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司马贞于《自序·索隐》“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句下,注引《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囗(按,夺一字),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  相似文献   

6.
班固《汉书》的前半部多采自司马迁的《史记》,有些篇章几率是原文搬家,“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郑樵《通志总序》)。不过,他也并非一字不批地复写影印,其间抑或有多多少少的增添删利。然而,正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字句变动中,披露了班固欧对《史记》正思想、核史实、究文字的主旨,宛如赵翼所言:K推移换之法,别见剪裁”(《甘二史札记》)。试以《陈胜传》(下称《传》)对《陈涉世家》(下称《世家》)的改动,权作全豹之一斑观。(一)、正思想众所周知,司马迁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寄予很高的热情和肯…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赞扬从事于农、牧、虞、工、商诸业是社会货物的生产经营致富者,予以充分肯定;批判官府与民争利,粗暴地掠夺民财,抑制损害豪富;讥刺汉武帝利用酷吏摧残豪富,酷吏以权谋私;称颂违法而仗义的游侠和豪侠。言为心声。司马迁《史记》“成一家之言”,思想倾向于豪富是其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部《史记》,据司马迁自己计算为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后由于褚少孙补作以及其他人窜入的文字,巨大大超过原来的数字.汉武帝以前的这部中国最早最杰出的通史,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读起呢?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便提倡读书应首先了解作者:“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因此研究《史记》,首先应了解其作者司马迁.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殷本纪》中,详细记载了殷商奴隶社会的世系和历史。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和缺少较完整的实物与史料印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史记》里这段记载半信半疑。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北京城里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国子监祭酒得了病,太...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修史。西汉武帝时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成《史记》 ,成功地记载了起自黄帝止于武帝时期的历史 ,无论在历史见识、史料价值、历史编撰上都达到极高的成就 ,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东汉初著名的史学家班固高度评价司马迁的著史精神和成就 ,他效法司马迁 ,为刚刚终结的西汉皇朝撰成了包举一代的《汉书》。《史记》和《汉书》为古代史家树立了典则。史家应当记载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国家的盛衰兴亡 ,留下可靠信史 ,这是史学家的名山事业 ,也是史学家对国家民族应负的历史责任。国可灭 ,而史不可灭。当皇朝更替 ,继起者必须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占有极其光荣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人们都公认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一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实,这种影响涉及到广泛的科学领域。比如说,从《史记》一书中反映,司马迁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乃至自然科学家,等等。由于他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过于光辉,以至他在其他科学方面的成就都被掩盖起来了。然而,当我们深入地来研究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早期历史时就会发现,我们很难把司马迁及其《史记》抛开一边不予置理。特别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司马迁的贡献尤其是不可抹煞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一位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的开端,按照司马迁的历史观,是以黄帝,帝顓顼,帝喾,帝尧,帝舜的五帝时代(《史记》篇首《五帝本纪》)为其肇始,是信史乎?还是古史传说,千百年来,古今史家对比议论颇多。  相似文献   

13.
闽越国是福建境内最早由闽越族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司马迁在《史记&;#183;东越列传》中。记述闽越国从战国后期建立至汉武帝时期衰亡的历史。后来。班固在《汉书&;#183;闽粤传》也作了记述.文字基本与《史记》相同.仅在某些地方有所增删。由于《史记》对闽越国的记述十分简要.因而有许多史事至今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在西汉武帝"征伐四夷,开置边郡"的背景下,司马迁于《史记》提出大一统国家"四海内"北胡南汉的民族格局。由西汉《史记》至东汉《汉书》,北胡南汉之说经历了从司马迁到刘向、朱赣、班固的百余年演变历程。其演变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盐铁论"以来"三方"(西南夷、两越、朝鲜)的提出,"三方"与匈奴的分离导致"四夷"的分化;另一方面则是,"三方"渐进嵌入"中国"的范畴,至《汉书·地理志》北胡南汉格局得以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5.
国史研究的任务是要客观地记载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 ,深刻地反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现代化的规律 ,总结经验与教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领域宽广、内涵丰富 ,并且随着建设现代化事业的进展 ,其研究的下限不断向前延伸。在历史学中 ,它可以说是学术价值越来越增强 ,研究范围不断拓展 ,永远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分支学科。我国史学一向有重视记载当代史的优良传统。孔子修《春秋》 ,不仅写“所传闻世” ,而且写“所闻世”和“所见世”。司马迁著《史记》 ,一直写到他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 ,一直写到五代…  相似文献   

16.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施丁司马迁著《史记》“欲以成一家之言”,发生在汉武帝号召“罢绌百家,独尊儒术”之时,标志着作者的一种反思想专制倾向同皇家的思想专制的矛盾,实乃秦汉思想史上的头等大事。这是值得注视和认真探讨的。司马迁写史,一再提到欲“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7.
论司马迁写当代史成一家之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司马迁写当代史成一家之言易平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开宗明义提出他著述历史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以史立言”,标志着我国古典史学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①。司马迁是如何“以史立言”,他在《史记》中表达出怎样的“一家...  相似文献   

18.
天柱原本古南岳皖省源头皖公山○郑炎贵崇尚五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岳之一者南岳尊号却有过变迁转移。坐落在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是早于湖南衡山的古南岳。据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记载:早在西汉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汉武帝...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夜郎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传列》:"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东汉史学家班固撰《汉书·西南夷传》曰:"成帝河平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审美与诗化——司马迁历史美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与诗人的双重气质决定了司马迁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决定了《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文学特色与学术品位。司马迁在遵循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传统史学原则下,通过自己的史学实践第一次把历史学上升到审美层次,将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审视与价值评判,揭示了历史过程中美的存在及其对主体的特殊审美作用,这是在以往的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中很少有人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司马迁历史美学思想这一特殊角度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加深对《史记》深层文化意蕴的认识。故不揣浅陋而试加探索,并希翼学界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