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建隆元年北宋户数为96.7353万户。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个统计数字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口史》等著作在涉及北宋初期人户数时,都采用了《册府元龟》所记后周显德六年的统计数字230万户作为北宋初人户数字的依据。本文从各自所取文献的史源,以及后周、北宋相关户数的考订入手,认为将230万户作为北宋初期人户数据的史料根据是不充分的。在没有新文献发现的前提下,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宋史.地理志》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宋代县望等级制度基本承袭唐代,按“政治地位”和“户口”两大标准划分。但唐宋县望等级存在不少差异,其中的演化少不了后周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后周时期,望县、紧县失去按“政治地位”划分的资格,转而按“户口”划分。这一制度被宋代继承,实质是受次赤、次畿县的冲击影响。北宋前期,诸府属县严格按“政治地位”标准划分,与诸州属县按“户口”划分形成鲜明对比。至北宋末年,府、州政区属县等级“泾渭分明”的划分格局被打破,次府属县等级开始转向按照“户口”划分。唐宋划分县望等级的“户口”含义有所不同,唐代完全依据户数,宋代则根据纳两税的“主户”数,这一差异变化也与后周制度有很大关系。北宋前期,动态划分县望等级的政策得到了执行;到后期,则出现了“户口多而县望等级低”等脱离实际的现象,提升县等的户口标准成为解决县等与户口脱节问题较为务实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博文 《西夏研究》2022,(3):97-101
甘肃省镇原县出土的宁州丰义县《重修西禅院记碑》,记载了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灭佛时西禅院的废弃及北宋开宝五年重修的经过。本文根据文献及考古资料对西禅院寺址及宁州丰义县治进行了探讨,认为西禅院为今镇原县太平镇玉山寺石窟遗址、丰义县治在今太平镇彭阳古城遗址,并对碑文中记载的官职进行了考释,为研究后周至北宋初期的地方官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唐长安城人口札记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宋敏求《长安志·西市》载:“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估计二县合计约共领户八万左右,有人以为此户数内应包括二县城外的乡村人口,其实不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元年京兆府23县共领户362921;又《太平寰宇记·关西道》载此23县共分为487个乡和120个坊,其中长安、万年二县占104个乡和全部的坊。以每乡(坊)平均户数计,二县共应得138500,其中城内120坊得74200户,城外  相似文献   

5.
史学名著通俗化的又一尝试──《资治通鉴新编》评介大可由北宋司马光主修的编年体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共1362年的历史。由于司马光等人编写此书时,...  相似文献   

6.
里耶秦简中对迁陵县编户数量有"积户"与"见户"两类不同记载。积户数多达五万余户,见户数仅有不到两百户。见户数是核验、钩校后确定的实存户数,反映的是一个时点(一个会计年度中的某一天)的户数;年积户数则是一年中每一天的实存户数的总和,反映的是一个时段(一个会计年度)的户数。秦始皇廿八年至卅三年、卅五年迁陵县实存152~191户,迁陵县编户人口大致为一二千人。  相似文献   

7.
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是南宋全国最大的城市,它的商业空前繁荣。南宋定都临安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跟随高宗赵构南迁的“从者如市”。“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于常”。杭州人口增加很快。据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杭州人口(包括属县)主户十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户,客户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三户,总共二十万二千多户。至南宋初年,杭州人口仍停留在二十万五千余户。然而,从临安建为行在所之后,人口的数字飞速上升。兹据《梦粱录》卷十八“户口”条所载资料,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等丁产簿制度从宋政权建立初年起,就作为主户的户籍制度而存在。丁籍是地方州县催科征税依据的簿书,亦是宋代客户的归属户籍;丁帐则是指依据丁籍制成的报呈丁口统计文书。宋太祖乾德元年诏书始规定成丁年龄界限,旨在更改《宋刑统》的相关法律条款,其规定仅适用于每年所奏户帐统计。上报户部的丁帐只统计户数及成丁数,是全国每年户口统计数据最基本的来源。县造税租簿是具有预算性质的用来推收税租的文书。税租帐则是汇总统计帐。宋代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籍帐统计申报体系。  相似文献   

9.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相似文献   

10.
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写本是目前所见关于该书早期的古写本之一。通过与《赵城金藏》本、《高丽藏》本、《碛砂藏》本等诸版本进行比较,本文认为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据之底本极有可能与北宋《开宝藏》具有重要的关系: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与北宋《开宝藏》刻本所据之祖本一致;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就是北宋《开宝藏》刻本。  相似文献   

11.
贵州遵义,古属夜郎范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置为播州。僖宗三年(公元876年),四川杨端应募入播平南诏,驻军高遥山,据险立寨,名所居为“白绵堡”,遂世有其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恭帝授铁骑左第二军都校马全义领播州刺史,后周亡,杨保才正式据有播州。杨氏盘据播州历宋、元、明三代,传二十九世,达八百年之久。播州杨氏究是何种族属,迄今尚无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五代时期,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历属中原王朝。江淮之间,先属吴、南唐,后周显德五年三月,南唐献江北之地于周,亦北归中朝所有。皖南州县仍隶属南唐。淮北建置及统属关系,大体沿唐旧制,且史志记载也较明晰详备。江淮及皖南,则以南唐灭国,文献散佚,致其置废沿革情况多阙落无闻。欧阳修撰《五代史记》,时去五代未远,已有不可悉考之叹。后出诸书,或出臆测,或据传闻,其间歧异缪误,盖可想见。职于是,本人不揣冒昧,网罗放佚。参勒比证,纂作此文,冀有以补前人之失云。  相似文献   

13.
正《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全书分为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元史·刘黑马传》“七万户”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伊始即设汉军“三万户”分统汉军 ,《元史·刘黑马传》又有增立“七万户”的记载。以往学者对“七万户”的考证 ,皆认为是在“三万户”的基础上增置了四个万户 ,只是对四个万户人选的考证略有差异。实则“七万户”并非在“三万户”的基础上增置了四个万户 ,而是耶律朱哥、刘黑马率领的宣德、西京、河东方面军中增置了六个汉军万户。其中五人为张札古带、奥屯世英、夹谷龙古带、田雄、“纪侯” ,另一人待考。“七万户”增置于壬辰年蒙金三峰山战役之后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事止于五代后周,此后仿照《通鉴》体例而续编修书人很多。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孝宗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讫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记载了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的事迹。作者李焘作此书时广搜博录,备采北宋一祖八宗的历史事实,荟萃讨论,为研究历史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16.
资中县出土宋代铁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年以来,从我国各地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古钱中,以宋钱为最多,而在宋钱中,北宋又多于南宋。这是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货币流通量大,加之年号更改得很勤,随着年号的更改,就要以新的年号命名铸钱,所以宋代的钱币数量既多,品种又繁,名称特别复杂。据《宋史·食货志》记载,“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说明宋钱的质地有铜、铁和夹锡钱。北宋钱币地方性突出,四川和陕南一带用铁钱。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蜀平,听仍用铁钱。开宝中,诏雅州百丈县(今名山县百丈场) 置监冶铸,禁铜钱入两川”。故四川专用铁钱。  相似文献   

17.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李天虹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官吏因秩次而有长吏、少吏之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云:"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  相似文献   

18.
飞山庙     
湖南靖县飞山,位于县城之西约十五华里,飞山之巅,有飞山庙,始建于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庙的规模宏伟壮观,自宋至解放初,神庙殿宇多次修缮。飞山庙,又名威远侯庙,是纪念五代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祠庙。据《靖州乡土志·政迹》记载:杨再思生于唐朝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淮南人(今安徽寿县)。唐昭宗时由淮南迁辰(今沅陵县),结营靖州(今靖县、通道、会同、绥宁、黎平、锦屏等县)飞山,与李克用同受昭宗绢诏征兵,道长梗阻,众奉为诚州(靖州)刺史,威名日著,称令公焉。奉唐正朔。卒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寿89岁。  相似文献   

19.
宋朝日历纂修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日历之修,肇始于唐代。现存文献中有关唐修日历的记载极为少见,当时似只是偶尔进行,尚未形成固定的编修制度。五代后周显德中,亦曾令“端明、枢密直学士编记言动《内庭日历》则虽有日历之名而实属起居注一类,与宋朝所修日历迥然有异。宋朝日历,以时政记、起居注为基本依据,参考政府各级官署之档案文书,乃至臣僚之家所上墓志铭、行状,“会集修撰,为一代之典”。是囊括一代史事的资料长编,为进而修撰实录、国史诸书之根柢。  相似文献   

2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北部,是西域乌孙国故地。伊犁河南岸的天山山脉乌孙山,即因乌孙国得名。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乌孙有12万户、63万人,盛产良马。富户养马多至四五千匹,有军队18万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