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惠民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惠民河由三段河道构成:闵河、蔡河和从合流镇至长平镇的运河。惠民河这三段河道是怎样开通的?流经今天哪些地方?本文略作考证如下。一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以大梁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定都开封。开封在后周时期就是都城,当时“华夷辐辏”,“屋宇交连”,“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商业繁盛,人口众多。北宋立国以后,开封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河南开封明周王府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开封宋城考古队(现为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北宋东京城皇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在今开封龙亭公园及其周围一带发现了明代开封周王府遗址的部分遗迹,基本确定了其萧墙、紫禁城两重城垣和部分门址的位置,并对萧墙北墙、紫禁城北墙和紫禁城内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试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对明开封周王府遗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截至目前,有关开封宋皇宫遗址和明周王府遗址的考古报告尚未正式出版,现将明开封周王府遗址的勘探与试掘情况简报如下。一明周王府萧墙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1981年春,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亭前潘…  相似文献   

3.
张燮 《黑龙江史志》2015,(1):158-160
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封其子朱为周王就藩开封。有明一代,朱一支在开封繁衍生息,其到来一方面促进了明初开封经济恢复和明中期开封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周王的到来导致了开封经济的不稳定性,巩固了开封的封建城市发展方式,阻断开封向近代商业城市发展的道路,开封的繁华是建立在大量的贵族消费之上的,明亡之后,随着藩府的消失,开封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恢复昔日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镤心  王亚慧  王亮  任贺 《旅游纵览》2022,(14):166-169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文化独具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对于传承黄河文化、推动开封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途径对黄河文化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开封段的旅游资源内涵,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在开封的高质量发展。开封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文旅融合力度不足、旅游宣传不到位、专业化人才缺乏等方面的不足,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文旅融合、举办节庆活动、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推动开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促进开封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风筝作为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在开封这样一个休闲氛围的古都,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开封缺乏对风筝相关的节事活动以及风筝文化的开发,还只是市民自发的一项小规模活动。但这个"小规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可作为一项资源来进行开发。本文从将风筝作为开封旅游的补充与提升角度,谈一谈开发的相关对策。一、开发背景开封作为一个古都,有着闲适恬淡的独特历史遗留之风。在开封老城区内,一年四季都有市民在放风筝,年龄从几岁到几十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对北宋东京(开封)城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大运河中枢、水陆交通发达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使平畴沃野,无险可守,战略地位不如洛阳、更不如长安的东京城成为全国之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一次把全国首都移出了西安、洛阳之范围;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使五代和北宋统治者为适应城市经济诸因素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唐汴州(开封)城和后周东京城多次扩建整修;城内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春秋以来的封闭并实行宵禁的坊市制,变成临街设店的开放性的新型城市。城市的经济意义更加突出,进一步改变了城  相似文献   

7.
金代的开封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在金朝和伪齐的统治下,开封城从公元1130年到1233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南宋时开封最后的陷落,开封宋宫的火灾和金朝的重建,金宣宗在蒙古军的威胁下南渡,将开封作为国都,金朝亡国时的开封守卫战,以及金朝统治下的开封城市面貌。本文论述金朝对北宋开封的城市格局没有多大更动,但开封始终没有恢复北宋时的繁盛。北宋与南宋之交,金朝末年的两次兵祸,使开封市民深受苦难,城市也受到很大摧残,但作为城市建筑精华的宫殿,还是大致完好。  相似文献   

8.
张韶东 《神州》2013,(5):25-25
在长达2000年的犹太民族流亡史上,开封犹太人是唯一散居海外却被所在地民族同化的个案。那么从他们定居开封到最后民族被同化,在这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本文从犹太人在开封定居的时间、宗教信仰和生活状况等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祖籍福建,1916年生于开封。祖父龚秉彝,是清朝官吏,由福建调往河南开封任道台。开封鼓楼上的“声震天中”四个字就是他写的,一个字有一尺多高,写完这几个字不久,他就累死了。父亲生在开封,后与一浙江女子成婚,生下了我。从此,家就安在了开封。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于开封老城东南部御龙湾小区内抢救发掘了一处明代建筑遗址,发现了保存完好、数量丰富的明代晚期文化遗存。这次发掘对研究明代晚期开封城市历史以及当时开封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海涛 《史学月刊》2004,3(11):106-110
程遂营述的《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开封生态环境的变迁为研究对象,从气候、水、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公共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唐宋时期开封的生态环境,得出初步结论:唐宋开封的整体生态环境基本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为唐宋开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书选题新颖,拓宽了古都开封兴衰史的研究领域,是我国古都史和生态环境史研究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12.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审视开封犹太社团,解决了社团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为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被中外学界所重,并多有借鉴,推动着开封犹太社团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五代宋初的洛阳和国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宋初时期的国都建置 ,历来成为史学界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日本学者久保和田男的《五代宋初的洛阳和国都问题》一文 ,从郊祀功能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对这一时期的国都建置做了深入探讨。文章认为 ,在都城的南郊祭天 ,是中国古代国都的重要机能 ,而五代前期 ,各王朝大都在洛阳的南郊举行祭天典礼 ,故洛阳要优于开封。至后周时 ,郊祀则在开封举行 ,遂使开封的国都机能更加完备 ,奠定了宋都开封的基础。又从作为国都的象征性机能这一视角切入 ,论述了由洛阳表现为宅舍壮丽到开封表现出军事武力的都城景观之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杨潇的文笔很有镜头感。要是关于“没有仇恨”的话题能得到深入探讨就更好了。回头我们一起去开封菜吃个饭吧,后来我又带老爷子去了一趟开封菜,为的就是要向他证明开封菜确实有饭卖的。结果,人家说出清了……老爷子说,也许开封菜就从来没做过饭,一切都是个trick(骗局)。  相似文献   

15.
郭世军 《中原文物》2012,(2):92-94,111,112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宋都开封分为数厢,每厢各有特点。位于内城东部的二厢,作为商业中心首先繁荣起来,而西部尤其是面向西华门一厢的编户人口极少,主要是因为此处驻扎有许多禁军军营。由于在开封城内东部商业建筑物居多,而西部的禁军军营所占面积比例最大,故造成开封城内东部和西部城市景观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启(开)封故城的兴废与勘探——兼谈启(开)封的郑氏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封,又称开封,南开封,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长期以来,由于文献的匮乏使人们对故城的情况了解甚少,甚至学术界一些人将今开封与故城相混淆。近年来,笔者对故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做了初步的考古勘探试掘工作。本文就已取得的考古材料,参之文献记载,谨对启(开)封故城的兴废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北宋对外交往活动中,与西夏王朝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双方官方的贡赐交往,在宋都开封与夏都兴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个城市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夏化得以长足发展,同时也使宋化广为传播。开封、兴庆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而开封对兴庆的影响则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金石学发祥于宋真宗朝的开封,宋仁宗以来,主要金石学著作奠定或诞生于开封,宋徽宗朝金石学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开封进一步成为钟鼎彝器收藏中心和官方金石学研究的中心。北宋一朝总结性的金石学成果《宣和殿博古图》由朝廷完成,不但是研究在开封的藏品,在开封编著,主编也是开封人。中国金石学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实物收藏方面,都在北宋后期的开封完全确立。  相似文献   

20.
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省会迁移的原因既有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的因素,也有经济及政治因素,而郑州由于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以及便于领导全省工作等优势,使它取代了开封的省会地位。从1951年河南省会初步获准迁至郑州,到1952年正式确定迁移,再到1954年基本完成迁移,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会迁移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开封两市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