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波 《江汉考古》2004,(3):94-95
2004年是中法化交流年。由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旧石器时代大展”2004年3月30日在法国的首都巴黎正式开幕。应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德伦莱(Henry de Lumley)教授的邀请,中国方面有8位学访问法国,参加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由本会理事、天台山美术馆馆长、大千法物营造研究社社长汤春甫组织制作的200尊雕工精湛、神态各异的“中华历代名人像”,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和“北京玉带桥”烘托下,排列成长达数百米的“纵队”,接受艺术摄影师和电视记者们摄影、录像后,于1993年11月22日启程,周游世界。首站赴台湾故宫博物院开展,尔后将至新加坡、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巡展,最后回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收藏。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孔府服饰”这一独特存在的重要文化遗产从历史沉睡中醒来,成为中国服饰穿着传承的文化标本和核心标志物。山东博物馆通过展览平台,9年长效推进三个以“孔府服饰”为主题的展览,在价值、文化、传播三个层面推动“孔府服饰”的穿着性传承和产业化发展:依托文物形制、色彩、染色、结构、工艺研究,恢复明代服饰制作工艺和色彩体系;通过展览、网络、教育推动“孔府旧藏服饰”文物标本群产业化发展和穿着性传承,传统服饰重生于信息化的当下。  相似文献   

4.
布罗代尔与年鉴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国立图书馆馆长埃马努厄尔·勒罗瓦-拉杜里声称:“总有一天,当我们的同胞在总结20世纪的知识、科学和技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军事艺术、尖端工业或原子物理等领域内,并不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浅薄的法国人或许能够聊以自慰的是,他们毕竟在1930至1965年间,全靠‘年鉴派’的努力,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明眼人立即就会懂得,这里所说的“最好的历史学家”指的是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和费尔  相似文献   

5.
菲戈 《世界》2005,(10):66-67
1363年,那位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忽然颁布了一部《服饰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部“禁奢法案”。虽然对于长年在法国和苏格兰两线作战的爱德华三世来说,禁奢以集中国家资源备战是题中之意,但这却并不是该法案的主旨。1363年《服饰法》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批判”当时社会状况的话:“各色人等违其资产及礼度之所命,衣着奢靡,感染风化……”  相似文献   

6.
雪地 《神州民俗》2009,(7):46-49
一个中国小伙,偶然的机会来到法国后,发现很多浪漫的法国人都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民俗婚礼。他灵机一动:我能不能把中国的民俗婚礼“卖”给他们赚钱昵?于是他在法国做起了专门帮助年轻人举办中国传统婚礼的生意,几年下来,他就成了法国的“有钱人”……  相似文献   

7.
法国巴黎大学皮埃尔·勒努万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曾任法国当代史研究所所长,是国际关系史专家,重点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目前,他指导和从事研究的课题主要有:欧洲一体化进程、二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二战后法国社会的变动等。4月7日,弗兰克教授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作了题为“法国和法国人对二战的回忆”、“法国与欧洲建设”的讲座。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巂”、“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巂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被发左衽。估计“旄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又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身”习俗,“衣皆着尾”。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洛阳民俗中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灵 《河洛春秋》2002,(4):42-46,62
中国的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吉祥”二字最早出现在《易经》:“变化云为吉事有祥”。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寄托愿望的“怪兽”与“鸟身”的雕刻绘画。华夏民族形成后,“龙凤”图腾被视为最受崇拜的象征。尧舜时代有象征吉祥的山、河、日、月、星、龙等纹样用于服饰。商周社会,在青铜器上盛行鱼、龟、龙、风、象、虎等纹样用于服饰。自秦汉以来,吉祥瑞应之说风行,便建立起完善的吉祥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交流     
《民国档案》2000,(2):88-88
4月6日,美国加州岭南大学历史学教授萧顿·哈里斯(Sheldon Harris)先生来我馆参观访问,我馆周忠信馆长会见客人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周忠信馆长在介绍了我馆馆藏日军侵华档案资料后说:“档案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希望民国档案能为世界和平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随后,客人还参观了我馆阅览大厅及特藏库房。 4月21日,罗马尼亚国家档案馆馆长考斯汀·费内沙恩一行二人,来我馆参观访问。我馆周忠信馆长、涂克明副馆长会见了客人,并对客人们的来访表示欢迎,双方就档案的保管、保护及运…  相似文献   

11.
宋代“衣服变古”及其时代特征——兼论“服妖”现象的社会意义刘复生中国古代传统地把服饰看作是“礼仪”的一部分。同前代一样,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建立了服饰制度,三百余年间,尚文尚质,服饰“或因时王而为之损益”①。服饰的具体制作或有不同,但服制维护上下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秦溢 《文物天地》2023,(4):63-71
“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期)”中,部分风俗画以“刻实”的笔墨形式,为我们提供了观看古代百姓服饰“史”的资料。从绘画中选取宋元时期乡村底层人民服饰、宋代孩童服饰和清前期村市手艺人服饰,返回历史现场,结合历史背景辨析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还原服饰的真实,解读绘画中服饰正确的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之窗     
博物馆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七十周年院庆将于10月18日至24日举办。据安排,当天的文物节开幕式之后,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将在南博举行,国外三四十家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将与国内省级博物馆馆长等来宾一起就“博物馆的市场运作”、“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梁惠娥  邢乐 《民俗研究》2012,(6):97-101
“五福”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常见意象,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源远流长,至今不衰。乡村妇女凭借手中针线,借助“五福”意象,将爱与希望、幻象和现实在民间服饰中表达出来。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品为例,归纳、分析民间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福”意象,探讨民间服饰中“五福”的文化内涵,阐解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14-14
6月8日深夜,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通过微博发布了这样一个消息:“我自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  相似文献   

16.
我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贵州省雷山县,在雷公山怀抱里成长起来的苗族女性。CHIC却说她是‘北京的”、杀入中国时装界的一匹黑马;法国妇女界声称她已经超越了国界:“你这样对我们西方是一种威胁”。从苗岭到北京到世界,无论是时空还是地理的距离都相当遥远。而她说:“我的心游夫在蛮荒与现代之间。”公元1996年4月12日,这是一个在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史上,同时在世界的服装史上都打上了惊叹号的日子。在此之前,韦荣慧这个名字只流传于她的亲朋、同事和她的研究领域之中。然而这一天毕竟到来了。尽管它显得珊珊来迟。是…  相似文献   

17.
女德班风波     
《南方人物周刊》2014,(35):15-15
最近,《南方周末》报道了东莞“女德班”之事,激起千层浪: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倡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馆长宣称,“如果要做女强人,你就得切掉子宫、切掉乳房,放弃所有女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正2014年5月16日,外交部长王毅与在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来到我馆参观。在吕章申馆长的陪同下,王毅外长与法国客人共同参观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先生深晓欧洲艺术史,并积极推动"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来我馆展出,他饶有兴趣地为王毅外长详细介绍了参展的十幅作品。吕章申馆长介绍了展览举办以来社会观众的良好反响。两位外长盛赞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中法文化交  相似文献   

19.
访欧记游     
应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德伦莱(Henry de Lumley)教授邀请,我和我的同事李文森先生一起到法国进行学术访问,先后访问了马赛、尼斯、多塔维尔等地。后应奥地利施耐德(Schneider Rene)先生邀请,访问了维也纳和格拉兹。这一行不仅进行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也领略了两国的风土人情。随时以小诗记录,积有七绝10首。在欧洲古人类学研讨会开幕前,古人类学者手捧古人类头骨模型在展览大厅里合影从左至右:玛丽·德伦莱(法国);罗基帕尼兹(格鲁吉亚);比第图(西班牙);李天元(中国);多米尼克·G·何弗…  相似文献   

20.
殷安妮 《收藏家》2013,(6):26-30
清代行服,是北方游牧民族——满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饰,不仅传承了满族服饰束身窄袖的特色,还因其要适应游牧射猎的需要,具有其他款式的满族服饰没有的特点和功能,这种方便实用的服饰,在满族曾经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历史中,获得过“得胜袍”、“得胜褂”的美誉,在服饰制度作为政治制度一部分的清代,这种有军装意义的服饰,被载人清代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