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抗战化运动,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化运动。而在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拟在借鉴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民族主义这一诠释工具,以戏剧运动为中心,对民族主义与桂林抗战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做一番考察和论述,不当甚或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重庆以卖为生,曾听到一些抗战时曾在桂林呆过的友们谈,广西有二李,凭他们与广西当局的特殊关系,对进步化人庇护支持,使进步化人比在其他蒋管区少些恐惧,所以桂林才成为化城。这二李,一是李钊先生,他和李宗仁是表兄弟,1950年我在桂林联曾与他共过事,留待后写;一是白崇禧的老师李任仁先生,可惜我只见过他的侧影。那是在1950年初,我从联回岳丈家看孩子,见黎家巷口停着一部小汽车,  相似文献   

3.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清代桂林地方人士著述中其文化世家的著述情况,对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人文蔚起、著述丰富的原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半觉(1907-1983)原名林泉。字半觉。笔名白水、天晓、觉斋、觉斋主人、苍松室主、钵园居士。广西融安县人。金石篆刻家、史专家。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员、师范讲习所教员、民众教育馆馆长、县教育科科长、省教育厅科员、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篆刻讲师、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榕门美专)金石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林半觉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事金石篆刻的教学和创作。并刻制了大量的印章。以印会友。结识了化界许多知名人士,通过互赠,留下了许多名人手迹,为桂林化城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名人手稿;第二件事是自1940年起,他全力搜集整理广西石刻(特别是桂林石刻)资料。着手《广西石刻志》的编辑工作。为广西。也为桂林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石刻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是抗战时期设在桂林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文章在分析桂林分会成立、发展的基础上,厘清了协会的活动开展及与其他文化团体的密切关系。协会的成立加强了与苏联文化界的联系,激发了国内人民的抗战热情,在近现代桂林中苏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1,(23):72-72
2011年10月2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在桂林开幕。甘肃省旅游局纪检组长刘亚玲参加了本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新思考桂林龙神文化的几个代表性因素如祈雨、龙灯会和龙舟竞渡等,认为桂林龙舟竞渡可能始于宋代。创新龙神信仰研究的思路,指出桂林龙神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而叠加的过程,并在当今时代进一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桂林彩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桂林彩调为例,进而探讨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在庆贺桂林建城2110周年,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的日子里,由多年担任桂林旅游局局长、交通局局长的黄家城同志任主编,由广西历史学会秘书长、广西师大陈雄章副教授参与主编,由多位中青年历史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专家共同撰写的《观石读史——精选桂林石刻评价》、《桂林旅游史略》、《漓江史事便览》、《交通与历史横向发展变迁》和《桂林交通发展史略》五部作,于1998年5月至2000年7月的两年多时间内相继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11.
若问广西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一个?大概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回答:桂林。这样回答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1月 11~ 14日在桂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桂林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和全球变化专业组主办 ,桂林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和全球变化专业组承办 ,桂林工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协办的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桂林市旅游局钟新民局长主持 ,桂林市人民政府康天保副市长到会并作了书面发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3.
田力 《广西文史》2007,(3):71-73
走进位于桂林西山风景区的桂林博物馆三楼,人们就会发现一个在国内不多见的“国际友人礼品馆”。这些展品都是从博物馆珍藏的2600多件国际礼品中精选出来的。我曾多次来到这里参观,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展品,品味着其中的文化内涵,联想起有关展品后面蕴藏着的桂林“外交”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在《李任仁先生生平事略》一的前言中,曾提到我在重庆当“丐”时,听到一些进步化人说:广西有“二李”,由于他们与广西当局的特殊关系,曾支持、掩护、包庇了许多化人的进步活动,使当时广西的政治局面较其他蒋管区开明,使桂林成为光辉一时的化城。这“二李”中李任仁先生未曾谋面,李钊先生则解放初期我们在桂林共同参加“戏改”工作,曾聆教诲,有一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黄权才 《广西文史》2006,15(2):44-48
《粤西金石略》(下简称《略》)是清嘉庆五至六年(1800-1801年)广西巡抚谢启昆在桂林学朱依真,安徽桐城学胡虔、石元辂的协助下完成的一部地方金石献作,录了晋至元代八桂金石献。全书共15卷,其中约前1.5卷录晋至五代献,后二卷为元代献及《铜鼓考》和《待访目录》,宋代部分占11.5卷,是全书之重点。这些献皆为重要的历史记忆,其涵盖广泛,其中即有关于八桂英才的化活动记录。籍此,我们可以研究宋代广西历史人物的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刘宪标 《旅游》2010,(8):60-65
当年的一首《我想去桂林》,让多少人对桂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每每有人称赞桂林,首先想到的总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桂林呆了几年。我却觉得夜晚的桂林也有她另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17.
银川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4,19(3):74-77
本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大银川”建设中,如何培育银川市的化内涵,提高化品位,搞好特色化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夯实塞上江南化底蕴,突出回乡风情化个性,展现西夏化的独特神韵,巧作黄河化、大漠化、草原化的镶嵌点缀,以及构筑化建设的合理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化产业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8.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19.
常卫红 《广西地方志》2009,(3):54-58,38
桂林石刻文反映并参与了桂林从一个边陲荒城发展为繁华都会的过程,具体而言,桂林石刻文的内容反映了桂林被启蒙、教育的过程,桂林石刻文的创作又促进了桂林文明的发展。由于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等原因,各代石刻文表现出不同的启蒙特色。研究历代桂林石刻文启蒙特色的流变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一书,共收录文化名人115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44人,一般都在25岁左右,最年轻的当年还不到20岁。本文着重介绍几位年轻作家在桂的创作活动及其对桂林抗战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