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域文化史》即将出版余太山主编的《西域文化史》即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八章,约三十万字,叙述了自石器时代至清末我国各历史时期“西域”(书中指新疆及其邻近地区)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叙述“西域”文化的专著,执...  相似文献   

2.
汉魏史籍中所见安息国,乃指帕提亚朝波斯。“安息”[an—siak]系帕提亚王室Arsaks之音译。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汉书·西域传》载:“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后汉书·西域传》则称“安息国,居和椟城”。“番兜”,或以为指古波斯铭文所见Parthava,希罗多德所见Parthia;或以为指希腊人Isidor《安息驿程志》(Parthian Staticns)所见Parthau;或以为是Hekatompylos的安息称呼。“和椟”,或以为指Parthau;或以为指斯脱拉波(Strabo)所载Karta;阿里安(Arrian)所载Hyrcania的首府Zadrakarta;或以为指Hekatom  相似文献   

3.
“西域”一词,始见于汉,其包括的地域,历代屡变,本文所述主要指西域诸大国如焉耆、龟兹、大月氏、安息、于阗、康居、疏勒等国。西域各国,自汉时与华夏通往来,于是中国文明传播西域,西域所接受的西方文明与宗教亦转播东土。中西文化交流,以汉唐为最盛,丽西域本身的文明亦奠基于斯日。故本文所述从公元前二世纪之初期至十世纪之末。伊斯兰教东侵,佛教在西域消亡为止。下分几点来谈大月氏之佛教。  相似文献   

4.
根据史料记载,新疆在汉代时期就被称为“西域”,其含义是指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乾隆皇帝统一西域后才为“新疆”一名所代替。西域(新疆)历来都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在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出土过无数神秘待考的神奇钱币.故而令许多热衷于研究东方钱币的中外学者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作概括性的考释 ,从一个侧面说明“西域传”有关记载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两汉”经营龟兹及西域方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内属始于汉代,地处西域要冲的龟兹可堪谓“两汉”经营西域地区之典范。“两汉”朝廷在治理西域的方略上,亦可称得上是一次政治上的“制度创新”。没有采取以往对漠南、东夷、西南蛮夷、南越等地的治理模式,汉廷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能够正视西域地方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同中原地区的差异,大力推行怀柔政策,可谓是一次政治体制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7.
溜索,又叫溜筒桥、溜筒江、溜索子、溜江、溜绳渡、溜渡、藤京诞。古代史籍中的“悬度”、“撞”、“悬撞度索”、“度索寻撞之桥”,主要便是指溜索。《汉书·西域传》:“悬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便是指溜索。中国西南溜索分布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历史时期溜索分布可能还比索桥分布更广阔,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国西有一悬度国,位于今印度河上游,便是困境多悬索而得名。溜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索桥,而是一种与索桥并列的交通设施,溜索并不是作为一种索桥雏形出现的,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汉代西域屯田与汉语汉文的传播使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西域是一个部落与民族的集散地,也是一个多种语言交汇的地区。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部落与民族主要有:塞、月氏、乌孙、羌、匈奴和汉人。这些部落或民族“言语异声”或“文字异形”。汉人作为西域的古老民族之一,虽然早就“身涉流沙地”,践迹西域,但汉语汉文在西域广泛的传播使用却是始于汉代的西域屯田活动。从那以后,汉语汉文就一直作为西域的通行语言之一,在这块多种语言交汇的地区使用,经久不息、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敦煌[2]西域之南山[3]中,从婼羌[4]西至葱领[5]数千里,有月氏余种[6]、葱茈羌[7]、白马[8]、黄牛羌[9],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10]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均系广义的“西域”,亦即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按照这一概念编纂“西域传”的除《汉书》和《后汉书》外,仅《魏书》、《南史》和《北史》三史,其余各史的“西域传”,包括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将西域事情并人“西戎传”了。其中,《隋书》和《新唐书》虽有“西域传”之名,描述的范围其实与…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出发,向西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的总称。根据史书记载,约在3000年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打开了通往草原丝绸之路的门户,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  相似文献   

11.
<正>西汉以来,"西域"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使用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以至于更远的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则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本文所讨论的西域,即为狭义之西域。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汉王朝积极经略  相似文献   

12.
<正> 《汉书·武帝纪》载天汉二年五月,“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晋灼注云天山“在西域,近蒲类国”,颜师古注则明确将此天山指认为“即祁连山也”。  相似文献   

13.
班勇,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宜僚.班超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秉承其父之志,代表东汉政府,经营西域,在开发西域、团结西域各族人反抗北匈奴的侵扰等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少有父风”的班勇在东汉一朝对西域的“三通三绝”历史过程中第三次通西域,  相似文献   

14.
霍恩雷收集品英国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新疆、甘肃、蒙古、西藏等地出土的文献和文物,主要来自于“霍恩雷收集品”和“斯坦因收集品”。“霍恩雷收集品”是指1893至1899年间由英属印度政府授权德裔英籍梵文专家霍恩雷收集的西域文献和文物。早在1889年,一...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从而使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考古发现新疆各地出土的历代中原王朝钱币,不仅仅限于历史上曾经对新疆行使过有效管理的汉、唐时期,而是自汉代至清朝,历代皆有。  相似文献   

16.
从中学历史教材谈“闭关”与“开放”张益仓为了说明对外开放与闭关自守分别给中国带来的不同结果,我将中学教材中有关的历史知识作些归纳与分析。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最早跨越中国现有疆域而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突出一例。尽管张赛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不...  相似文献   

17.
身怀西域“达瓦孜”高空走绳绝技,数百次在国内外成功进行高空表演,并两次刷新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新疆小伙子阿迪力,是一位传奇色彩很浓的人物。 “达瓦孜”第六代传人 新疆(主要在喀什一带)“达瓦孜”高空绝技,古称“走索”、“踏软索”和“高绳伎”,已有2 000多年历史。《汉书》、《史记》记载,汉武帝举行盛大庆典以“百戏”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西域的“走索”。走索源于西域民间,汉代曾传入中原并盛行一时。有一段神话传说:有个妖怪占领了西域一座城市,把百姓们赶出了城。妖怪封了三个城门,只留一个门让群妖把守。一位叫达瓦孜…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05,(8):4-17
丝绸之路新疆段大致以天山为基准分北、中、南三条线路。天山北道:哈密-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伊宁 天山北道即指汉政府开辟的“新北道”,途经西域咽喉哈密、北庭故城吉木萨尔、首府乌鲁木齐和塞外江南伊宁。  相似文献   

19.
狮子是外来之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中原地区的狮子主要是作为贡品自西域各国输入。秦汉时,人们对狮子非常陌生。狮子入华滥觞于汉代,在元、明时期达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贡狮活动基本停止。随着西域各国大量“贡狮”,宫廷对狮子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加之“贡狮”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促使了“却贡”等不友好行为的发生。在民间,人们对狮子的崇拜日渐盛行,衍生出中国狮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 金元时期有所谓“山前”、“山后”的说法。《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中贵可思不花奏采金银役夫及种田西域与栽蒲萄户,帝(指窝阔台汗)令于西京、宣德徙万余户充之。楚材曰:‘先帝(指成吉思汗)遗诏,山后民质朴,无异国人,缓急可用,不宜轻动。今将征河南,请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