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黄委“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议定书”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正式开工,1958年11月截流,1960年9月开始拦洪、蓄水、发电。为此涉及到山西平陆县三门峡水库区的移民和县城迁建的任务。根据山西省晋南专署的指示精神,我县于1956年3月成立了“平陆县三门峡水库建设清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建德新安江,一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盛夏之际,更有“清凉世界”的美誉,也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唐诗之路”.建德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摄氏度的恒温,形成“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在炎炎夏日之中,建德新安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箱”一般,晶莹清凉,颇有奇趣.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最后一期杂志,我们特别奉上一组特大的精彩重磅专辑,全面呈现最美丽的浙江风景。 2012年是国家设立风景名胜区30周年。从国务院1982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现在,30年的时光已经悄然过去。作为中国唯一以"风景名胜"为刊名的杂志,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我们一道,推出了“30年中国最美风景”之“浙江最美”大型推选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八大的召开和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9月26日,八大闭幕的前一天,毛泽东说:“这次大会的空气,是反映人民的希望,建设工业。”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对中共八大的一个总评价。他突出了“人民的希望”,突出了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中共八大最主要的历史成就,就是敏锐  相似文献   

5.
朱梅(Mette Thun)主编的《超越唐人街———华人新移民与中国的全球发展》(BeyondChinatown:NewChinese Migration and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a)一书于2007年由Nordic Institutesof Asian Studies出版。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于2004年5月在丹麦召开了第五次会议(ISSCO V),该书是在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基础之上选编而成的。在前言中,朱梅概述了当代中国移民的情况。除前言外,全书共收入11篇论文,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由Ronald Skeldon的“海外华人:例外论的终结”和程希的“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两篇论文组成,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移民是普遍现象还是与众不同。第二部分探讨了移民的经济影响和侨居国的反应。该部分由四篇论文构成,分别是张秀明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其对青田的影响”、游俊豪的“侨乡的非传统化与复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和温州的个案研究”、Antonellla Ceccagno的“经济危机与禁止进口:处于十字路口的意大利华人”和洪玉华的“菲律宾中国新移民...  相似文献   

6.
1956年3月14日,为了更好地领导1956-1967年科学规划工作,国务院正式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1967年科学技术规划通过后,国务院决定保留科学规划委员会.1958年11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作为全面负责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机构,为形成新的科学领导体制做出了有益探索,见证了新中国科学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研究者大多认为大饥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三千万人左右。实际上,在“大跃进”之前,已发生因饥荒饿死人的事件。就目前公开的材料看,广西是较早出现严重饿死人事件的省份,1956年发生的“平乐、荔浦和横县因灾饿死人事件”最先被公开曝光,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通讯:《去年广西因灾饿死人事件是怎样发生和怎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8.
10月 7日 省政府举办的’99,中国·江苏名品精品新品交易会在南京开幕。 上旬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江苏连云港核电站”更名为“江苏田湾核电站”。20日,该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等出席开工仪式。 江苏投资10亿元的“蓝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列入全省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  相似文献   

9.
1958年9月5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决定在1959年1月召开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审议1959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消息传来,在中国国内引起不少疑问:1956年苏共二十大通过的1956年至1960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才执行了三年,为什么要提前召开代表大会审定七年计划?中国驻苏使馆反映,据苏方朋友称,“六五”计划执行情况不佳,与其到期完不成,不如搞一个新的长期规划,把“六五”计划的最后两年包括在内,好向党内外有个交代。也有朋友分析,中国的“大跃进”、毛泽东关于中国有可能比苏联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对不甘心成为“落在后头的共产主义者”的赫鲁晓夫刺激极大,他搞的七年计划实际上是苏联版的“大跃进”。随后苏联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宣传苏联加快共产主义建设的文章。1958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七年计划草案并公开发表供全民讨论。计划草案中巨大的数字、宏伟的承诺,使人议论纷纷。对苏联的“洋跃进”,知情的中国朋友大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0.
日本“满洲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满洲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至日本投降计40年。探讨“满洲移民”之源起,其直接提出为儿玉源太郎;制定移民策,阐明移民50万必要性的是后藤新平;提出20年向“满洲移民”百万人计划的则是小村寿太郎。移民分为两个时期,九一八事变前为一个时期,称早期移民;九一八事变后为第二个时期,1932~1936年为第一阶段称武装移民,1937~1941年为第二阶段,称国策移民,1941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移民崩溃阶段。“满洲移民”给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中国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给日本移民当雇工,受尽其剥削,不仅肉体遭折磨,还受到精神上的摧残。日本的居民背井离乡,移来中国,幻想建立“第二祖国”,其后果是灾难重重,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11.
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这潮流,在2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1927年——1930年间,一次是在“九一八”之后的1939——1943年间。从现象上看,这两次移民高峰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有着相似之处;从实质上看,两次移民高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标志,深入地研究这两次移民高峰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比较其特点,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的概况、原因及其特点。 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历史悠久。纵观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以前的自由时期或自然时期;二是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20年代的自觉时期;三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期的强制时期。 为了研究“九一八”事变对关内向东北移民的影响,必须首先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之前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华侨、华人估计有150万左右,①其中大约五分之三集中在西欧诸国。战后,西欧诸国从移民输出国转变为移民输入国,50年来共接纳各类合法移民2000万、难民400万。其中,来自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华裔移民约100万,占全欧外国移民总数的4%。②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战后欧洲华社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不仅华侨华人人口增加了百倍,而且其成份、文化特点、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成份  (一)欧华社会的形成据史料记载,17世纪即有中国人自陆路赴欧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华人移民的主要来源。纵观中国海外移民史,从华侨华人的发源到新移民的产生,既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又有质的根本性区别。虽然,一个世纪以来,“排华”的劫难和阴影总是与中国人在海外创业的艰辛和血泪相伴,但时至今日,“移民”依然是中国大陆充满诱惑力的词语。本文试就中国大陆新老移民的差异作一个比较,从而阐明对新移民发展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童禅福 《古今谈》2009,(3):13-16
有一位朋友说我是三十万新安江移民中的幸运儿,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我更是新中国的幸运儿。实干和机遇这对孪生兄弟伴随着我走到今天。有一位哲学家曾说:“机遇始终是为实干的人创造的。”我的切身感受——这是真理。  相似文献   

15.
“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移民文学”术语的权宜性特征;从定义和身份认同两大层面对“新移民文学”概念和内涵进行剖析,认为“新移民文学”概念蕴含了很大的悖谬,从身份认同角度考察,则尤其明显;探讨了“离散华文书写”和“华语语系文学”替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汉正街是新时期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源地,在新世纪如何再创辉煌,是世人瞩目的问题。像浙江义乌、绍兴柯桥等大型小商品市场,和汉正街一样,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超市”挑战,面对电子商务挑战,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小商品市场有无发展前途?前途多大?这是世人关心的问题,涉及一大批个体私营经济的就业问题,必须回答这一问题。 一、中国小商品市场,有市场,有前途 中国小商品市场,有市场、有前途的四大条件是: ①从购买力水平看,城乡存在二元结构,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很多,一时难以扭转,小商品大有市场、大有前…  相似文献   

17.
毛芸存 《攀登》2001,20(7):82-84
在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起至今的40年历史中,有两次艰辛的探索,即1956年“八大”前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真总结两次探索的经验,并把两次探索进行比较研究,对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东欧犹太人为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反犹迫害,大举迁居美国。他们在迁居美国的初期,大多居住在“犹太城”中,固守犹太文化传统。持“盎格鲁遵从论”的强制同化主义者、推崇“熔炉论”的温和同化主义者和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来自德国的犹太人采取不同策略,以同化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以下简称“东欧犹太移民”),试图消除后者带来的异质文化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面对这些同化压力,东欧犹太移民有何反应?他们是否最终完全同化于美国社会?他们走过一条怎样的文化适应之路?本文尝试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19.
文革“大民主” “大民主”一词,据李慎之先生的叙述,最早是由他与王飞在1956年秋提出来的。1956年爆发“波匈事件”。毛泽东派其秘书林克到新华社国际部征求意见。在这次征求意见的会上,李慎之、王飞认为“苏联东欧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在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与总参平行的训练总监部,由元帅刘伯承任部长、叶剑英任代理部长, 上将李达、我、张宗逊等任副部长 话得从1956年说起。 这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毛主席、党中央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一条自己的建设道路。6月,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五个文件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