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组成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性和女性组成家庭共同养育后代、抵抗风险。由此,一个个小家庭成为庞大社会的构成之基,与之相对的,不同时代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思想也会反作用于每一个小家庭。这种关于家庭结构、性别分工以及家庭成员情感的微妙改变是社会变迁和生产力发展的缩影,透过不同时代关于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图像作品,探索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发生转变的家庭观念,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现代社会和民众思想较千百年前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汉代边民身为编户齐民,却与"蛮夷"杂处;名处"华夏"郡县,却居于帝国历史与现实中的"夷区";来自中原,却渐染"蛮夷风";既隶属于边郡政府,又未能完全摆脱其他边境势力的影响。凡此种种,使得边民有着不同于"内郡汉民"与"塞内蛮夷"的族群特征和群体心理。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边民特殊的介于华、夷之间的族群身份。在边疆危机时期及进入华夏中心后,此种身份能够促使边民产生关于自身身份的焦虑。为应对与消除焦虑,各地边民精英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徐玲 《东南文化》2018,(2):92-97
博物馆展览的女性文化属于社会建构的一种身份文化。因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她"故事在"他"历史中,长期处于被叙事、被表征的从属地位。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博物馆,早期受"他"文化叙事模式的影响,展示中较多充斥着男权话语。20世纪80年代,受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多元叙事方式影响,女性主题叙事逐渐进入博物馆。近年,国内博物馆在展览实践中也开始改变传统"国之重器"观的宏大叙事模式,从"小历史"视角重新审视、诠释和再现女性文化,先后策划了一系列颇具变革性的女性主题展览,为消解男权表征体系中单调的女性形象,重构女性文化身份,实现"她"故事的自我讲述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边界"理论,将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建构放入纵向的时间维度探讨其"边界"的生成及变化。研究发现,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遭遇他我之别时所"框定"的。在印尼,他们身份"边界"的表述核心是对祖籍国的想象与认同。归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身份的"边界"表述则在自我和他者的"意会"中贴上了"印尼"标签,唤起的仅是对跨国经历和过去生活的记忆与怀想。这一分类实践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移民关于身份的界定和选择过程,映射了不同身份的"边界"所承载的资源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宙飞 《民俗研究》2012,(3):129-136
女性人物是年画中重要的表现对象,尤其以清代、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表征性,呈现的特点为:清代封建时期足不出户、低眉顺眼的柔弱之态;民国时期勇于破旧立新、颠覆传统的美艳之姿;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英姿飒爽的形象。这些图像转变不仅是视觉感官上的外化显现,更是社会现实需求的一个重要内在反映,记录了我国女性身份由"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演变历程,并辅弼了现实女性群体地位提升和话语权构建。  相似文献   

6.
周焱 《神州》2011,(2X):11-12
《走向自由》是早期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粲芳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直接指涉了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女主人公回忆中不断出现的有关“水”的意象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我们看到作者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象征性的隐喻式表达指出:身份的认同是个体或群体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女性属性,从而为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书写了一种前俄狄浦斯时期的母女关系,同时也为这一过程所遭遇的困惑和焦虑提供了一种“自我言说的场域”。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和局限性。所以 ,把产生于特殊社会背景之下的理论运用于其他社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研究“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和“后殖民主义”等概念运用于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功能 ,强调运用理论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晓燕 《神州》2013,(16):280-280
渔业环境的变化使渔民这个群体发生了独特的身份变迁,渔民群体开始出现职业分化,被迫远离海洋的渔民,在生活、自我实现等各方面的压力下,艰辛的谋求新的职业,针对渔民全体生活的现状,政府应积极推行相应政策来保障这个"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杨晓燕 《神州》2013,(18):280-280
渔业环境的变化使渔民这个群体发生了独特的身份变迁,渔民群体开始出现职业分化,被迫远离海洋的渔民,在生活、自我实现等各方面的压力下,艰辛的谋求新的职业,针对渔民全体生活的现状,政府应积极推行相应政策来保障这个“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屠筱武 《江淮文史》2016,(3):120-126
正国家、民族的命运,与生存于其间的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出生于1947年,基本可以算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共和国经历的起落浮沉,决定了我人生道路的起落浮沉。1973年的高考事件,便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十年"文革"期间,高考制度完全废止,大学招收的是无需经过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其实"文革"后期的1973年有过一次流产的高考。我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错,却名落孙山,而且作为陪衬对象出现在《安徽日报》的头版头条中,成为我一生难  相似文献   

11.
刘苏利 《沧桑》2011,(2):59-60
老子的"道"有多种意义,我们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本源、本体的"道",另一种是表示万事万物规律性的"常道"。老子将本体之"道"与万物喻为母子关系",道生万物"。既然"道"是"万物之母",那么"道"的本质特性就是女性或者阴性,因此我们说老子的哲学是女性哲学,老子的"道"是尚"阴"之"道"。老子将作为世界两大法则之一的"阴性"法则发掘出来,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它的伟大作用和力量,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自新 《文史精华》2013,(1):32-40,1
众所周知,二战中法西斯德国战败,被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被大卸四块;而作为德国的同伙日本,却被美国一家掌控,全须全尾地保存下来。其实,在同盟国对阵轴心国的时候,也曾制定出胜利后的计划——把日本打翻在地,再踏上四只脚,由美苏中英将其分区占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穿越时空类小说成为通俗小说中的一匹黑马,在网络和出版界都十分红火。其幽默、新奇的文风,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已经成为一种如火如荼的文化现象。文章就这一小说类型的兴起作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鲁迪秋 《世界历史》2020,(1):59-73,I0004
19世纪初期,受国内外局势的推动,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大量涌现。成立于1811年的波士顿科班社就是这股浪潮的产物。以科班社为代表的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白人女性公民身份的初步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女性慈善社团的日常运作为白人女性提供了扮演美国公民的机会与训练。在起草与签署社团章程、向立法机构请愿并以法人身份行使法律和经济权利、通过选举和表决来解决社团事务的过程中,白人女性确立起公民意识。此外,女性慈善社团开展的活动进一步为女性成员提供了以公民身份行动的平台。通过参与慈善活动,美国白人女性能够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公共影响力,关注家庭以外的公共事务,进入公共领域。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公民身份的践行,为日后美国白人女性追求完整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由湖北、陕西、河南、四川四省毗邻八地市联合拍摄的反映秦巴风俗民情的大型系列片《秦巴纪事》播放了郧县党史县志办公室副编审王天富发现研究“肉码字”与甲骨一事。与此同时,王天富深入研究“肉码字”的演变过程、使用领域、留存原因,以及“肉码字’’和中国唯一女性字“女书”的联系等研究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笔走访王天富,了解了他对“肉码字”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女性经济”时代的女性旅游市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女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女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比以往更为强烈,出游人数不断增加,出游方式渐趋多样,安全认知增强。本文在分析女性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女性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丁菊茸 《丝绸之路》2009,(12):82-84
萧红在小说中始终如一地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的痛苦、心灵与肉体的折磨等多重层面展示了中国广大妇女的生存真相与悲剧命运,并且多方面深刻挖掘女性悲剧的根源。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命题,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印度国大党自成立之日至1936年对王公基本奉行不干涉的政策,但1937年后随着土邦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印度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国大党开始转向对土邦的公开介入政策,将土邦与英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连为一体。国大党对王公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如国大党与广大土邦民众合作来对抗王公与少数英国殖民者的合作以及提出成立一个统一的联邦印度来对抗王公的土邦斯坦等。在国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广大民众运动的打击下,南亚次大陆的第三个斯坦走向流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封官授爵"中"公爵"、"台吉"、"品级"、"顶翎"等具体内容的考证和解析,作者认为在给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进行定位时,不能被清朝皇帝以及典章文献中有关哈萨克的各种宣示和定位所迷惑。从"封官授爵"的实际内容和效果来看,既往的研究,将清朝对卡外界内哈萨克"封官授爵"视作卡外界内哈萨克实际上已经成为清朝属民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其社会身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商时代的“众”及“众人”在殷商时代的社会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过去考释甲骨文“众”字 ,多谓其作“日下三人形” ,其实这个字并不从日。它的造字本义值得重新考虑。“众”和“众人”的社会身份在殷商时代是有所变化的 ,不可笼统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