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里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匾》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陆羽《茶经》总汇诸称:“茶,南方之嘉禾也……,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酷奴等等。可惜没有一个字其原本含义是指茶的。  相似文献   

2.
韩伟 《文物》1988,(10)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成通十五年(874年)入藏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的用于烹煮、贮藏、饮用的大批茶具,反映了李唐皇室的生活风尚。根据我国历代丰富的茶书,结合建国以来出土的各类唐代金银茶具,阐明唐代茶事,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是不无裨益的。我国茶叶最初名为"荼",读如"涂"。古代还曾以槚、茗、荈、莈、苦荼、葭荼、芳荼、荼草、荼果、过罗、物罗、皋芦、游冬、酪奴等称茶叶。这些名称多与方言有关,反映了我国饮茶历史早、地域宽、规模大的历史事实。在关中地区,唐代中期以前,将茶称作"荼",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唐景龙三年(709年)左武卫郎将苏通墓  相似文献   

3.
茶具是茶茗的载体。我国古代人民既追求名茶,又讲究茶具的精细贵重,而且十分崇尚在茶具上题写、雕刻诗文,使茶具增添了传世的价值,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  相似文献   

4.
杨乃运  薛村平 《旅游》2015,(3):96-101
茗,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茗汤之类的词。也有茗仅指茶的嫩芽或以晚来的茶为茗之说。不管是指一类茶还是所有茶,它都和茶脱不了干系。古人恐怕是只用茗称茶的,现在,在日常生活里,有人热衷于用茗称茶,是茶这个词太大众,太老土,用茗就显得文雅,有知识,有涵养,身份由之也显得高贵一些,挺给撑面子的。壶,茶壶也好,酒壶也好,水壶也好,尿壶也好,计时的壶漏、游艺性的投壶也好,都叫壶,没有粗雅之分,想与众不同的无可奈何,只有随大溜。好在茶有茗之称,茶壶用茗壶冠之,就有了书卷气,玩茶壶的也随之布尔乔雅起来。茶  相似文献   

5.
中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支,它发端于两晋南北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由“茶圣”陆羽等所创造。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便发现了茶的用途。据说,神农氏为了解植物的性能尝遍百草,有一天“中七十二毒”,后来得到“荼”才解了这些毒气。“荼...  相似文献   

6.
安徽茶业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汉末,茶由四川经陕西河南傅到皖北,最初只供药用。三国时,吴王孙皓有以茶当酒的故事,茶已传到皖南宣城一带。两晋六朝,地主阶级的士大夫和僧侣提倡饮茶,遂成风气,而茶叶需要量也逐渐增加。隋唐封建社会向上发展,封建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移到江淮流域,安徽茶叶生产得到发展的机会,产量增加很快。在领主的庄园里,茶叶除供领主自己享用外,同时,还成为新兴的商品,大量的远销华北和西北边疆。根据历史材料考证: “茶是四川的特产。战国时秦开发巴蜀,中国开始有茶。《尔雅》(汉儒所作)释木有槚字。槚树就是茶树。叶早采叫做茶,晚采叫做茗。西汉王褒僮约有武都(或作武阳)买茶的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相似文献   

7.
张浦生 《收藏家》2005,(11):11-12
茶,号称“国饮”,是中华民族动静相宜的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说远在上古神农氏嗜百草时代即发现了茶的妙用,商周时演变为饮料加以推广,历经唐宋的盛行及明清二代的改革迄今,茶饮风习经久不衰,已成为国民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少的部分。“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茗壶是茶道的范畴之一,它涵盖了文化、实用与艺术欣赏等三方面的价值。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方法的变化,茗壶的型制亦在不断变化。明清时期吃茶采用“泡茶法”,所以壶身变矮变小,壶小可以使茶保持“香不涣散,味不耽搁”。明代中期,江苏宜兴创制出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有关饮茶的起源,最早见于唐陆羽在其《茶经》中指出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我国饮茶,是始于遥远的史前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代安徽茶业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徽是全国产茶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阳春三月,大江南北,几乎无处没有茗香。江北所产茶,一般统名曰“北茶”,又名“六安茶”;江南所产茶,一般统名曰“南茶”,又名“徽州茶”。皖北的六安、霍山、金寨的绿茶,名扬国内,皖南的祁门、建德的红茶,誉满海外。茶业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徽种茶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了绿茶的生产,唐宋时期,绿茶已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0.
郑薪 《巴蜀史志》2003,(2):58-58
以茶敬客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俗。早在晋代,士大夫好清谈,常以茶助兴,弘君举在《食檄》中描绘当时主、客见面后是“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可见当时已出现以茶敬客的礼俗。晋代王潆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唐代以后,此风更盛,“寒夜客来茶当酒,两腋清风几欲生”(郑清之),正是这种风俗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宜帝时的王褒《僮约》赋,其中讲到“脍鱼疱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人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梁代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轻身换骨”.由于饮茶可以使人提神解倦,健胃消食;可以增进健康,防除疾病,因而很早以前饮茶习惯就盛行全国.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荼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贸易的产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  相似文献   

14.
问茶     
闲暇遇菩子,把杯问茶事,不知何所云,戏日;茶可道、非常道;茗可品、非常品水泡红袍,香蕴盈盈,再问,金刚念起,又语:茶、非茶、名茶,茶,名茶,文化也茶有五名:茶、贾、蔹、茗、藓,实乃一也,茶之肇始,起于神农,尝百草,日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此,西汉起、魏晋兴、隋唐盛、宋明普开.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2014,(11):34-35
现在人们请客时,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那么,“以茶代酒”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典故?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相似文献   

16.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捉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茶从原始森林吸云饮露的草本,成为消渴提神、缓解去乏的仙药,叉“煮作羹饮”(《尔雅》),成为菜蔬、羹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上至史前社会,所谓炎帝尝百草而治病,《诗经》中的“周原(?)(?),馑茶如饴”(荼即茶),下至现代,茶作为中国人饮食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远古时代,茶似乎只作为一种治病的药材,茶作饮料是两汉以后的事情,将茶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所以说,茶文化兴起于南北朝,鼎盛于唐宋.唐代早期,陆羽总结  相似文献   

18.
智量 《风景名胜》2009,(3):52-5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19.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洪州窑青瓷器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据《新唐书》卷一之四“韦坚传”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郡太守水陆运史韦坚率江淮并汴洛漕船300艘,满载各郡“轻货”(土特产),其中名瓷(“力士瓷、饮器、茗铛、釜”)酒器、茶铛、茶壶“独举豫章”(洪州),深得唐玄宗赞赏。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只流行于南方,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明确记载当时北方以饮“酪浆”(乳汁)为主,南方则以饮“茗汁”(茶汁)为主。当时生活在南方的名士王肃逃到洛阳,因喝不惯酪浆,只饮茗汁,每次能饮一斗,北人惊异地称之为“漏卮”。随着南北经济化的交流和民族的大融合,饮食风俗逐渐趋同,饮茶也在北方地区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