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4月,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外贸回收公司拣选出二件汉代铜镜,一件镜铭极为少见,另一件极具汉代风格,现将两镜铭简考如下:  相似文献   

2.
西汉龙纹铅饼自1913年首次报道以来(图1),迄今已有整九十年了。这些年来在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湖南及北京等地铅饼屡有出土和发现。由于在汉城故址、西汉墓或汉四铢半两同时出土,所以,铅饼存在的年代也与西汉同期是可以成立的。但铅  相似文献   

3.
王纲怀 《收藏家》2003,(4):41-50
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记录手段应该属于文字。在纸张使用之前,汉字的主要载体是甲骨、钟鼎、刻石、砖陶、瓦当、竹简、木牍、绢帛等。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末汉初,铜镜上也开始出现了文字(镜铭),用以表达当时社会的祈福、吉祥、风土、人情等内容。众所周知,铜镜始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相隔漫长的二千年后,才在  相似文献   

4.
杨玉彬 《收藏家》2008,(8):31-37
“四灵”是西汉晚期以来汉镜构图中使用最多、流播最广、形制最易辨识、配组最为稳定规范的一类物像,所谓“四灵”是指代表东、西、南、北四方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本系古代天象范畴中的四方神灵,亦称“四神”,  相似文献   

5.
昝金国 《南方文物》2022,(1):194-198
草叶纹铜镜是西汉中期以后广泛流行的镜式之一,而日光大明草叶纹镜又占其中相当数量。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出土部分日光大明草叶纹铜镜的纹饰和铭文的分析,旨在透视铜镜背后蕴藏的经济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变化和西汉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6.
陈海 《考古与文物》2004,(3):62-67,F003
2002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北郊郑王村明珠新家园基建工地进行考古发掘,从M54号西汉早期墓葬中获得一组铜、骨质遗物。其中有4件铜质性玩具,系模拟男根形象之物。另有7件骨质遗物,形状前所未见,用途、名称均不详。但其中有一件与铜质性玩具套合放置,并有布帛包裹收藏痕迹,亦不免推测其与性相关。(封三,1)。  相似文献   

7.
王纲怀 《收藏家》2014,(12):69-72
<正>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汉武帝刘彻登基,开启了华夏民族的第一个盛世。在此前后的西汉统治思想与执政理念有着重大的变化、发展。西汉统治者为了帝国的利益,从信"黄老"到尊"儒学",这种变化自汉景帝时期就已逐渐酝酿,而在汉武帝即位以后最终完成。《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  相似文献   

8.
王纲怀 《收藏家》2012,(1):31-40
一.概述 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带地纹的蟠螭纹铭文镜是中国最早的铭文镜。估计其问世年代,起始在汉惠帝末年,终止于汉武帝早期,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重要阶段,历来以数最众多、种类繁多、铸工精致称于世。西汉早期铜镜,战国时期的云雷纹地蟠螭纹镜得以延续,主要为三叶纹或四叶纹图案。中期,地纹简洁,三弦形薄钮逐渐过度为半圆球形钮。镜面小,镜壁薄。西汉后期,出现了铭镜,主要有日光镜昭明镜,并逐渐走向商业化。铸造工艺有了长足发展,镜面加大,镜壁趋厚,镜缘变宽,球状钮。纹饰简炼,主要有草叶纹、星云纹、禽兽纹、乳钉纹。四叶镜(蟠螭纹镜)发展为四乳四螭镜。王莽时期,代表天地四方的规矩镜极为盛行。钮座四周常铸有十二星辰铭,  相似文献   

10.
从“西汉四乳镜“的图像演变看其设计理念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平 《文博》2008,(2):73-78
中国古铜镜上出现乳钉乃是在西汉早期,它们打破了齐家文化以来镜背图像平面浅浮雕塑型的工艺手法,首次采用四颗高起的乳钉界定画面,使以往各种具有运动感的纹饰拥有了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新图像,它们的出现和使用开创了西汉以降各种以乳钉为主划分多种纹饰布局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铜镜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师小群  党顺民 《安徽钱币》2004,(3):J001-J001
2003年3月,西安古玩市场忽然出现了许多西汉“五铢”钱纪年陶范母残块。我们得知这一新发现,即刻与西安市钱币学会联系,寻觅踪迹。经调查了解,这批钱范的出土地点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家巷村。  相似文献   

12.
几面有广告铭文的汉丹阳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波 《文物春秋》2007,(1):74-75
汉丹阳包括今天的皖南大部和浙江、江苏部分地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汉武帝时设铜官主领丹阳郡铜冶事宜,铜矿的开采与冶炼日渐兴盛,随之丹阳铜及丹阳镜因质地精良而名扬四海。本文介绍了阜阳地区出土的4面有广告铭文的丹阳铜镜。  相似文献   

13.
三件光洁如镜的西汉银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1年6月,在河北省鹿泉市高庄村一座汉代王陵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汉文物,[1]其中有3件折腹银盆颇为引人注目。3件银盆造型相同,而大小、轻重不一。其中最大的一件口径31、底径15.7、高8厘米,重 1.15千克;最小的一件口径26、底径13.7、高6.5厘米,重0.85千克;另外一件口径26.5、底径14.5、高7.5厘米,重0.8千克。3件银盆均为扁圆形,直壁,折沿,折腹,小平底。通体光素无华,色白如玉,其较小的2件腹部錾刻“五官”二字,字体为篆体。 银盆铭文“五官”是汉代后宫的女官名称,是帝王侍妾。汉文帝始置时规定,女官从昭仪起分十四等,五官位于十二等,禄秩相当  相似文献   

14.
论"西汉墓幽州分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初苏秉琦先生将史前诸考古学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影响深远。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区块划分问题自然也引起学者思考。徐萍芳先生认为历史时期考古学分区与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区在内容和方法上均有不同,指出“在秦汉以后历史考古学文化分区中,墓葬(包括葬式和葬俗)的分区占有重要位置”,此点应当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5.
《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在充分整理、吸收、辨别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汉侯国地理问题展开了全面的探讨。该书重视对侯国地望和沿革的细致考证和梳理,强调对侯国地理分布特征的归纳,同时将侯国问题置于宏大的政治史背景下进行理解,得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是有关西汉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6.
林染 《丝绸之路》2004,(2):52-53
翻阅唐代诗,不时会读到有关飞鹊镜和双鸾镜的绝妙咏唱。王勃《上皇甫常伯启》:“鹊镜临春,妍媸自远。”刘元淑:“飞鹊镜前妆梳断。”薛逢《追昔行》:“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李贺《美人梳头歌》:“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戴叔伦《宫词》:“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相似文献   

17.
张宏林 《收藏家》2016,(7):55-60
二."杜氏"铸镜作坊的所在地及其存续时段 从各类"杜氏"镜的出土和发现情况以及镜铭纹饰中,积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汉代"杜氏"铸镜作坊的所在地及存续时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1.对"杜氏"铸镜作坊所在地的推断 目前发现的"杜氏"四神规矩镜两面,其中之一传出绍兴;8面"‘杜氏'龙虎镜"中的6面,或出土于绍兴一带,或传出绍兴。  相似文献   

18.
王纲怀 《收藏家》2008,(5):56-62
一、总述一面铜镜可以折射一个时代的文化,一种文化又是反映一段历史的镜子。式铭文镜作为两汉之际铜镜文化的主流,归根结底就是带铭文的四灵博局镜。仅短暂的30余年时间,却包括了西汉末、新莽、东汉初的三个历史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人情、儒学、  相似文献   

19.
单月英  张洁 《收藏家》2006,(3):19-26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汉王朝。为巩固刘氏政权,他开始剪除异姓诸王,大肆分封同姓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贬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封少弟刘交为楚王,王东海、彭城、薛郡三郡三十六县,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楚汉战争时期,刘交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在西汉初年的众诸侯王中楚元王刘交的地位最高,《史记》、《汉书》中所有诸侯王都是多人合传,唯独楚元王有单独的传。《汉书·文帝纪》记载,汉文帝刘恒继位之前,曾推让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  相似文献   

20.
铜镜是青铜化中的一朵奇葩,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考古与收藏价值,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化信息。中国铜镜的制作与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人之初的黄帝,铸造了十五面铜镜,用来映像饰容。《黄帝轩辕传》中云:“帝因铸镜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