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香 《神州》2013,(19):118-1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2.
冯新宇 《神州》2012,(33):72-72
作文评改是作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视"作文评改"为作文教学的一项要事来抓。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立一种作文讲评的新形式,即以学生为主,生动活泼,自主研讨式的改、批、评"循环作文"的教学模式。本文较具体地介绍了这种讲评的形式、注意点及评估与效果,阐述了这种重视学生参与的讲评形式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多种能力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俊广 《神州》2011,(9X):102-102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正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尝试运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理念,在作文评改方式,工作进展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房建华 《神州》2012,(13):77-77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正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尝试运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理念,在作文评改方式,工作进展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郭武 《神州》2012,(13):69-69
农村小学的学生感到作丈难写,教师感到作丈难教。我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对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认为可从平时积累,学以致用,评改作文等几方面去着手,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曹冬雪 《神州》2012,(4):268-26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已成为课改的主要方向在工作中,我探索并创立了一套新的作文批改改革模式,即“五四三一”教学模式。具体指:1.作文教学五大环节:写作指导、学生写作、学生互评、师生共赏、反恩自评。2.课堂教学四类课型:写作指导课、学生写作课、自主评改课、讲评展示课。3.自主评改三种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课上组评。4.评改展示一张纸:作文专用稿纸。  相似文献   

7.
李英 《神州》2012,(15):146-146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房霞 《神州》2013,(32):68-68
学生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需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法、改进评改方法、情感实践,方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体悟式作文评讲法,是指在作文评讲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当老师,亲历典型习作的评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总结归纳。这种评讲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它的操作步骤一般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的重大突破,使作文教学、作文评改探索出一种新模式。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作文教学由过去的单线性、互动少的教学过程向多元化、互动性的特点转变。借助网络渠道,学校搭建网络教室,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改变了作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作文教学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加的生活化、情景化,从而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上向前走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徐谐进 《神州》2013,(20):137-137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下面笔者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及其对策与大家探讨。问题一:作文没有具体的事,只是一味的大话、空话、套话。作文中词语困乏,大部分用的是日常口语,苍白无力,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一点文彩。造成以上问题,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对策: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相似文献   

12.
看图作文,是依据所绘画的内容作文。要求学生在弄清作者绘画意图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观察、理解,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有条有理的叙述出来。我通过四步指导,能够较好地掌握看图作文的写作技巧。四步:1.仔细观察绘画,领会作者图意;2.确定写作角度,找准写作重点;3.合理想象,口述作文,大家评改;4.重新润色,同学批改。  相似文献   

13.
张秀梅 《神州》2012,(13):304-304
新课程改革要求作文批改也应打破常规,改革创新。文章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的作文评改模式提出了三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曾伏英 《神州》2012,(19):50-50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每次作文,教师总是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自觉地贯彻这些要求,不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往往拿起笔来,只顾写,而顾不得老师提的要求。因而写完了,自己的作文在贯彻要求方面做得怎么样,常常是心中无数的。只有通过教师评析同学的作文,评析自己的作文,才能认识自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下面笔者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及其对策与大家探讨。
  问题一:作文没有具体的事,只是一味的大话、空话、套话。作文中词语困乏,大部分用的是日常口语,苍白无力,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一点文彩。
  造成以上问题,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陈存笑 《南京史志》2023,(21):79-81
<正>仿写训练是一种见效显著、易于普及的作文水平提升方式。优化小学作文仿写训练方式有积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从提升自身、细化过程、合理评改、端正观念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仿写习惯,理清仿写思路,搜集优秀仿写素材,明了仿写训练的要义,知悉仿写训练的作用,能积极地进行仿写,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詹玉龙 《神州》2012,(16):342-342
小学生的习作,教师呕心沥血,精批细改,但是学生被动学生、机械性地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造成了学生学习惯性地关注等级的优劣,而对教师所做的批注一知半解或不知所措。批改学生习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某篇批改的习作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写作方法,懂得道理。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应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入手,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评议的习惯。只有通过学生亲自的评改实践,才能体悟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努力之处,进一步领悟习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洪艳 《神州》2011,(2X):100-100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巳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我以为,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也应该按照这两个要求来进行写作和评改。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王艳霞 《神州》2013,(19):91-91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世界上所有优秀作家的共同经验,前人对待自己的作品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贾岛的“推敲”故事流传至今,的确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常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咏”,的确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毛泽东也指出,对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了七次,而开头就改了十五次。他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文章写十遍、二十遍”。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共同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春妃 《神州》2011,(8S):31-31
平时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前的作文指导绝大多数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事物、人物、景物等,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联想的作用和指导。难以达到作文指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也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