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在普通的中国人眼中,“神舟”飞船的航天员是英雄。但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到底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作为一个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他们还需要经历什么样的磨练才能经受得住严酷的太空条件?优良的身体素质是必要的,但还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苛刻的过关考核。走进航天员训练中心、走近航天员,了解他们的艰辛,分享他们的荣耀。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绕地球14圈后,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战告捷,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本文作者曾担任航天员发射场活动协调小组组长,亲历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一苇 《炎黄春秋》2023,(1):62-6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之一是培养“航天员”,而选拔和训练航天员,被看作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2023年1月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5周年的日子;这一年,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也将迎来他的首飞20周年。25年来,航天员大队已培养出三批航天员充实到航天强国事业中,中国航天员们一次次向太空进军,他们成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6,(2)
2005年10月1 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继“神五”以后,再一次载着中国两名航天员成功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建启苦苦奋斗了大半生。曾几何时,他立下了铁铮铮的誓言:“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牧民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转场中度过的。他们一般每年转场20-30次,距离500-800公里,途中时间30-50天。每次距离远的100多公里,近的几十公里;时间长的一星期,短的一两天。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牧民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转场中度过的。他们一般每年转场20-30次,距离500-800公里,途中时间30-50天。每次距离远的100多公里,近的几十公里;时间长的一星期,短的一两天。  相似文献   

7.
家禾 《世界》2010,(1):146-153
Giannola一家人就像传播快乐气氛的精灵家族,与他们度过一天的美妙时光之后,这个意大利首屈一指的NoninoGrappa酒庄不再仅仅意味着精良品质和小产量.而是代表著一种生动的幸福,印刻在生活的每个片段。  相似文献   

8.
勇于开拓     
《名人传记》2022,(8):1-1
古往今来,无数人凭借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不断打开新局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出了份力。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六年前,陈冬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上首次飞天的新手,如今,他作为神舟十四号乘组的指令长,将帶领再度飞天的刘洋和首飞的蔡旭哲征战太空。此次飞天,神舟十四号任务相当繁重,要学习和训练的内容成倍增长,但三位字航员通过两年半的磨合,彼此间愈发默契,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也能随时进行补位。他们每个人都突破自我,凝聚力量,为我国航天事业大步向前努力着。  相似文献   

9.
杨梦 《神州》2008,(10):34-41
"神舟五号"揭开载人航天序幕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是一次英雄的出征。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内等待着。再过30分钟,他将从这里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06,(2)
2005年金色的秋天,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 10月6日下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第二次会议,发射场系统的总指挥张育林首先汇报了发射场的准备情况。发射前几个月,七大系统都要汇聚到这里,火箭、飞船都要在这里总装配。工程各系统在这里总集成,数以千计的研究厂家的产品在发射场汇集,人、船、箭、地联合组装,全区联调,集成工程大系统。总测试、总检验, 火箭和飞船确保不带疑点上天, 接着,各系统的总指挥和总师们都信心十足地表了态。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女航天员壬亚平,在太空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卅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身在地球的人们了解到太空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相关知识。有趣的是,在这场长达40分钟的太空直播过程中,画面里全程显示出“天链”的字眼。那么,天链到底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2.
田文华站在了审判席上,年近七旬的她极有可能要在监狱中度过晚年2008年最后一天,田文华将会在法庭上度过这漫长的一天。作为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这位66岁的女企业家被河北省公安机关依据《刑法》144条、150条和《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而刑事拘留,并在12月31日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传军小记     
《神州》2006,(2)
本期专题《探密中国航空》稿件均出自张传军先生之笔。张传军 1969年生,山东人,北京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学院科技情报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央某单位。1997年与航天结缘, 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队伍的一员。1998年3月与中国神舟飞船试验船队伍一起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与了载人航天首次大系统合练工程。与广大合练人员一起体验了大漠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幸福,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时光。译著《太空飘流记》,讲述了一个宇航员在深遂的太空与困难挑战,完成使命返回地球的惊险故事。神舟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亲自写序推荐,王希季院士称此书对研究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很有意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航天员系统总指辉兼总设计师宿双宁推荐中国航天员每人一册的参考读物。并被《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深圳特区报》,《作家文摘》,《长江日报》,《西安日报》,《春城晚报》, 《读者》,《环球》,《文萃》,《报告文学》等近六十家媒体报道。《丁肇中的中国情结》、《心系苍穹梦圆碧宵》等多篇作品发表于《人物》,《三月风》,《传记文学》等刊物。参与了中国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地面试验工程。并有著作《神舟号揭秘》和译著《格林斯潘传》、《钓鱼高手》等作品。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6,(2)
若你有机会问宿双宁,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就是希望我们的航天员能够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安全返回祖国的怀抱。我期待着中国航天员安然走出返回舱的那一刻,我希望我是第一个拥抱他们的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岁末的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国当代油画家刘依闻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也就在11月13日这一天,一群湖北的艺术家。在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之后,在已作了爷爷奶奶的今天,以年逾花甲乃至古稀之龄相聚到了一起。这不是同窗学友的聚会,他们是为了祝贺恩师刘依闻先生90华诞,而来到了湖北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06,(2)
中国人来了,杨利伟来了!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 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6,(2)
2005年10月12日早晨。平沙万里,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空晴朗,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天蓝色的发射塔架在大漠中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下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熠熠生辉。云淡风清,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安祥与宁静。上午9点整。“点火!”指挥员一声令下。戈壁深处惊雷滚,一道电光裂长空。发射场腾起浓浓烟雾,乳白色的船箭组合拔地而起,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刺苍穹,飞向太空。继“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后,费俊龙和聂海胜再次背负着十几亿中国人的期待,开始了他们的又一次伟大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08,(16):20-21
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晚上7点多钟,天将黑而未黑,一对夫妻蹲在路边发呆,往常的这个时候,他们大约在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看电视吧。但从5月12日到5月15日,他们在学校里守了三天,等到了独子冰冷的尸体。  相似文献   

19.
高平 《丝绸之路》2008,(2):64-65
我愿享受现代生活,却不愿参观现代建筑。哪里有什么古迹、遗址之类,我是最爱去看、去寻的,这大概因为我喜欢回到历史中去想象吧。 2007年4月初,我有幸去长治度过了愉快而紧张的四天。愉快的是会见了以郭新民为首的“太行诗群”的朋友们,紧张的是在他们安排下看了许多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20.
英国异乡人     
当他们像返回地球的航天员一般踉跄笨拙地游走于自己的文化时,只能莫名感激自己是西方人,生活在一个突然间变得珍贵万分也脆弱无比的文化里;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