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饮茶可生津止渴,醒脑提神,强身健体。对于广州闷热的气候来说,饮茶是很适宜的。广州人不仅在家品茶,还喜欢走出家门上茶楼饮茶,这已经成为广州一般市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熹 《民俗研究》2014,(2):114-120
澳门传统茶楼是饮茶与品尝各种风味食品的主要场所之一,体现出浓郁的本土及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经营管理则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理念。而传统茶楼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和目的的经营模式,营造了适应社会大众口味的品饮环境和氛围,从而使之具有了开放性社会公共场所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楚国的风俗,当是与楚文化紧密相连的,是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楚文化的余韵仍在散发着流光和异彩。它的超强生命力也与时俱进.从古老的时空走进了现代生活。其间有继承,更有扬弃和发展。楚国的风俗自然也不例外。透过一些典型的例让,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们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与关照。  相似文献   

4.
小云 《福建旅游》2004,(3):48-48
有位世界级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就餐方式,不由得让人想到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那串串音符,优美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国饮食散发出的馨香的艺术情调。法国面包是法国饮食中最具特色的食品。把饮食视为艺术的法国人,竟想得出用面包这一  相似文献   

5.
马帮过街     
云南。江南。小时候,这两个地名令我无限神往。云南带给我黑大头菜、山柳红、韭菜花、昭通梨和火腿,还有篾斗笠。江南带给我那么多凄婉怅惘、低回不尽的思乡歌曲。云南只在厨柜里,江南只在吟唱中,但我这个生活在白日梦里的小孩,用想像恣意描绘它们的模样,想象自己在其中徜徉。久而久之,素昧平生的云南和江南变得非常亲切,甚至,用时尚名词来说,成了精神家园。给我带来江南的,是宁肯流亡三千里不做亡国奴的下江人。给我带来云南的,是马帮。我外祖母是大山帅家的姑娘。她有两位侄子,兄弟俩迁居城里,经营云南斗笠。这炮台街帅家,是我母亲走动最…  相似文献   

6.
钮隽 《北京文史》2004,(1):35-36
“冷荤”是指凉吃的各种熟肉制品。老北京小吃中的冷荤食品多种多样,极为丰富。许多冷荤食品在制做方法上都有优良的传统,令人百吃不厌,而且物美价廉。现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李其功  周志淳 《旅游》2003,(2):42-43
早晨起来,热热地喝碗炒肝,吃上二两包子,这是不少老北京美美的一餐早点。老北京最出名的炒肝店当数1862年创立的会仙居,据说当年的炒肝是不勾芡的。不仅有肥肠和肝,还有心和肺。所以当时有一句歇后语: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去掉了心肺,并接受食客的建议,勾了芡。炒肝勾芡后,浓稠味美,晶亮不懈。1930年,在会仙居的对面又开了一家天兴居炒肝店,天兴居在制作上更下功夫,选料精严,采用肝尖、优质肥肠和淀粉,很快就超过了竞争对手会仙居,1959年公私合营时仅保留了天兴居的字号。炒肝的做法很简单,先将洗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世界上吃河豚吃得最凶的是邻国的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如自己,食之有道,食之有昧,更食出一种文化,—种意味。我在日本生活了18年,吃过不少次河豚,这次应了杂志社的约稿,又数次大块朵颐这道名菜,不仅对河豚了解多多,  相似文献   

9.
盐湾晚唱     
洒盐水、整盐滩.刮盐土、收盐滩、淋盐水、入锅熬制等十几道工序,是盐农们延续了数百年的劳作。然而,随着公路上运来的湖盐、海盐,产盐的盐湾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传统的制盐方式就要消失……  相似文献   

10.
猴年刚刚开始.“非典”就如同一个看不见的鬼魅.重又笼罩在人们头上。  相似文献   

11.
嘉任 《中国西藏》2003,(1):73-74
这些年,西藏热从国外炒到国内,从国内又炒到国外,只要是西藏的,人人心向往这。这种西藏热一方面大在推动了西藏化的对外介绍,另一方面也让搞藏族化研究的人越做越系统,越做越深入。由北京出版社和西藏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中国藏族服饰》,正是这样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藏族服饰的图册,可以说,它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宏篇巨制将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化,按照不同省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张硕 《丝绸之路》2013,(4):88-90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观点对中国人的饮食作了综述,通过对饮食习俗、文化品位和养生保健三个方面的探讨,揭示了中国人饮食的主要特点,并由此探求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意义上讲,人类是一种杂食动物,他既吃动物食品又以植物为食。就像其他杂食动物如猪、鼠和蟑螂一样,我们可以把非常多样的物质吃进肚里,用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从难闻的乳腺分泌物到岩  相似文献   

14.
面具,是人类早期的文明之花。曾广泛地融人中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领域,从各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也是各民族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丽江红瓜籽     
姚国军 《民俗研究》2003,(1):186-187
在丽江,会友访朋,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碟紫红的红瓜籽就端到了你的前面。家家如此,户户如此,年年如此。与客聊,一边嗑着红瓜籽,一边谈笑风生,一碟小红瓜籽嗑完,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小红瓜籽嗑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悦耳动听,越嗑越有味道,尤受樱桃小嘴们的欢迎,是丽江独有的土特产。这比芝麻大,又比南瓜子小二三倍的红瓜籽实际上就是西瓜籽。因颜色呈紫红色,故名为红瓜籽。小红瓜籽玲珑剔透,乖巧可爱,易储易带,是人们休闲消遣时的口中尤物。由于气候的  相似文献   

16.
天水的吃     
叶梓 《丝绸之路》2004,(7):45-47
家常便饭的便饭,在天水,当指浆水面。尽管我这么说,但我现在吃浆水面的次数明显且大幅度地少于过去了。我是吃浆水面长大的。我的老家杨家岘,穷而偏僻,连小小的集市都没有,当时的饭,顿顿离不开浆水,早上浆水汤,中午浆水面,晚上又是浆水汤。周而复始,日复一日。记得那时候我总嚷着母亲做一顿醋饭——所谓的醋饭,也就是臊子面。那时候的我,真以为天下的饭无非就是浆水面和醋饭而已。所以,醋饭于我,要算打牙祭了。  相似文献   

17.
50多年前重庆街头小吃,若用琳琅满目、花样繁多来形容亦不为过。那时大街小巷的小食摊、甜食店供应的品种,足可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吃什么才好,哪怕你并非饕餮之徒,面对如此众多的色香味美的小吃,也定会食指大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谢国先 《民俗研究》2006,(3):139-143
饮食的构成和方式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云南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过程中,应该对云南各民族的饮食传统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其中有用的成分,为今天的社会服务。本文对明代云南各民族的饮食习俗略作论述,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关心这类问题。明代云南各民族已普遍以农作物为主食。滇西北普米族、藏族、纳西族以及滇中、滇东彝族地区畜牧业发达,肉类是其食物的重要补充,滇南、滇西南哈尼族、彝族、傣族、蒲人、佤族等居住地区植被丰富,狩猎和采集所得亦构成食物来源的重要部分。由于明代云南各民族生计活动的综合性,因而他们的食物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纸马是民间祈福禳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各样雕版印刷品的总称。这种民间造型活动和造型艺术相对于其审美意义而言,关联的总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背景,而这一方小小的云南纸马更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六届九次全会上制定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民族众多的实际情况,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在云南的实践具体化的体现,是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步骤,是云南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