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裕 《北方文物》2012,(3):98-100
辽阳博物馆馆藏《明镇国将军都指挥陈通墓志铭》是一块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墓志。通过对墓志中部分脱落文字的补释可知墓主人陈通是明初西北边疆地区重要将领曾代表明朝中央政府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后因官场倾轧被贬官戍边辽东。其父陈敬以及其祖父陈良也均任职过明朝边陲要地,其后代多与边陲地区军官武将之间相互联姻。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初诸多西北边疆地区重要人物和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西北地区边政提供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格外引人注目。"由不同民族的老、中、青年作家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业已成为我国文坛一支生力军;其文学作品的质与量,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水准。"(关纪新《塞风集》)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已取得的成就的时候,对创作理论的探讨,显然也应当密切联系当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思考、回答和解决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问题。最近读到关纪新《塞风集)}一书,感觉到这本书在联系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实践,强化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石曼婷 《神州》2013,(14):14-14
互联网络为少数民族文学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但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①的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诸领域中一个尚待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专家和学者一方面侧重对网络与民族文化传播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综合性介绍、总结和展望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者也还未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悠久、各具异彩的民族文学宝藏,这些无疑都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历来只把汉族的作家、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猎。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有其历史的原因(封建时代文人阶级、民族的局限性);也有现实的原因(十年浩劫摧残民族文化的恶果)。今天,作为民族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以应有的重视,并力促其繁荣和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民族文学的创作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同步并进;使民族文学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有一个飞跃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人们再也不会把民族文学的研究,只限于民族民间文学一隅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把各民族的作家文学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民族文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正逐渐由民间文学向着作家文学转移。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转移。它的意义,决不只是为民族文学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而是为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的发展作理论上的跟踪;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尽擂鼓助阵之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工业化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伟 《史学月刊》2006,15(1):62-65,79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痛感东北之沦丧与民族之危机,开始关注西北地区。国民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战的后方根据地,并以开发西北相号召,希望促进西北经济的发展,以增强抗战的力量,西北地区工业化的问题随之提出。时人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仍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结尾20年被文艺界称作新时期。新时期对中国文艺勃然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文革遭受重创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新完成热启动过程。此际满族文学扶摇腾飞,与各兄弟民族文学同步攀升;尤其是一批满族资深作家,壮心不已,抖擞精神,均有重要的作品奉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为了积累资料,开展研究,交流学术,每年分类编印《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资料》若干辑,《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概况》上册为第一辑。内容有:《佤族文学概况》、《崩龙族文学概况》、《布朗族文学概况》、《云南蒙古族文学概况》、《景颇族文学概况》、《阿昌族文学概况》、《傈僳族文学概况》、《拉祜文学概况》、《基诺族文学概况》和《白族文学史略》,约二十万字。这些“概况”,是我省各少数民族文学的总的概括,是解放三十年来我省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界定、民俗和宗教等概念辨析来确证民族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从而建构起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全方位的客观的批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 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历史上曾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经过地区,也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频繁交往的所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研究当地县名的演变,对促进四化建设和地名工作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唐代吐蕃与西北各族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略西北地区和统治被征服地区民族的过程中,吐蕃与西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密切的交往。西北各族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曾经影响到吐蕃文化,佛教传入吐蕃也有西北各族的贡献;同样,吐蕃文化也长久地影响到了西北各族,主要表现在文字、服饰、艺术等方面。吐蕃与西北各族的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胡芳 《攀登》2001,20(5):97-100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了青海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作为基本线索和思想脉络,从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方面回顾和总结了青省少数民族文学在新中国长足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习仲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在主持西北地区工作期间,曾多次谈到"西北地区的统战工作主要是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他在西北局工作期间,通过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工作中逐步探索统战方法来扩大党的统战基础,稳定社会秩序,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本文就建国后习仲勋同志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归纳其对我们党未来统战工作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辽代艺术杰作义县奉国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封建政权,雄踞中国北方210年(916年~1125年),先后与中原的五代、北宋和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相对峙。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科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联合主办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在昆举行。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国家民委、北京、内蒙、上海、广西、湖北和我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州以及省直机关、大专院校、科研等有关单位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民间歌手和民族文学工作者。召开  相似文献   

16.
傣族是云南省人口众多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傣族文化。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在昆明召丌开傣族文学讨论会。会议将邀请傣族地区的赞哈、歌手、民间艺人、作家,我省和全国的傣族文学研究工作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会议将研讨:傣族的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和亲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历史连贯性、主体复杂性和类型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与广度。西北地区不同政权之间的联姻、西北地区诸政权与中原王朝的联姻、联结两个民族亲缘关系的联姻、联结多个民族亲缘关系的联姻,都在推进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使西北历史上各民族的存续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由多元凝聚为一体的进程中深化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云南大学于一九八○年三月至七月举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师训班。举办这样的师训班,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作了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对各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探讨各少数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人才,是实现四化的需要。云南大学承办这期有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师大、贵州大学、新疆大学、中央民院、西南民院、广西民院等十七所高等院校派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的师训班,将为在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开设《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准备师资和教材。为办好这期师训班,云南大学党委多次开会研究,妥善安排,积极为师训班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北地区商贸活动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较大差异,使得西北与其他地区互通有无成为必然,为西北商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了西北地区经济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自然和人文环境也对西北商贸活动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有利因素是占主导地位,这也是近代西北商贸活动一直能较繁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是西北地区交通近代化的重要阶段,对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民国时期西北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