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千  张萍 《丝绸之路》2010,(16):32-35
麦积山石窟第74窟是麦积山最早开凿的洞窟之一,洞窟形制为平拱敞口大龛,内作"凹"形坛基。由于历史上地震等自然因素造成洞窟前半部分坍塌,其东壁残深1.45米,西壁残深1.8米,窟内现存泥塑大小共计11身,残损严重,壁画斑剥,呈不规则形分布于全窟,绘有早期飞天、千佛、莲花等图案,颜色主要由土红、石青、石绿组成,色泽较鲜艳、清晰。74窟与炳灵寺石窟169窟在艺术风格上属同一类型,是这一时期开窟造像的佳作,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大量壁画是研究石窟壁画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利用悬浮沉淀法、纤维形貌观察法,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拉曼光谱等检测方法对麦积山131窟壁画残块地仗层及其添加物、颜料层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31窟壁画地仗层使用的黏土应该是麦积山周边稍远地区的天然细质黄土,且粗、细泥层中均人为添加有砂粒,但粗泥层中添加砂粒较细泥层更多、颗粒较大且颗粒度不均匀。粗泥层中添加纤维为麦衣、麦秆,细泥层添加麻纤维。壁画烟熏污染物主要显色物质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炭黑,红色颜料主要是铅丹、朱砂、铁红,白色底色层的成分是方解石。研究结果不仅为探讨麦积山石窟壁画材质与制作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对后期壁画的保护修复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平至太和年间(460-499)开凿的几组具有明显双窟特征的窟龛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造像题材、图像内容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对于研究麦积山石窟营建与开凿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窟龛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麦积山西魏、北周时期的窟龛开凿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出现众多经变壁画,题材内容丰富,篇幅绘画场面宏大,其中《西方净土变》等,是国内石窟寺中同一题材出现最早的经变相之一.它对我们研究中国石窟寺,不论是图像艺术,还是佛教思想弘传,都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佛教像教弘传重在思想教化,此文首次就这一方面对此窟造像壁画作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探析其像教佛教思想的如是教化,具有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凿,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添建1941年,天水学者冯国瑞考察石窟,并撰《麦积山石窟志》,石印发行,麦积山石窟初为世人所知1949年8月,天水解放,麦积山石窟由中华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组,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常书鸿任组长,参加人员有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孙儒僴、窦占彪等1953年7~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全面勘察。吴作人任团长,参加人员有王朝闻、常任侠、冯国瑞、史苇湘、罗工柳、李瑞年等1953年9月1…  相似文献   

6.
对麦积山石窟133窟造像碑的入藏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洞窟内部墨书题记内容的认识和解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是在北周武帝灭佛时期僧人们为了保护这些造像碑而放置在高层洞窟中的.  相似文献   

7.
叶梓 《丝绸之路》2006,(10):60-62
麦积山石窟像是藏在西北大地密林深处的一座农家柴垛,但是,在它“望之团团”、“状如农家积麦之垛”的身体里,却散发着佛的气息。如果这可算作一个历史之谜的话,我愿意以“无知无畏”的姿态去破解其中的秘笈,假设历史是一条没有未来的小径。然后,我从2006年夏目的一个午后沿路返回,返回到那个遥远得几近模糊的年代。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第93窟为一平面方形平顶小窟,本文在对其洞窟形制、造像内容及其特点进行考察后认为开凿于北魏景明前后,并认为景明时期是麦积山石窟受中原风格开始变革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麦积山第76窟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76窟的全面考察,并与麦积山同时期的一组洞窟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洞窟形制、壁面布局和造像题材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国内其他石窟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就目前学界关于该窟年代和分期的不同观点展开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一直是隐藏在陇山茫茫林海中的一颗艺术明珠。尽管历代所修地方志中多有提及,并被列为“秦州八景”或“秦州十景”之一,但大多对其秀丽景色、奇峻景象泛泛描述,时人并未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宗教价值、考古价值和美学价值,因而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加之道路不通,年久失修,栈道塌毁,凋敝残破,因而人迹罕至,一片荒凉。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北麓的麦积山,是陇右名山胜境。它危峰耸立,突兀在大森林的边缘,为甘肃东部重镇——天水的一处迎宾景观,对中外探幽揽胜很有诱惑力。  相似文献   

12.
牛耕田 《丝绸之路》2012,(14):49-51
北石窟寺165窟因独特的造型艺术而成为我国石窟石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广袤、浑苍的陇东黄土高原上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华。它作为北魏石雕群星之一,在造型艺术上承汉启唐,气势宏大,浑厚雄建,粗犷拙朴。其雕刻手法洗练概括,严谨老到,细致生动而富于变化,在造型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张乃辉 《丝绸之路》2010,(20):13-15
北石窟寺北朝、隋代造像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窟龛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北石窟寺现存窟龛86个,是陇东地区佛教发展的缩影,其中北魏165窟是其精华所在。总体而言,北石窟寺造像内容丰富,洞窟气势宏大,石雕艺术精湛,为国内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北石窟寺的崖面上遗留有许多凹槽、柱眼和凿孔,这些凿痕大小不一,零乱地散布于窟龛之间,是历史上修建窟前木构建筑所留痕迹。本文根据这些遗迹对窟前建筑作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梁赟 《丝绸之路》2010,(9):21-23
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我来到慕名已久的“陇上江南”——天水,游览了素有“东方艺术雕塑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虽只有短短两天半的旅程,但麦积山的神奇与魅力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美哉!麦积山,壮哉!麦积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麦积山石窟隋代的四个重点洞 窟,即第5号崖阁、第13号摩崖、第14号窟和第24号 窟的建筑形制、雕塑造像、壁画题记等,作了全面评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占有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开窟后在一千六百多年间所经历的演变过程;麦积山石窟从北魏到明清各个时代造像发展变化的差异,石窟雕塑艺术的四大特点等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刻的论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与麦积山石窟相近的仙人崖石窟,其洞窟内容除佛教题材之外,还大量融入道、儒之题材,丰富了民间宗教的信仰,成为一个多元化宣扬宗教的场所。现存明清时期精美的雕塑作品,形象生动,技艺精湛,填补了麦积山雕塑艺术的空缺,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古代雕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浅谈北石窟寺165窟的加固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石窟寺岩体加 固工程已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本文就其工程中的重 点洞窟165窟涉及到的具体技术细节及其维护思路谈 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作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遵循了佛教教义和内容上的规范,无论是佛、菩萨、弟子,还是供养人、力士、天王、诸天等均有塑造,而且在其1 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