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块拳头大小的三峡石。浅褐底色上,有一道深褐花纹,画出一个作揖迎客的小和尚,造型准确又生动,线条简洁又肯定,真如高手妙构。石质粗糙,又有两条裂纹,但小知客僧足以令它们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肖宇 《文博》2015,(2):37-42
宝鸡石嘴头遗址是关中西部重要的史前遗址,在区域位置、文化内涵及所处时代环境上皆有其典型性与特殊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典型遗址的比较分析,厘清石嘴头遗址史前遗存的文化内涵,并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两方面分析其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上帝的造化,还是地壳的变迁,铸就了一批批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  相似文献   

4.
新力 《丝绸之路》2003,(2):40-41
《学报》的朱金晨先生邀我写一篇收藏为主题的散。这可把我难坏了。我这个人从小就不知道去收藏什么:比方说外婆家曾有好大一橱明清朝代的红花碗蓝花碗什么的,可那些红花碗蓝花碗终于在我今儿一个明儿一个乒乒乓乓的响声中全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有人称它是石城,有人叫它是石海,有人又在“石城”、“石海”前面加个“怪”字,叫它“怪石城”、“怪石海”。怪石海因有方圆20多公里的千奇百状的嶙峋怪石而得名。它地处丝绸古道戈壁深处,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之西,甘肃酒泉和中国东风  相似文献   

6.
白银地区是中国北方岩画的重要分布地之一,白银黄河岩画是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白银黄河岩画具有明显的北方岩画特征,均为凿刻方法制作,图像内容以动物、人面像居多,风格较写实,多反映狩猎、畜牧、游牧生活,数量较多,种类繁复,凿刻方法、年代各不相同,反映了白银地区先民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在研究与保护中,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岩画故事,不断充实和丰富白银地区的黄河文化内涵,让公众多方位、广视角地了解白银,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文化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文化,是缘黄河而起、打上了黄河水文地理特征的一种旱地农业文化,是黄河流域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具有起源早,成熟快;政治色彩鲜明;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等文化特色。其历史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人仰韶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的原始发展时期;夏商周三代独立文化系统的形成时期;从春秋战国到唐宋的鼎盛繁荣时期;元代以后的迟滞与哀落时期;近代以来的挑战与再生时期。  相似文献   

8.
刘士刚 《收藏家》2006,(2):85-85
高6.6、宽9.5厘米。寿山石质柔润,净洁如玉,颜色有米、紫、青、黄、黑、白等。近年来因资源日益枯竭,品质佳者或属旧坑的寿山石雕刻作品身价迅速攀升。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就有以寿山石雕制作的明器出现。到明清时期,寿山石雕刻十分兴盛,且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雕刻名家辈出,如杨璇、尚均,就是当时刻石名手,所刻精品多为宫廷收存。据传康熙年间尚均曾被招为御工。此件弥勒像,盘坐式,面容微笑,左手抚膝,右手挽串珠。头部雕刻有细细头发,服饰上面刻龙凤及勾莲纹,雕刻精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体态容颜特征,形象逼…  相似文献   

9.
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先后出土了大批玉器,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出土的玉器已为欧美几家博物馆收购入藏。1949年之后,石峁村民在耕地、修建梯田、开坡筑路时不断发现古玉,这些古玉有的被农民作为镇宅之宝加以珍藏,有的则被卖到高家堡农副产品收购站.收购站将收购到的古玉一律上交外贸部门出口换取外  相似文献   

10.
黄河乾坤湾     
雄奇的黄河以弯折多变称,向有九曲之誉。其实,在它5464公里的流程中,何止九曲,只不过中国人习惯用九字来代表多而已。在众多的黄河大拐弯中,拐得最秀丽、最漂亮、最有历史感和化感的,当数陕西延川县境内的乾坤湾了。  相似文献   

11.
杂谈寿山石     
人类有意识地接触寿山石,也就是人类利用寿山石的活动,构成了寿山石文化。这个历史应该推前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1958年《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福建省文管会曾凡的《福州浮村遗址的发掘》称:在浮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25种石器。经福建省地质局鉴定,有燧石、寿山石(又名叶蜡石)、页岩、矽质页岩、砂岩、石英岩、金云母砂岩、玛瑙、滑石等9种。以寿山石为最多。其中寿山石质的石器由石镞磨制而成,两面有脊,柳叶状,横断面作扁菱形,残长4.4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此外还有石凿2件、残石器9件。石凿的形状如石卉,顶刃同宽,面微凸而底平,磨制得相当精巧。从现有的材料看,这便是寿山石文化的初期.即寿山石磨制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谭前学 《文博》2002,1(1):49-53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滇文化、吴越文化等七大地域文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实施的巩固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为各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因秦享祚短暂,二世而亡,  相似文献   

13.
闽南山城——漳州华安,倍受大自然的恩赐,从县城至金山的九龙江两岸,奇石嶙峋交错,成为奇石爱好者寻珍觅宝,流连忘返的地方,更为该县玉石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被称为华安瑰宝九龙璧(也称华安玉)就出产在这里。它是一种条带状的钙硅质角岩.因  相似文献   

14.
罗蕾 《丝绸之路》2011,(4):51-59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受山东省东营市委托,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黄河经济和黄河文化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黄河文化研究的三个不同层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齐鲁文化研究、黄河流域及辐射区文化研究入手,根据不同层次的研究服务对象,列举和分析了应该纳入研究开发的主要文化资源,指出了中国石油大学下一步导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切入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博 《丝绸之路》2021,(2):76-79
黄河上游的彩陶文化,自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历时近4000多年,构成了漫长而又完整的发展序列.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高度水准,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本文对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等重要文化类型的彩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邓昭辉 《收藏家》2003,(11):53-55
平板砚,亦称砚板,即是将开采出来的优质砚材加工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者天然随形等,砚面磨光,底部削平,不加任何装饰性的雕琢,甚至连墨池。墨堂也不开,这种砚不能研墨,自然也就谈不上实用。而是专门供收藏家、书画家鉴赏,评判品评砚石之优劣用的,大约在明代就有不少文人雅士开始以端石等优廷砚材进行制作平板砚,十分美观耐用,尤以美妙绝伦的石品花式闻名,如龟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以及奇特的石眼等等。文人墨客在摩挲品评之时,文思泉涌,意味无穷,故  相似文献   

17.
张镤心  王亚慧  王亮  任贺 《旅游纵览》2022,(14):166-169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文化独具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对于传承黄河文化、推动开封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途径对黄河文化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开封段的旅游资源内涵,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在开封的高质量发展。开封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文旅融合力度不足、旅游宣传不到位、专业化人才缺乏等方面的不足,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文旅融合、举办节庆活动、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推动开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促进开封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奇石大多是裸露于地表外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经千百年风吹日晒,风雕砂琢而成为工艺极品。鬼斧神工。天造地就,非人技精绝可为。目前被收藏界关注的新疆奇石品种主要有四大类宝玉石类,风凌石类,化石类(包括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上,陨石类。其中有些奇  相似文献   

19.
石文化之旅     
从古至今,石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文化中,石文化作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与人类一起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今天.石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大自然的变化万千.  相似文献   

20.
春秋佳日,你若有幸来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漫步在悠悠白塔山下、滔滔黄河岸边,蓦然,那气势恢弘、巍峨壮观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宛如长虹卧波,定会映入你的眼帘,引你徘徊游赏。当夜幕降临目睹滨河路上华灯璀璨、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恍觉置身人间仙境,更会使你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