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掖大佛寺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属于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张掖大佛寺寺庙主体建筑宏伟壮丽,寺中藏有珍贵的佛教文物,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现对其历史及所藏佛教文物进行简要介绍,和大家共同领略古刹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掖大佛寺历史悠久,不仅保存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木胎泥塑卧佛,而且还藏有数量相对丰富且保存完整的佛经多部。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与张掖大佛寺藏经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既为丰富张掖大佛寺佛经收藏、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张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在西北地区传播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汉魏至隋唐时期,佛教在西北地区广泛传播,形成了西域、河西、陇右、关中、陕北和陕南六大佛教文化区。1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异军突起,西北佛教文化的分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宋元明清时期,西北佛教文化区域由天山北部藏传佛教文化区、甘青藏传佛教文化区和汉地世俗佛教文化区组成。新的西北佛教文化格局产生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趋于定型,从而奠定了近现代西北佛教文化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的荟萃地 张掖大佛寺@董彦文 @吴正科  相似文献   

5.
罗汉 《丝绸之路》2013,(4):38-39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大都市,历史上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过激烈的碰撞与融合。敦煌佛教文化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作为敦煌佛教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敦煌佛教建筑也体现出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6.
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文物春秋》2005,(4):41-47
甘肃张掖大佛寺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西夏建筑之一。本文介绍了大佛寺的总体建筑布局,分析了寺内主体建筑大佛殿的建筑结构与形制,认为大佛殿既具有皇家建筑的特点,又有藏传佛教的风格,同时还因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而闻名于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7.
张瑾  周延 《旅游纵览》2011,(11):76-77
西藏是我国西部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在概述西藏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西藏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西藏佛教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雪扬 《丝绸之路》2012,(22):83-84
西藏佛教造像始于公元7世纪初,是在古印度、中原和尼泊尔等周边佛教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并与本民族地域文化不断相融中产生的一种独有的佛教文化艺术形式.本文对藏传佛教祈祷形式内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铸就了西藏文化的特殊性、神秘感。由于千百年以来,西藏地域佛教文化的盛行,使西藏的各种文化均与藏传佛教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由于佛教思想与社会文化的高度溶合才使这种包涵许多科学道理的文化得以在漫漫藏族历史中发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国宝明版大藏经施爱民张掖大佛寺藏经殿藏有一部明代佛经。这部佛经保存之完整,装帧、印刷之精美,工艺、书法、绘画技巧之高超,使人无不倾心赞叹。1991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鉴赏这部佛经后,赞不绝口:“精品,精品,它不仅是佛教文化在张掖的历史见证,也是很美的...  相似文献   

11.
赵雪芬 《丝绸之路》2010,(22):22-25
罗汉源自印度,而罗汉艺术产生于中国。在罗汉的发展过程中,十八罗汉成为我国罗汉信仰的主要内容。炳灵寺这座地处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教艺术深受汉文化影响,藏、汉两种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此交流、融合、发展,第126窟十八罗汉就是这两种佛教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加查县达拉岗布寺曲康萨玛大殿为天井式建筑,其建筑形式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藏寺院建筑结构的时代特征。此次发掘出土佛教造像与法器、佛塔等1629件(组),特别是丰富的造像,为研究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变化与风格特征,以及了解达拉岗布寺的历史地位及佛教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甘肃的佛教文化中藏传佛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对处于甘肃东部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研究,由于资料的欠缺而鲜有人涉及。此文在全面介绍武山千佛洞石窟出土木片画的基础上,从时代和功用方面对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掖卧佛是否世界之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有其显著的地域特色。本文将张掖大佛寺的卧佛塑像作了精细的描述之后 ,置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是亚洲)范围内进行比较 ,认为它属于世界最大卧佛塑像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  相似文献   

16.
从古到今,泰国都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中泰两国交流不辍,谱写了一篇波澜壮阔的文化交融史。中泰佛教文化的交流史几乎与中泰交通史同时开始,从三国到近代,中泰两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始终保持着佛教文化的交流,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佛教文化促进了历史上的中泰交流,对中泰人民的互相理解起到了正面作用,促进了华人与泰国社会的融合。新时期,佛教文化在中泰交流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贤者喜宴》是一部内容广博而厚重的藏文历史著作,涉及到了中原、印度、于阗等地的帝王世系和佛教历史,而全书叙述的重点在于藏传佛教史。作者重视史料的搜集,言之有据,其吐蕃史部分和噶玛派部分的史料价值尤为突出。《贤者喜宴》对研究藏族历史、民族关系史、佛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它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经过和苯教长期斗争、吸收、融合以后形成的特殊的西藏地方形式佛教。本文以藏传佛教的发展为脉络,阐述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从元代传入北京作为国教之后,与以汉族文化为主,融会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老北京文化碰撞,历经了数百年、相互吸收融合,到了清末民国初最终在北京以民俗的形式落地生根,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09,(16):64-65
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人我国藏区后与藏族原有的苯教长期斗争、互相融合后形成的。藏传佛教发端于公元8世纪,到9世纪中叶,朗达玛赞普灭佛兴苯,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走入一个低谷。10世纪后期,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藏传佛教又开始在藏区复兴。11世纪中叶开始,藏传佛教各教派开始出现,到15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后期可谓教派林立,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