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漫话》是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代表作,在此书中,他提出了针对儿童成才的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儿童的诸多素质不达标,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汲取《教育漫话》中教育思想的精华,对儿童的发展大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品格形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究竟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却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以民主主义思想和教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具有开拓性的德育理论:基于学生的天赋的、自发的"本能和冲动",让德育回归生活,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确立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罗骋 《神州》2012,(5):84-85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的实施对于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生态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了解高校生态德育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和教育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苏莉娜 《神州》2012,(33):172-172
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德育生活化是把理想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德育生活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德育思想是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一笔,其思想对当前社会生活有很大的现实启示。本文将主要围绕董仲舒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其对现在道德教育个体发展目的的启示作用,现在社会道德教育个体发展方法的启示作用,现实社会大众道德教育内容的启示作用进行研究,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思想道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李彦红 《神州》2011,(5S):64-6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它主要基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旨在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它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具亮点的综合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福明 《攀登》2007,26(3):117-119
科尔伯格在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多学科的整合性、鲜明的民主性、德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对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48名华侨留守儿童、44名国内留守儿童与18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资源、人格和行为的调查,旨在分析探讨华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资源、人格与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显示,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行为与国内留守儿童具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行为也具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与行为均不如国内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与父辈生活在一起的华侨留守儿童遭受更多的惩罚与羞辱,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资源好于小学生;华侨留守儿童女生的宜人性高于男生,男生的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多于女生;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影响其人格,人格又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善于与他人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人格品质。它是儿童社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策略和技巧。"儿童教儿童"是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多的建立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分享带来的犹豫、忍耐、克制和坚持,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看到分享给别人带来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主体意识,强调道德自律、人格独立和自我完善,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人的根本,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加强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儒家关于德育的思想探源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孔子开创的,面对春秋末叶宗法贵族统治瓦解和王权政治兴起…  相似文献   

11.
敖莹霖 《黑龙江史志》2013,(17):274+276
作为儒家德育文化的发源地,与国外相较,我国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并没有将儒家优秀德育思想渗入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专门的教材来传承这一文化。特别是《经济生活》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版块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无道德的"经济人"。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论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要素,并同儒家德育思想"义"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道德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2.
李倩云 《丝绸之路》2012,(12):124-125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牧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本质以及牧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牧区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原则     
王亚丽 《旅游纵览》2013,(6):277-278
通过两组与德育原则相关的概念辨析,明确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或原理;德育原则与教学原则、德育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等一些具体的方法、原则重新定性归类,最后尝试初步构建以内容、实施、评价为核心的德育原则体系。一、概念辨析(一)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或原理1.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秀艳 《神州》2012,(21):40
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家庭是儿童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倡家长重视对儿童的学前启蒙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张广才  吴晓娟 《神州》2012,(29):167-167
作者通过对朱熹德育方法的概述总结,认为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少数民族预科道德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价值。朱熹倡导正面教育与防治并重;循序渐进、积善成德;注重德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关注差异,因材施教;“致知”、“践行”相结合及营造良好环境等方法对当代大学德育有较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倩茹 《沧桑》2011,(2):155-15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德育教育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和严峻挑战。德育回归生活已成为道德教育急需解决的载体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德育政治化、抽象化,空洞的说教。高校德育回归生活应做到:内容生活化,范围社会化,方法实践化,才能取得被学生、家庭和社会认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提出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仍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尤其在道德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今天仍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斌 《神州》2013,(16):172-172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际上,高校德育是育德,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德育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另一方面,德育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单一化的道德教育很显然已经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道德教育要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走向多样化。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德育多样化的问题,希望能对高校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璐 《南京史志》2022,(21):67-69
<正>道德教育指的是对人的德行培养的教育,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版)》指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但是,以往的道德教育脱离了其他各育,以空洞的说教为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难让学生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无法做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童谣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童谣以其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篇幅简短、富于音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艺雅 《神州》2013,(4):117-117
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在课堂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做了一些探索,分别通过课前两分钟规范养成教育;课堂导语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学习歌词引导学生;在各种创编活动中,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几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