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年,一位记者到清镇采访,在遍访了清镇的水、电、矿、路四大经济优势之后,浮想联翩,曾把清镇誉为“珠联璧合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现在,清镇作为甲级对外开放县,勇于进取的开发者又把它的经济推上新的台阶,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也在这里兴起。  相似文献   

2.
陈雅静 《铁军》2024,(2):44-45
<正>近年来,一条热门的网红路“皖南川藏线”在泾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条路沿线不仅有皖南山水的精华,还有“318川藏线”之险峻,有江南天路之称。同时,这条公路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路”。就在这条公路的最精华段,桃岭公路上竖立了一块路碑,但这块路碑,跟咱们常见的路碑不太一样,它除了标上了路名之外,还刻了400多字,介绍一个人,结尾写道“饮水思源”,桃岭人民的子孙后代永远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好领导——王乐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公路交通,是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现代化交通事业。公路行政管理机关,是为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输,起着规划、管理和协调作用。民国时期主管公路的中央机关,变化颇为复杂,兹分为五个阶段,作一简要叙述。限于篇幅,各机关内部机构的职掌和附属机关从略。一1932年以前这一时期,中央政府主管公路的机关,北洋政府为交通部、内务部,国民党政府为交通部、铁道部。自1902年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汽车以后,至1913年才开始修筑我国第一条公路——湖  相似文献   

4.
清镇市城东,距离城区东门桥500米处,有一座挺拔俊秀、形如一支倒竖毛笔的山峦,即是清镇的东山。东山原名巢凤山,山上有一古寺,人称东山寺,其原名为巢凤寺,解放前东门桥、扁坡一带属于巢凤乡。其巢凤之称谓源于东山顶有一巨石,形如一只蹲在巢穴中的凤凰而得名。笔峰东山上古柏参天,树木葱茏,一片翠绿,自古以来就有“笔峰叠翠”之美称,曾是清镇八景之一。据《清镇县志稿》(点校本)记载:清镇八景之“笔峰叠翠”,即“笔山耸峙城东,每遇晨曦初上,翠雅宜人,秀色如画”。东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体相对高度约120多米,方圆2平方多公里。东山有主峰和次峰,主峰顶部面积近4000余平方米,合5.5亩;次峰较矮,与主峰紧连,顶部约3000余平方米。尚若站在东山最高处远眺,漭漭群山及清镇城区尽收眼底,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贵黄高速公路紧贴山脚伸向远方,320、32l国道与贵黄公路在此交汇。东山前面约500米处是清镇城区的重要入口——东门桥,进出车辆在宽敞的云岭东路上奔驰;街道两边商店“一”字形排列开来,过往人客川流不息。东山左边不远处是一壁青山,与青山相接的地里不时飘来阵阵花香。东山右边与扁坡自然村寨被通往有机厂的公路分开,山脚到公路之...  相似文献   

5.
50年代初,我曾参加过康藏公路(即今天的川藏公路)的修筑。40多年过去了,这条路早已今非昔比,可是当时修路的许多往事仍时时浮现在心里,直到今天,我仍深深地怀念当年和我们一起筑路的藏族民工们。三双牛皮鞋康藏西线筑路是从1952年开始的,上级要求我们1954年要从拉萨通车到朗嘎,结果我们按时超额完成了任务。1954年年底,我们西线筑路大军把公路从拉萨修到了巴河桥,与后方筑路部队胜利会师,全线贯通了康藏公路。当时参加西线修路的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55团,军区炮兵营和1万多藏族民工,他们在由西藏工…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1,(11):48-53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第二天开始的路程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诱惑与想象力的路——古丝绸之路、玉石之路、天马之路、玄奘之路、马可·波罗之路、嚣域探险之路、石油天然气之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冠在这条路上的名头实在太多。历史太久.故事当然也多。更何况还有什么“沙碛路”“死亡之路”等一系列充满险恶意味的名称,更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吊足了胃口。  相似文献   

7.
从唐蕃古道进西藏○吴伟目前进西藏的公路众所周知的有五条,即青藏、新藏、川藏、滇藏与中尼公路。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值得一走的进藏公路呢?我向大家提供第六条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的路——唐蕃古道。具体说,此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沿青藏公路在日月山西...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55亿元,相继实施了宁互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东和东路等14条县乡公路和12条村级砂路;在19个乡镇189个行政村(占全县294个行政村的64%)  相似文献   

9.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巴公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1966年春,中巴公路全线开工。1968年6月,中国万名筑路大军悄悄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展开施工,直到1979年11月筑路工作才全部结束。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他们和巴基斯坦筑路队员一起修筑  相似文献   

11.
正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南缘出来之后,我们走66号公路去往洛杉矶。66号公路对于美国自驾的意义不必多说了,而从大峡谷向西南行驶的这段路,恰好是最有趣的路段之一,66号公路著名的荒诞、世俗、复古、美国原味等特点,在这段路上都能寻见。到达66号公路之前,路边就出现了《摩登原始人》的大牌子,细看了才发现,这居然是那部有了年头的动画片的主题公园"Bedrock City"。虽说我已经见惯了美国内陆荒僻地带  相似文献   

12.
墨脱公路修筑纪事朗杰,罗布墨脱,一个神秘的“高原孤岛”,1994年2同,在扎木镇和墨脱县城,同时举行了扎墨公路初通典礼。一条简陋的公路终于修到墨脱县城,祖祖辈辈深居老林的墨脱人,第一次见到了汽车。有人说,墨脱公路的修通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  相似文献   

13.
年逾花甲的退休教师王功学这回也学年轻人"潮"了一把。偕同夫人,开着时尚的城市越野车东风日产逍客,取道险峻的湘鄂西公路,一路发现芙蓉镇、探秘土家族。来看看他们的逍遥之旅吧。  相似文献   

14.
申易 《世界》2013,(10):138-143
T:加州一号公路在美国人心目中是何地位? S: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阳光海岸的一类人,只要一有假期就会去海边晒太阳。一号公路沿着加州海岸线,北边半段礁石林立,海浪拍岸,南边半段充满了南加州迷人的海滩风情,所以,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会有过起码一次的加州一号公路驾乘经验。很多往返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人,如果不是很赶时间,都会选择开着敞篷车,走这条风景绝美的公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国时期萧绍公路管理制度及专业人员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兵 《黑龙江史志》2012,(19):53-54
公路管理是路政中很重要的环节,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再好的公路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因此,在大力发展公路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的公路管理工作。萧绍公路也不例外,其公路管理体制就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的。作为浙江省省建第一条道路,经营公路不仅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还要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6.
边吉 《中国西藏》2005,(2):59-61
自1954年12月康藏、青藏公路通车以后,西藏又开始了新的公路建设,先后修筑了新疆叶城到阿里的新藏公路,拉萨到亚东的拉亚公路,拉萨到泽当的拉泽公路,日喀则到定日的日定公路和黑河到昌都的黑昌公路。当然,这些公路和现在的路不能同日而语,大都只是能粗通汽车的沙石路,但是,它们是西藏现代交通的雏形,为西藏现代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了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  相似文献   

17.
《世界》2009,(5):134-143
这是亚洲公路版图上最壮丽的一段:从温润的昆明出发,途经野趣盎然的原始森林,一路奔向热情的曼谷;这也是我们最全方位的—次多角色扮演:无论是司机还是领航,无论是记账还是出纳。以及厨师、洗车工、洗衣工……到最后一律游刃有余不在话下。这一路22天,8500公里,成就了我们的快乐行板。  相似文献   

18.
滇缅公路在抗战期间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条公路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修筑的?为修筑这条公路云南各族人民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血肉筑成的生命线》一文向读者介绍了修筑这条公路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据说,古代的清镇县城形状像一条船。一位县官任满离去时,命人在马鞍山北坡石壁上刻下了斗大的“一帆风顺”四个字,作为对清镇县城美好的祝愿。今天,当我们登上县城南面古木参天、风景秀丽的青龙山俯瞰时,只见脚下的县城街道纵横,楼房鳞次栉比,  相似文献   

20.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12):33-36
<正>4.辽代的冰雪丝绸之路4.1五国鹰路——海东路距今1000多年前的辽王朝初期,在唐黑水路和辽契丹道的基础上,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海东路,史称"鹰道——五国鹰路"。辽代的这条"鹰路"指的是上京临潢府——黄龙府——五国部交通路线。辽时称生女真部以东地区,渤海国黑水靺鞨后裔,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北以东,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散居的土著部落为"五国部"。辽属国、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