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险事业的嚆矢,为1835年创办的香港友宁保险公司,及翌年设立的广东保险公司。令人感叹的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最早的保险公司,都是由英国商人创设,经营的。外商对中国保险事业的垄断,引起了中国商界有识之士的忧虑。他们有感于国势阽危、民生凋敝的现状,提倡实业救国,希望通过发展中国的保险业以杜塞漏卮,挽回利权。1885年,华商创办仁和、济和两家保险公司,经营水火保险,开国人自营保险事业之风气,自此到30年代,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华兴保险公司、华通保险公司、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华成经保公司,福安人寿保险公司、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允康人寿保险公司、延年人寿保险公司等30多家企业,经营财产、人身保险。在以上这些由华商自办的保险企业中,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创办是颇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一、山西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旧中国的保险业,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山西也不例外.据老年人回忆:我省从民国初年始有上海“永年”、“金星”等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来太原经营业务.这些公司专营人寿保险,因办理不善,不几年相继停业.此后,又有“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来并开展业务,亦系专营人寿保险;先后曾在我省的太原、泽州、运城、榆次、忻县、临汾、平阳、大同等处设立保险机构或代理处,时间较长,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停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有专业化商业人寿保险公司,是国内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工程合作伙伴,中国航天飞行员外太空飞行的唯一保险商,是国内保险业唯一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在社会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寿保险行业开始发展。公众受到保守的社会传统和宗教不可知论思想的影响,对新生的人寿保险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公众对人寿保险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重视,对人寿保险企业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这些因素制约了保险的销售和传播,人寿保险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人寿保险公司巧妙地将传统家庭观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道德中的互助观念以及商业文化融入广告中,采取广泛的宣传手段提升保险产品的知名度。保险企业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人寿保险产品和人寿保险企业,使公众全面、理性、客观地认识人寿保险的特点和优势,充分感受到人寿保险对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人寿保险企业在伦敦城繁华的商业街道和经济中心建立商业总部,向世人证明其企业的安全、可靠。这些广告与宣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公众对人寿保险的疑虑,促进了英国人寿保险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强 《史学月刊》2007,(5):56-61
近代驻华英美烟公司的产品广告在网络建设、文化认同以及把握国人心理特征等方面成功地完成了与中国商业文化的融合及其自身广告理念的跨文化转变,它所具有的本土化意识在近代外国在华企业中极具代表性。英美烟公司成功的本土化广告案例表明,本土化经营策略是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有效利用中国传统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经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史志》2011,(14):84-I0020
<正>齐齐哈尔华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常志同志,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70年进厂做了一名军工战士。凭借着自己的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74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分厂团委书记、人劳科长、工会主席,包装加工公司(分厂级)副经理、经理,实行公司化管理后,先后担任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经营计划部部长,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产经营部部长(生产部与经营计划部合并),公司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齐齐哈尔华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李玉 《安徽史学》2001,(1):41-46
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孕育出能广泛集合资本、实行大规模经营的公司机制,鸦片战争之后源源落户中国的洋行,在不断吸纳华股的同时,也为国人提供了公司经营机制的样板。洋务派官员精心策划创办的民用企业成了近代公司制的率先仿行,这从各企业章程的特意声明、主管官员的有关表述和社会舆论的定位等方面都可得到证实。但各企业的“官督商办”性质,又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公司经营机制。此类企业虽然在“仿西国公司之例”方面没有步入正轨,但在中国公司制度建设史上的肇始之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于1951年建厂,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大型骨干企业.曾为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上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华安公司干部职工由于思想观念滞后,等、要、靠、闹成了全国闻名的不稳定老大难企业,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社会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面临着困难;农村法制教育所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执法环境欠佳。改善农村执法环境一是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二是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 《史学月刊》2004,12(4):110-117
在建国以前,中国企业史的研究未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相关成果极为有限。至五六十年代,厂史作虽然数量大增,但研究过分注重为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制约了对企业经营运作经验教训的客观总结。“革”之后,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受到重视,并于洋务企业、商办企业、金融企业、行业史、中国近代实业家、外国在华企业等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但既有论普遍着力于企业的经营史分析,而对企业制度建设关注不多,须加以改进,尤其是近代中国的公司制度以其特有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更应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1.
谢丹 《黑龙江史志》2014,(5):334-336
英美烟公司是近代垄断中国烟草市场多年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其产品占中国卷烟市场销售总额的五成以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英美烟公司建立原料基地,实现"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和销售组织与销售手段的多样化两方面的分析,试图为我国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民用工业的典型,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变迁过程中新型近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它奠定了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特殊时期官督商办的标志性企业。唐廷枢(1832—1892)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买办、实业家,在浩荡的十年买办中,他一方面凭借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为英国在华不断扩大经济业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积累丰厚资本的同时也掌握了管理近代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开平煤矿在唐廷枢时代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堪称为十九世纪后半期规模最大、经营最有成效的中国煤矿,其独到的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围绕开平煤矿的经营理念这一主题,拟分以下三部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既有资产阶级追逐利润的本性,又在政治上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既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有矛盾,又具有依赖洋人的买办性。他的性格中交织着资本主义性和封建性、买办性的矛盾。考察一下盛宣怀经营汉冶萍公司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性格的矛盾性是他经济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近代中国以"诚"创业的典型,他对员工诚信经营观念的养成相当重视,不断提倡。在实际经营中,张謇对其企业严格管理,力求做到股东、员工与社会三方"皆大欢喜"。但是,由于张謇以企业家信用遮蔽企业信用,在个人声誉壮大的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埋下了风险。  相似文献   

15.
何平 《中国钱币》2022,(6):39-49
<正>在分别考察了近代中国精英人士关于货币和银行问题的论述之后,传统中国货币金融组织的近代转型,亦即新式银行是否存在中国传统渊源的问题,就凸显在我们面前。活跃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舞台上的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和票号。钱庄由于具有两元并存形成的特种兑换业务,其存续时间相对较长,而辛亥革命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的山西票号就成了考察传统中国金融机构近代转型得失不可替代的标本。幸运的是,在票号任职50余年的李宏龄留下了任职期间的工作文档《山西票商成败记》,为我们提供了经营内幕密不示人的票号在清末衰退期的珍贵信息。  相似文献   

16.
南通近代城市是随着张謇所办的近代工业和教育形成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规划设计、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特定地位。张謇先生全面经营南通的近代城市建设理念,对我们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畅 《纵横》2008,(3):49-52
说及中国近代文化史,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此人便是集我国近代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于一身的罗振玉。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是以满清遗臣自任的罗振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的三种爱国观──兼谈对爱国主义的一点思考汤毅平,刘云波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激剧动荡、变革的社会,坚船利炮的侵袭,欧风美丽的吹打,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各色思潮的起伏跌宕……,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无一不处于由旧趋新,由传...  相似文献   

19.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数量在500人以上,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总和。他们的活动范围遍布中国主要城市,以香港最多,上海次之。在时间分布上纵跨整个近代,服务军队、政府、私人事务所、商业公司和教会等机构,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多种类型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帮凶",但在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中也扮演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工具"的角色,是中国建筑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助产士"。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以江苏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家张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们,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在江苏苏北沿海地区进行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加佃户(农户)的经营方式,并将这种方式纳入了近代大工业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工商一体化格局,在近代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将传统小农推向了现代大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