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让平 《文物天地》2020,(5):102-105
201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城东经济开发区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楚墓,编号分别为2011LDJLM566、2011LDJLM585。这两座战国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00余件,包括铜镜5件,其中1件素面且残破,另外4件则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两座墓葬的发掘简报中对几件铜镜做了简要的介绍[1],本文将对其中保存完整的4件进行详细描述。M566:4,六山纹镜(图一至图三)。双弦纹桥形纽,圆纽座,宽平素缘,镜面近平。主纹区等距布列6个"山"字,顺时针方向倾斜,"山"字中间一竖较长,直通主纹区外边缘.  相似文献   

2.
汪欣 《收藏家》2009,(2):43-50
安徽六安,古属六,夏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为东方偃姓部落的居地,商代为偃姓部落方国地,西周为六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六,后吴为楚灭,六属楚,秦代,于六地置六县,隶九江郡,楚汉之际,项羽,刘邦先后封英布为九江王,淮南王,均建都于六。  相似文献   

3.
<正>孔祥星,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会长、北大资源学院文物鉴定专业教授、《中国古代铜镜》著作者,在发现"六安出土战国六山镜"这件文物的信息见诸报端之后的第二天,为了见到这件文物,带着几个学生专程来到六安。汪欣,一名从事了近30年的文物考古工作的文物工作者,主要负责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了数以百计的古代墓葬,见过大量的文物,却在发掘到这样的文物之后内心兴奋了许久。  相似文献   

4.
<正>六安是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字也颇有来历。很多人在读六安时把六读成l iù,其实不然。六安,夏属法祖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读lù,今六安市北,在寿县发掘的斗鸡台遗址疑为皋陶故地,至今在六安城东二十里有皋陶陵墓,墓前立清代江西布政使司吴坤修的石碑),因此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大小封国林立,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6,(3)
正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镶嵌工艺最早出现在二里头夏文化之中,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上很少见到,几乎没有发展,战国时期镶嵌工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制作工艺上看都是空前绝后的,出现了大量镶嵌精美的青铜器,是中国镶嵌青铜器的辉煌时期,洛阳则是这种特殊工艺发达的中心地区。在洛阳地区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就伴有多种特种工艺铜镜出土,如透雕夹层镜、镶嵌金银镜、彩绘铜镜、多种工艺复合镜等等,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镜铸造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洛阳东郊汉魏故城内城东北隅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浙江境内很少发现战国铜镜,近年来随着安吉境内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安吉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了近年来安吉出土的7面战国铜镜,为研究浙江地区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铜镜上的镶嵌、夹层、透雕、鎏金特种加工工艺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且集中出现在洛阳地区,虽然数量有限,但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特种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些铜镜很可能是当时都城内专为宫廷制作的特有用具。其中战国时期的镶嵌玻璃铜镜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这里向藏友展示一面三兽三山镜。该镜直径为21.5厘米,边缘厚0.6厘米,三弦钮,圆形钮座。主题纹为三个"山"字和三兽相间环列,一兽似虎(也有称犬),呈前视竖耳垂尾状,另两兽似鹿,作曲肢回首状,三个"山"极为醒目,呈逆时针方向(左倾)排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鄂州出土的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各种神兽镜铸制技术的研究,考察了塑铸分工的铸制关系;通过对同时期其它镜种形制的研究,考察了铸制技术的进步与镜体剖面几何形状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日本三角缘神兽镜铸造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其铸造者应为三国时期及其后中国吴地的工匠。  相似文献   

11.
郑曙斌 《收藏家》2011,(1):31-36
湖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以千计,可以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历史。其中长沙战国墓出土的楚式镜,是全国同时代铜镜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地区。汉代长沙是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都城,出土汉镜数以百计,造型、纹样和意境全面创新。魏晋南朝时期的古墓,在湖南境内发现不多,镜子也寥寥无几。隋唐铜镜的发现逐渐增多,到唐末五代时,  相似文献   

12.
雅安市对岩乡群众,于1984年11月27日在拓宽公路时,发现了三座宋代石券残墓。从墓中清出“宣和通宝”小钱和一面八角莲花边铜镜(直径18厘米),铜镜背面为“鱼龙戏舟”图(图)。该图纹饰精美,追形生动,有船一艘正破浪  相似文献   

13.
韩鹏翔 《收藏家》2022,(9):13-18
铜镜作为古人主要的梳妆类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甘青地区。铜镜既是古人留下的重要生活用具,也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艺术品,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铭文包含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三门峡古称陕州,位于西安、洛阳两大古都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辖区内文化遗迹较多,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三门峡地区出土数以千计的铜镜,上至西周晚期下至明清时期,这些铜镜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我国铜镜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芬 《文物天地》2023,(6):19-23
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岛市城阳区古庙汉墓、文阳路汉墓、后桃林汉墓、玉皇岭汉墓出土的汉代铜镜数量可观、种类丰富,由这批铜镜可一窥当时古不其城的社会发展状况,乃至西汉中期到晚期整个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城阳区在汉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情况,对研究城阳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永军 《收藏家》2014,(6):43-48
用于梳妆理容的铜镜早在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作为生活用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而鲜明的反映出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时尚。铜镜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勃兴,汉唐的繁荣,延续列宋元明清的流变,直至被玻璃镜子所替代,其历史传承,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出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4)
<正>1999~2015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部门配合临淄城区的项目建设,对城区中东部的稷下、闻韶、辛店和齐都等地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两汉时期墓葬2万余座,出土了一批汉代铜镜。这批铜镜主要出土于范家墓地淄江花园C区(LFZC)、D区(LFZD)、J区(LFZJ)、K区(LFZK)、方正2009工地(LFZF09)、峰尚国际工地(LFZF),永流墓地金鼎绿城一~三期工地(LYJ一~三)、泰东城住宅区工地(LYT),国家村墓地齐兴花园工地(LGQ),山王墓地馨香园工地(LSX),商王墓地  相似文献   

17.
凤翔县博物馆所藏该县出土的古代铜镜中,隋唐铜镜占有一定数量,今选介如下.四神铭带镜(凤付0257),1972年从县铜库征集.圆形、圆钮,四叶纹纽座,窄缘.座外方栏及栏外四角四规将镜背内区分为四等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占一方.规内饰叶瓣纹.外围连半珠纹和短直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百余面铜镜,其中绝大多数出自两汉墓葬中,现将这批铜镜中的部分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币里乾坤     
请问,您的硬币上是陨石吗?没错,千真万确!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纪念币上镶嵌物体,来自中国的太空碎片正是这样在帕劳群岛的硬币上找到了归宿。虽然钱币收藏家对此嗤之以鼻.但猎奇者却趋之若鹜。一版纪念币的铸造量通常在1000到10000枚之间。银币标价50至100美元,金币1000美元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承德县多次出土战国钱币。品种有布、刀两种,多为刀币。最多的一次出土刀币二百余公斤。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高寺台镇马营村东南台地出土的布币 马营村东南台地是一处战国至汉代遗址。遗址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27600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约在2.1米深以下,层厚约0.5米。据村民介绍,在打井、挖管路等工程中,曾发现布、刀两种钱币70余枚,多已散失,仅保存下来12枚。均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面文铸地名。 1、平阳布:1枚。完好,细铜质,薄体,正面铸“平阳”二字,幕面有五条竖向排列凸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