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器是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出土明器是考察历代社会风貌、葬俗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济南闵子骞墓苑东汉墓、奥体中路东汉墓和药山东汉墓均出土了大量随葬明器,种类十分丰富。这些陶制明器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贵族、地主阶层的日常生活,也全面展示了建筑形式、饮食文化和畜牧业水平。同时,了解东汉陶制明器的制作工艺对研究后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新郑铁岭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外围一处新发现的墓地,面积巨大,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规律,不同区域的墓葬,其方向、形制、出土物均不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其中众多的东西向墓随葬小型陶制明器是郑州地区东周墓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4.
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3,(2)
1969年11月至12月,河南省博物馆和新乡市文化部门在配合济源县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中,在该县轵城南约两公里的泗涧沟(图一)和西约一公里的柿花沟,共发掘了周、汉、唐、宋等时代的墓葬52座,其中泗涧沟的三座汉墓有几件比较重要的陶器出土,例如,墓16出有鸱鹗壶、龟座博山炉;墓24出有陶碓和风车;特别是墓8出土了一株桃都树(陶制明器),郭沫若同志已著文  相似文献   

5.
洛阳市衡山路北魏大墓出土有一件扁长方形陶器,发掘者认为其类似书卷样式,称其为"陶册",并推测其与墓葬性质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文献及考古材料进行对比、排除及考证,认为其应是随葬的陶制布帛明器,是墓主人财富的象征,或是对于死后生活理想化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明器又称"冥器"或"盟器",是我国古代专门为陪葬而制作的器物~(1)。明器的材质多样、种类繁多、表现手法多样化,郑德坤先生曾将我国古代明器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唐以后为明器的衰落期~(2)。郑氏所谓的衰落期对明清明器着墨较多,而对衰落期伊始的宋较少论及。由于雕塑是我国古代明器主要的艺术表现载体,宋代明器中雕塑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讨论宋代明器中的雕塑明器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等问题,探讨宋代雕塑明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随着佛道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影响,风水堪舆术流行,墓葬中随葬神煞类明器也成为当时的特色。观风鸟是众多神煞明器中的一种。本文搜集了隋唐到两宋墓葬中出土的观风鸟,并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观风鸟进行了型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流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并分析了出土观风鸟墓的墓主身份,再现了唐宋时期的丧葬制度和明器制度。  相似文献   

8.
汉代陶奁纹饰掇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合心 《文博》2006,(2):34-40
奁,是古代盛放化妆用品的器具,多为圆桶形,有博山形盖。以漆木制作,也有金属制作的,而以陶制的明器为多。奁身一周多装饰有精美的浮雕纹饰。笔者在陕西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中,有幸鉴赏了我省部分地、市、县的馆藏文物。在这些地、市、县文物工作者的支持协助下, 笔者收集了数件汉代釉陶奁的纹饰  相似文献   

9.
越南境内院落明器在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三国初年,院落的主体房屋由平地式演变为干栏式,院落的布局由前庭后屋式结构演变为房屋三面环绕中庭的结构。越南境内汉墓出土的院落明器在干栏式结构和城堡式设计方面既受到两广地区汉代典型建筑明器的影响又形成了自身的地域特点,此外以天井为中心的院落平面布局以及房屋独特的制作技法也体现了鲜明的本地特色,东汉晚期至三国初年具有越南境内地区特色的院落明器直接输出到两广地区,上述文化交流现象产生的原因与东汉时期两地密切联系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 :由河南博物院编著的《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一书 ,2 0 0 2年 1 0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书约 2 0万字 ,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的定名与分类研究 ;第二部分为河南汉代建筑明器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是围绕明器的起源。演化及建筑明器在汉代流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所反映的技术与装饰艺术成就问题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第五部分为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日用品类型分期表。由于建筑明器以往仅有个别研究文章 ,或散见于…  相似文献   

11.
<正>汉陶明器是汉代用于陪葬的陶土制品,于此所言背景,可稍稍回顾一下陶土制品的前史,而明器,在那时只不过是日常用品或仪式用物而已,或为典礼,或为生活,或为装饰,并未专意用于陪葬,大致到了秦汉,陶土制品才正式用于明器一途。在陶器发明前,先民们的谷物或其他食物烹制采用的是"石烹汉陶明器的产生背景  相似文献   

12.
小林仁 《文物世界》2012,(1):42-54,66
一、前言陶俑是随死者葬在墓中的一种明器,是中国考古与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陶俑,迄今为止各地已有大量报告发表,其中有不少纪年墓的资料,为确定每个时期、每个地域的造型特征和形制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20年,蒙城县出土了一批汉代陶质明器,这批明器的种类与形式多样。文章介绍了这批明器的出土情况,并将其与皖北及周边地区同类器物进行对比,来探究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以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意识形态、丧葬习俗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南方宋墓出土盘口瓶和多角坛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随葬用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类型。实用器,如日用陶瓷器、漆器、铜镜、文具等,一般为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明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死人而设置的迷信压胜之物,另一种是反映死者生前生活情况的奴仆  相似文献   

15.
夏、商、周时代,今广西地域上的骆越等部族已与中原地区开始交往。秦朝以来,每逢改朝换代,王朝统治者都会派兵南下经略广西地域。自秦始皇在广西推行郡县制政区后,历代广西政区名称几经沿袭、变更,逐渐形成今广西地域范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区划调整,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通过与周边同处北方文化带上的甘、宁、冀北、晋北等地区汉代陶明器的比较研究,认为它们作为汉王朝文化传播的客体,在陶明器的发展、变化上是一致的,每个阶段流行的陶明器类型、形制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陶明器的装饰特征上。  相似文献   

17.
明代墓葬随葬的模型明器主要有木俑、木家具、铜锡器三类,其中帝陵、藩王、公侯等墓葬的明器由官方提供,基本与文献记载相符合,等级差异显著。民间随葬明器则多依宋代以来传统。从总的趋势来看,明代墓葬中明器渐趋粗糙,使用率下降,已接近其发展尾声。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书是区域经济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地方志书,可揭示出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经济浓厚的地域特征,诸如外来商人对广西城镇商业经济的垄断;以谷米贸易和圩镇贸易为主的地方贸易形式;商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地域失衡与波动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受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地理交通条件及人文社会因素的制约,也由此导致了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经济缓慢发展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古文献、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文章对汉代建筑明器的渊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建筑明器的出理是西汉初期社会墓葬思想急剧变化的产物,是早期墓葬绘画所描绘建筑的物化表现,代表了墓主的部分建筑财富。并认为建筑明器在汉代墓葬中重新出现的年代应在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河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陶明器为对象,在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关中、中原地区同时期的汉代典型陶明器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其演变过程一致,均经历了萌芽、发展、高峰、衰退、恢复五个阶段。只是,缘于文化传播所造成的滞后性,河套地区陶明器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无一例外地相对关中、中原地区滞后一个时期。陶明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形制上,并且这种差异在西汉时期表现较为突出,东汉时期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