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与宋代初年的灵州,是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枢,也是丝绸之路灵州道穿越的大都市。唐宋时期穿越灵州有两条道:一是唐太宗时期的“参天可汗道”,即回鹘道,它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太宗平定突厥民族后,漠北各民族要求开通“参天可汗道”,以实施与中原的交往与贸易。唐太宗亲往灵州会见铁勒诸部首领,并赋诗勒石以记其事。在平息安禄山叛乱的过程中,唐肃宗以灵州为大本营,丝路灵州道仍起过重要作用。二是宋代初年的长安凉州道。晚唐、五代与宋初,由于长安凉州道受阻,灵州道成为中转、集散的交通枢纽。灵州道有两条走向:灵州凉州道是捷径,灵州甘州道走草原丝绸之路。宋夏对峙后,灵州道受阻,西域、中亚向宋朝的朝贡改道,秦州路取代灵州道。  相似文献   

2.
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因其能吃苦耐劳,又能驮运致远而备受游牧民族的喜爱。为了祈求骆驼能够繁衍兴旺,古代牧人们喜在精美的丝绢上精心描绘骆驼神。由于时代久远,这种绢画已十分稀少,笔者在蒙古乌兰巴托“骆驼博物馆”中,有幸看到了一幅驼神画。 这幅绢画上,描绘着一峰正在奔跑的骆驼。在骆驼背上,骑有一位神勇可怖的人:他有三只眼,右手持一道尖头令牌,左手持法器,蓬发直竖,飘带飞舞,祥云缭绕在骆驼与神人背后。这位骑驼的神人,就是蒙古草原上传说中的骆驼神。 在蒙古草原和沙漠地区,牧人们对骆驼神十分崇拜,相信他可以…  相似文献   

3.
雇于大商号,驼户只收“脚钱”(运费),往来于丝路上的商人、使者,大多都骑骆驼。有些大商号,自己经营驼队,如民国时期张掖裕泰隆商号就有庞大的驼队,其足迹东至包头、京津,西达西域。驼队所经之地,大都是沙漠、戈壁和草原,往往数十日渺无人烟,因此每一帮驼队,必须有几只骆驼专驮帐篷、水桶、炊具及行李皮衣之类。有妇女小孩的,则在驼背上搭一驮轿,上有篷盖,像大篷车一样,可以在上面坐卧。驼队每11只骆驼为一小队,俗称“一把子”。最后一只驼的驼颈上或夹杆上挂一只扁圆桶形的铃铛,以防驼只夜间断缰走失。每一把子骆驼,必须由一至两人专管专拉,这些人叫“驼把式”,多年甚至一生拉驼的人则称“骆驼客”。他们经验丰富,夜不迷途,有的可以在行进途中睡觉。每只驼一般驮重100公斤,俗称一个驮子。不论装卸,都由驼把式个人操作,无需别人帮助。途中若遇狂风大雪,帐篷搭不起来,驼把式们就把骆驼拉成一个圈儿卧倒,人们在圈中拂开积雪,铺上栽毛褥子和脚镫毡,盖上大皮袄,睡在骆驼颈项下面。骆驼颈下的嗉毛可以把人完全覆盖,人就可以温暖地度过风雪之夜。在河西驼队中,民勤驼队独具特色:一是行走与歇息时间的不同。宁夏驼队和蒙古驼队出外长行,一般是昼行夜宿。夜间骆驼吃草...  相似文献   

4.
收藏的风景     
云崖 《丝绸之路》2002,(3):61-61
单调的只有单调的声音孤独的只有孤独的背影追逐远方的驼人不量脚力白天牵着太阳晚上搂着月亮在漫长的驼道两头令一茬茬的胡须老成骆驼的鬃毛早晨太阳从脚背滚过就像儿子从肚脐滚过夜晚月亮从缰绳滑落就像爱人从臂弯滑落不照灯盏就能看见的风景映在天幕驼峰间昏睡的人成了巨人收藏的风景@云崖  相似文献   

5.
正在巴丹吉林的西边,有着隐隐约约的古道;古道及古道的边上,走着自由的骆驼。——题记沿着古驼道大车场、天井园园子、兜兜井、夹皮泉、大红山、狼洼山、野马泉……一路上,老范和舅舅及司机巴格那不断说着这些他们十分熟悉而我却非常陌生又新奇的地名,说着驼道的旧事,说着牧人的生活。我只有听的份儿,偶尔提一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些关于唐五代敦煌地区骆驼牧养业、交通用驼等方面的记载,除了专门的驼籍之外,其他各种官府、寺院及私人典契籍帐中也有不少关于骆驼的直接记载及间接反映,这对于研究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骆驼牧养业提供了可贵的资料。通过它们,对了解该历史时期牧驼业发展状况、交通通讯手段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敦煌地区畜牧业的研究,学术界已发表过文章,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例如郑炳林先生《唐五代敦煌畜牧区域研究》(载《敦煌学辑刊》1996年第2期)一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唐五代敦煌地区畜牧区域进行研究,曾…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中年间沙州使者循回鹘旧路 ,北趋居延海并假借天德军、迂回灵州而达长安 ,灵州道由是开通。咸通年间凉州光复后 ,灵州——凉州道空前活跃 ,并成为维系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必由之路。其大致走向 ,基本上是在横穿腾格里沙漠后 ,溯古白亭河 (今石羊河 )南下而行走的。  相似文献   

8.
在隋唐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灵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隋唐两朝防范与抵御突厥、薛延陀南侵的重要门户。丝路草原道的出现、羁縻府州制度在漠北的推行和灵州会盟的举行共同促成了参天可汗道的开辟,为北方边疆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唐朝的强盛、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灵州境内的主要驻军唐初沿袭隋朝兵制,李渊谋求恢复耕战兼顾实行府兵制.府兵为常备兵,灵州境内驻有重兵。唐初,关中有12道,共置12军府.灵州隶属关内道。各府之兵皆由骠骑、车骑(副手)两将军统之。  相似文献   

10.
看到宁夏一些地方报刊上有关灵武与灵州的文章,把灵武与灵州混为一谈,说“灵武古称灵州”,就是说今灵武是由古灵州演变而来。由于编纂《宁夏水利志》的需要,笔者查阅了有关史籍和志书,得知从汉惠帝四年(前197年)置灵州到民国2年(1913年)改灵州为灵武县的2100多年间,灵武与灵州是两地两名的时间相当长,二者合而为一的时间比较短。现将了解到历史上的灵武与灵州的建制沿革整理出来,简要记之于下,就正于史志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12,(6):F0002-F0002,F0003
王作宝来自于大漠驼乡甘肃金塔,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擅长画骆驼、西部山水、牡丹、牦牛,兼攻书法。他笔下的骆驼造型准确,气势雄伟,神形皆备,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相关文献的考证,《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所收录的至道二年(996年)潼关以西至灵州地震的宏观震中并非在灵州南,应在夏州附近或更北;关于此次地震的伤亡数字,《图集》所称致十余万人伤亡的数字亦有不实之处。  相似文献   

13.
牛年话奇牛     
牛年话奇牛○李盛仙今年是牛年。牛遍及全世界。除了正常牛外,世界上还有一些生理形态奇怪的牛。下面选录的就是其中几种。长有驼峰的牛在马达加斯加有这样一种怪牛:它的颈背之间像骆驼有个驼峰,故名驼峰牛或驼牛。驼峰的功能主要是贮存养料,还可用于拖套。驼牛耐热耐...  相似文献   

14.
灵州城曾是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城市。灵州治城有过四次移建,出现过五座治城。北魏孝昌二年废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初治胡城。西魏大统六年灵州首度自胡城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明洪武十七年,灵州二度北移至灵州新城。明永乐中,灵州三度北移十余里,另筑新的治城。宣德三年,灵州四度迁至新的治城。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奇台驼运业逐渐繁荣,至杨增新主政新疆时达到鼎盛。奇台驼运业的发展与该地区所处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介于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机械化运输之间的、延续东西方之间商业、文化贸易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奇台驼运业的发展带动起亚洲内陆区域贸易的兴盛,是古丝绸之路在近代的演变和延续,中国内地与周边邻国以驼道、驼队为媒介,继续着物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许彩莲 《收藏家》2020,(10):61-70
南北朝胡人牵驼模印砖(图15)宽约17、厚约5厘米。湟中徐家寨出土,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藏。模印砖是汉晋时期砖室墓中一种带有浮雕图像的墓壁砖,由雕好的印模压铸面而成。该砖青灰质地,以浮雕形式表现出胡人在起伏的山峦间牵骆驼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嘉庆《灵州志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州(今灵武市),始建于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是塞上历史名城,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特别是唐朝设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一跃而为宁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化的中心。明代改为灵州千户所,清代为灵州直隶州,属宁夏府。民国改为灵武县。1996年改设灵武市。  相似文献   

18.
唐朝第四任灵州最高军事长官——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是被誉为“盛唐战神”的大将、军事家、唐朝的开国元勋李靖。唐初有4位有名的大将:李靖、李道宗、李勣、薛万彻,其中3位到灵州担任过最高军事长官,足见灵州在唐代战略地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三彩釉陶骆驼鉴赏2014年11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丝绸之路》展览。该展览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沙漠之舟组成的丝路商队。为了表现这部分内容,展览设计者从外地博物馆借用了多件三彩釉陶骆驼,现介绍如下:三彩釉陶单峰驼,1973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明墓出土,现藏于咸阳博物馆。高82厘米,长70厘米。该骆驼为低温铅釉,高岭土胎。驼俑扬颈昂首,额上至背披长毛,颈上下及前腿亦垂长  相似文献   

20.
一、河东道代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又“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代州都督府所管代、蔚、忻、朔周州皆在河东道北部,按同书及《元和郡县图志》,自武德二年于关内道西北置灵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终唐之世为关内道西北之重镇。河东道之代州总都督府管下不应有此飞地。此二处“灵()”当为“云()”之误。二、江南东道台州“(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人临海”。殿本原作“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人临海”。按《新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县条注云:“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引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