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男女结婚也有法律凭据,不过那时不叫结婚证,而称为婚书。不同的是,现在的结婚证是结婚前才领取的,而古代的婚书,早在订婚时就已经签立了。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1)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赴日汉唐文物展览中,有陕西省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白釉贴花高足钵、白瓷唾盂和一件黑釉塔形罐。这是唐代白瓷和黑瓷的代表作品。白釉贴花高足钵,1956年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乾封二年(667年)段伯阳墓里。高23、口径18.5厘米,敛口,圆唇,圆腹,喇叭形高足。口沿是一组弦纹,弦纹以下第一层以模印的方形或圆形花纹相间排列,堆贴于钵腹的周壁。方形的是八瓣花朵,花朵四周是联珠纹围绕;圆形的似宝石状,周边也是联珠纹一圈。第二层是在上下一组弦纹隔出的一个区间里,打印出并列的圆形梅花纹。第三层是第一层装饰的重复,只是方形花纹和圆形花纹变换一下位置。下腹部堆贴仰状圆肥的莲瓣,莲瓣之间的空隙处,堆贴  相似文献   

4.
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辨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等敦煌文献时又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6件,另有《俄藏敦煌文献》之Дх3111号和Дх4251号2件,本文即对这8件藏品略作介绍,并就其与已认定的《太公家教》写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旅順博物館藏大谷探險隊收集品LM20-1453-13-04文書是一件有關聽養、析户、爲户規定的法典殘文。本文從資料的比對出發,以令文的復原與年代比定爲中心,嘗試給出令文復原案,考訂此殘片内容爲唐《開元三年令》户令的三條殘令文,並從寫本學的角度發軔,對照已知敦煌唐令寫本,對其書寫格式和寫本性質作出探討。  相似文献   

6.
刘根造象     
刘根造象,现藏河南省博物馆。它是北朝佛教石刻艺术中的一件佳品。据《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说:此石系“清光绪年间洛阳城东故洛城内韩旗屯掘得之”,后被开封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绮丽之葩。篆隶行草,激扬文采;浓淡墨色,渲染情怀,书画艺术蕴涵自然之灵韵、天籁之清音、世间之万象。河北博物院庋藏古代书画近2000件,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作品居多。作者既有文徵明、蓝瑛、八大山人、郑板桥、刘墉、吴昌硕、齐白石等书画大家,也有戴明说、张赐宁、梁清标、纪晓岚等畿辅名人。笔者选取河北博物院藏书画中颇具代表  相似文献   

8.
黄慎(1687-1770年),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自幼家贫,一生布衣,久寓扬州,鬻画为生。与郑燮、李鱼单等友善,为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书法以草书擅名,师二王,宗怀素,融黄庭坚笔意,其字“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①其画以草书入之,笔姿放纵,气象雄伟,取境古逸,得荒率之致,“尺纸零缣,世争宝贵。”②亦能诗,著有《蛟湖诗钞》行于世。河北省庋藏黄慎的书画不多,以我们所见仅5件,其中绘画3件,河北省博物馆藏1件,石家庄市博物馆藏2件;草书墨迹2件,均为河北省博物馆藏。黄慎的草书枯劲狂…  相似文献   

9.
画家张琦是明末清初“波臣派”的一员,其作品流传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圆信法师像》轴是他的精品。本文参照张琦流传到日本的另外一件作品,确定了《圆信法师像》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江海 《成都文物》2006,(2):70-70
现藏高安市博物馆的6件元青花带盖梅瓶,都属元青花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河北博物馆藏的一件保定窑元青花带盖八棱梅瓶,是国内仅有的旷世佳品。1985年江苏省句容市城东房家坝元代窖藏出土了一对龙纹梅瓶;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有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原藏江西凤城县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藏青花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l950年江苏江宁将军山沐英墓出土,为国内唯一绘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十年动乱”时,江西省凤城县的一个老太太,翻地时从地下挖出来一件被认为是明代生产的青花梅瓶,以600元的价格卖给了凤城县博物馆。许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它是明代的青花梅瓶,“养在深闺人未识”;后经青花大王黄云鹏大师鉴定为元代青花梅瓶,现为景德镇陶瓷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1.
刘体智善斋旧藏"元年师兑簋"两件,《殷周金文集成》编号分别是4274、4275。通过比对字形,知4274之盖铭当为伪作。"三年师兑簋"本只有一件,归丁麟年,丁氏在未除锈前对器铭施拓,除锈后再施拓。罗振玉误以未除锈时之拓属另一器,《集成》将此之作为另一件三年师兑簋的拓片,编号4319。此二拓均有问题,权威金文著录书籍如《殷周金文集成》等当予存疑。  相似文献   

12.
范丽 《收藏家》2013,(2):51-57
墨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用品,还是一件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沈阳故宫院藏有多种清宫墨,仅乾隆时期的御墨就有百余件之多,其墨模、图案、装潢都非常精美。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应有赆有;质量精美,形式多样,墨品均是采用上等材料,并由技法超群、造诣精深的墨工制作而成。可以说,院藏乾隆御墨无论从形式到装饰内容都达到了制墨工艺的极至。笔者现将院藏墨按院藏乾隆御墨、院藏乾隆集锦墨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舞阳县文化馆现藏金代官印一方,厚1.5厘米,印面5.7厘米见方。通高3.2厘米,印、钮均呈梯形,铜质。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体“行军万户资字号之印”九字。共重五百五十克。印背扭右方阴刻“贞佑五年四月造”。上方侧面阴刻“行军万户资字号”七字。对于行军万户的官职同志们已多次考证不必赘述。八○年四期《河南文博通讯》40页永城县出土之金印为“九叠篆”体“行军万户人字号之印刀系大安三年(即公元1211年)所制。按金史: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以元帅府为枢密院,罢万户之官印到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4,(11):36-4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西周早期青铜斧,器长方銎,銎口下凸起一周弦纹,短边一侧附一半环状钮,圆刃无角;器上铸铭文“康侯”(图1)。同铭器共两件,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图2)。两器系20世纪早年同出于河南浚县,为于省吾旧藏。此“康侯斧”尺寸虽小,但器中却蕴含着有关斧、钺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作为礼器之象征与西周初年“封建诸侯”等一系列深厚的历史信息,可谓“小中见大”。  相似文献   

15.
养心殿明窗是清朝皇帝“试笔迓新禧”之地,现已无存。依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发现在故宫博物院旧藏宫廷绘画中,有谕令如意馆画家为明窗绘制的一系列贴落画,它们不仅具有装饰居室环境的实用性,而且还是反映当朝皇帝政治理念和家国思想的“宣传画”。因此,厘清明窗贴落画的更替时间,探讨其表现题材,寻求画作的主旨,有助于对宫廷建筑室内定制贴落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前后,中国财税博物馆征集入藏一套4件春秋晚期的编镈,其中一件钲部有清晰的滕侯赇之歌钟6字铭文,揭示了一个史料无载的滕国国君名,填补了滕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这组青铜镈器形规整,铸造精良,但没有调音结构,可能是为滕侯赇下葬专门铸造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敦煌文献的总数不过250件,虽然卷帙不多,然其中亦不乏有旧藏者及品鉴者的题跋。余近年致意于散藏敦煌写卷题跋的整理研究,有见于散藏敦煌写卷的收藏者,大多雅好文物,笃于学术,擅长书法,精于品鉴;对其收藏之写卷,往往撰有题跋。或历叙写卷收藏过程;或品评写卷书法字体,且偶加断代;或考论写卷内容,评论其价值。涉及之学术价值,有不容小觑者。基于地缘关系,特先就散藏台湾敦煌写卷之题跋进行辑录校释,藉以略窥此一课题研究之旨趣。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9,(7)
<正>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有两枚金元时期的官印,分别是金卫绍王崇庆二年(1213年)三月"行军万户傍字号之印"和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二月"征东宣慰使都元帅府经历司印"。这两枚官印未见于著录,对于研究金元官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对两枚官印进行介绍和考释。一行军万户傍字号之印行军万户傍字号之印发现于韩国忠清北道忠州市中央塔面可兴里,1987年入藏。铜质,  相似文献   

19.
钱澄宇 《南方文物》2011,(4):192-196,4
2007年11月,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代画家徐渭(图一)的《杂花图卷》被专家和市民评选为该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而且是"镇院之宝"中唯一的书画作品。在其后举办的"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特展"上,在此巨幅画作前,观者如堵,人们再三欣赏,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有一件"之璠"款竹雕佛手摆件,系该馆旧藏,通高9厘米,围径6、5厘米,重约40克,品相完好,色泽黄中透红,入藏时间不晚于1960年,文物藏品检索卡上的品名是"佛手果",时代一栏定为"道光"(图版一)。此器的特别之处是在佛手造型的瓜蒂处蝇头般大小而不规则的圆形截面上,不易被人辨识地镌刻着阳文篆书"之璠"二字(图版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