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敦煌郡,继设敦煌、龙勒、效谷、渊泉、广至、冥安六县。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这是对敦煌行政、军事两大机构的简略记述,而县以下政府组织情况却无任何记载。敦煌汉简中有较多县以下乡、里建置的资料,弥补了行政系统基层组织设立的史实。从而使我们对敦煌从郡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里这一行政系统的组成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对研究敦煌史、边郡史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脍炙人口,传诵不绝,尤其尾句,历代诗人墨客多有征引。然对末涉足其境者,其意其景犹有几分不甚了了。笔者不揣谫陋,从自然着笔,兼及人文,就正博学。一《汉书·地理志》载:敦煌郡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汉龙勒县(唐改为寿昌县)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城西南六十公里南湖乡。阳关在龙勒县治西侧,玉门关居阳关西北隅,距今敦煌县城西北约七十五公里。两关南北遥相呼应,互为犄角。西近今甘新边界。  相似文献   

3.
伊吾觅踪     
到了唐代,由于将玉门关内迁至今天甘肃瓜州附近的双塔水库一带,因此丝绸之路由河西前往西域,已不走汉魏时经过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而是在到达唐玉门关之后,直接向西,再经白虎关和甘肃、新疆交界的著名隘口星星峡进入西域。这也就是自东汉后期就开通。直到唐代方成为丝绸之路由河西进入西域的主要交通线的北新道。  相似文献   

4.
西汉玉门关、县及其长城建置时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玉门关、县及其长城建置时序考赵评春自汉武帝通西域置河西四郡,玉门关曾为中西交通之重镇。现代学者对汉代玉门关的位置及其迁徙多有论述,迄今尚无定论。今据敦煌地区的实地调查,及在戈壁流沙中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并考订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汉玉门关址迁徙、玉门...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悬索关李并成悬索关,为汉代在丝绸之路主干道河西走廊所设的四座关隘之一。这四座关隘即:玉门关、阳关、金关和悬索关。它们皆置于通驿大道要口,且靠近长城塞垣内侧,在中西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依《汉书·地理志》,玉门关、阳关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内,“皆...  相似文献   

6.
<正>西汉以来,"西域"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使用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以至于更远的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则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本文所讨论的西域,即为狭义之西域。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汉王朝积极经略  相似文献   

7.
玉门、阳关的得名与输玉无关,二者的地位、作用尚存一些不被注意的差异和奥秘。先秦文献《穆天子传》保存有许多前丝绸之路和敦煌地域地理、人文、交通的重要信息。敦煌一称,不是月氏(吐戈罗)的汉译,东汉应劭释边疆盛大是正确的。本文重温河西四郡、两关与西域、丝路的开拓创建史,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及研究,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8.
梦幻楼兰     
丝绸之路在经过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玉门关之后,便进入了丝路中段——昔日辉煌的西域、今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似文献   

9.
西汉政府设置敦煌郡,与其经营西域及打击匈奴的战略关系密切。西汉设置敦煌郡主要是为了经营西域与隔绝羌胡通道,以此实现压缩匈奴生存空间的战略目的。敦煌郡设置后,在西汉经营西域的过程中至少发挥着三种作用,即:物资存储与转运、驻军及将卒中转、迎送接待往来使者。敦煌郡仓库设施与水陆交通设施的建设,为物资的存储与转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资的存储与转运又成为敦煌郡供给驻军、迎送接待等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而这些都巩固了西汉在西域的统治。作为汉朝西陲重要战略基地的敦煌郡,在西汉政府经略西域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敦煌出土汉简,尤其是悬泉汉简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河西三关     
河西三关是指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控扼进出西域交通要道、管理丝绸之路的三个著名关口,它们是玉门关、阳关和白虎关。  相似文献   

11.
郑志刚  林爱国 《世界》2005,(3):20-24
“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汉书&#183;地理志》)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偏南,前有阳关,后有玉门,南枕祁连,襟带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  相似文献   

12.
敦煌,是位于甘肃河西走廓西端的一个县级城市,被誉为丝绸之路明珠。敦煌的阳关、玉门关之名气不亚于山海关和嘉峪关。敦煌的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是现代显学“敦煌学”的策源地。敦煌是全国第一批旅游开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3.
汉敦煌郡宜禾都尉府与曹魏敦煌郡宜禾县城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敦煌郡宜禾都尉府与曹魏敦煌郡宜禾县城考辨李并成史载,汉敦煌郡置有宜禾都尉,为其所辖四个都尉之一(其余三都尉为:中部、玉门、阳关都尉);延及曹魏,敦煌郡又增设宜禾县。汉宜禾都尉府与曹魏宜禾县城位于何处?二者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搞得并不大清楚。曾有...  相似文献   

14.
清朝在开拓西域的过程中,鉴于敦煌重要的中转站作用,对敦煌进行了积极经营。通过建城、移民、屯田,敦煌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与此同时,雍正三年(1725)在敦煌设立沙州所,雍正四年(1726)改设沙州卫。随着西域地区的统一,敦煌已由边地变为内地,卫所建置已不合时宜。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式设立敦煌县。清朝设立行政建置的举措,对敦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郡的设置时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条记载是汉武帝后元年间(前89-88),《汉书·武帝纪》记载是元鼎六年(前111),二者自相矛盾;根据敦煌文献记载,元鼎六年在赵破奴的主持下修筑敦煌城,同时还修筑了敦煌郡的防御体系——塞城和土河,并修筑了敦煌郡水利灌溉体系,特别是马圈口堤堰,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敦煌郡初置时期的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反击匈奴、拓地西北,促使长城逐步向河西地区延伸。经过研究得知:敦煌郡长城作为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筑时间应在元封三年(前108)至太初四年(前101)间。在长城修筑完成之前,敦煌郡主要依靠天田工事与酒泉候官、鱼泽都尉等屯田机构防御匈奴。至太初四年敦煌郡长城修筑完成后,西汉又开始修筑敦煌西至罗布泊的亭燧,而同年设置的酒泉都尉应负责对这段亭燧与敦煌郡长城西端进行管理。酒泉都尉应以酒泉候官为基础进行设置,而酒泉候官应是敦煌郡西北部设置最早的候官,其可考的存在时段为太初元年(前104)至神爵元年(前61)间,后至迟到五凤元年(前57)为新置的大煎都候官取代。因酒泉候官曾长期作为西汉边疆西北极,故疑扬雄所谓“西北一候”即指此也。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夏初,与卞孝萱先生、长春兄赴河西访古,时间虽短,但我兴趣很大。见到渥洼水,就像打开了我思绪的闸门。大概是1951年暑期吧,著名敦煌学者向达(觉民)从敦煌又一次考察归来,在兰大给中文、历史两系的师生作报告,谈到莫高窟、玉门关、阳关。引起我对敦煌、天马等有关史迹的兴趣。回忆起40年代读初中时,老师讲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的故事,读到《蒲梢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威有德。承灵武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时的情景。于是重温了《史记》、《汉书》的原始文献,又翻阅汉唐间文人的集子,发现很多有关天马的歌咏,很有情趣。比如三国时著名文学家阮籍在《咏怀》(其五)里说:“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意思是说,天马是从  相似文献   

18.
从敦煌汉晋长城、古城及屯戍遗址之变迁简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殷光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沙漠绿洲──敦煌,曾有过灿烂的历史。它曾是"丝绸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这里有驰名寰宇的艺术宝窟莫高窟,有著名的汉长城烽燧和玉门关、阳关等文化遗址,是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9.
石关峡:最早的玉门关与最晚的玉门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路上的著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本文披检有关史料,并经反复实地踏察,考得西汉最早设置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嘉峪关市石关峡,置关时间当在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三、四年间李广利二次伐大宛之际,随着汉王室西方战略的需要,遂将玉门关西迁至敦煌郡西北。石关峡至今仍残留关址和汉长城遗迹。迨及五代、宋初,该峡又被重新利用,重又设为玉门关,为敦煌归义军与甘州回鹘政权之间的分疆之处和东西交通要口,此为最晚的、最后废弃的玉门关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后,玉门关就从史籍上消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0.
玉门关行     
阳关和玉门关,俗称两关,是沙州的历史风物,也是敦煌的旅游景点,我对它们向往已久。去阳关比较容易,驱车70华里,便可以近前。我第一次瞻仰,是在1977年,县委专门派了一位宣传部长引路陪同,只见穿过一面斜坡,便到达了峰墩,墩址虽然只有半阙,却极雄伟,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在戈壁滩上,瞩望着大漠。 此后,再访阳关,烽墩被剥去了半片,据说是日本的摩托车队,驱车登攀给震塌的。之后,阳关也繁华了起来,建了碑廓,开了商铺。只是烽墩围了铁栏栅,再也不准人们去了。 玉门关,距敦煌90公里,而且没有公路,唯有老司机方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