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潘为去 《古今谈》2001,(3):33-34
潘天寿故居在浙东宁海县城北的冠庄。一间朝南的旧式楼顶瓦房,俗名大楼顶。这里曾是青年潘天寿学习书画的地方,如今陈列着一口古老立式木质书橱,橱门上留存着一副木刻阴对联,联高60厘米、宽58厘米。联语为: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4,(2)
<正>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是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潘天寿和杭州艺专师生一起,经江西、湖南、贵州、云南数省,辗转千里,来到重庆。在渝期间,潘天寿勤奋耕耘,创作了一些书画。这些书画是抗战时期陪都学人文化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潘氏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反映了他抗战时期的感情和生活,故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是国家二级文物。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7,(8)
<正>今年是潘天寿先生(图1)诞辰120周年。5月,"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时隔20年,在同一场域里,我又一次感到了身心的颤栗和震撼!记得那是1997年3月,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展览开幕式的前一天的半夜,当所有的布展人员离开之后,我独自一人坐在展厅的地板上,静静地感受着大师的作品。渐渐地,  相似文献   

4.
纪念国画艺术大师潘天寿□中国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名家辈出,彪炳辉映,中国画的总体成就在文化艺术诸多门类中极为引人瞩目。潘天寿先生以其捍卫和发展民族艺术的强烈责任感,沉雄阔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于中国...  相似文献   

5.
潘为去 《古今谈》2002,(4):15-16
柔石姓赵,名平福,家住本省宁海城西,潘天寿生于宁海冠庄。两人都是宁海人,都曾求学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同乡,又是同学。  相似文献   

6.
卢炘 《收藏家》2006,(7):57-57
被鲁迅称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革命艺术家的赖少其先生,以版画发轫而又于晚年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而貌而名世。赖少其与黄宾虹先生交往甚密,但与潘天寿先生也有交往却鲜为人知。那是1956年,赖少其主持华东文联及美术界工作,他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着手筹建上海中国画院,吸收上海与外省名家参加筹委会,并亲自兼任筹委会主任。潘天寿和傅抱石便是特请的外地名家,在对中国画传承问题上他们的现点是一致的。赖少其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有一种极左思潮,甚至有人要改中国画为彩墨画,这使一些老画家气愤至极,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之争,更…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9,(11)
<正>预展:11月13日至15日拍卖:11月16日北京昆仑饭店1951年设色纸本立轴117.5×39.8cm.展览:"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大学艺术系联合主办,1980年6月6日至29日出版:《黄宾虹作品展》图版31.香港艺术中心及香港大学艺术系.1980年6月《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四集》第101至10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3月著录:《画家黄宾虹年谱》第18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6月  相似文献   

8.
画坛巨星光照寰宇纪念恩师潘天寿百年诞辰文\郝石林师群整理先恩师潘天寿先生生于1897年3月14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诞辰100周年,今年3月,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浙江省政府在北京、杭州、宁波等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纪念他在...  相似文献   

9.
潘天寿 《收藏家》2012,(1):90-91
潘天寿(1897年-1971年)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  相似文献   

10.
杨振华 《纵横》2020,(3):60-64
对潘天寿的同乡兼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校友柔石,鲁迅曾评价有一种台州式的硬气,有一点“迂”,这自然包含坚初、耿直的品性,也含特立独行、一根筋到底的意味。这种“台州式硬气”,在潘天寿身上同样明显,在他早年求学时期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06,(4)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上海中亿2006春季暨首场艺术品拍卖会已准备就绪。拍卖会定于4月29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4月27-28日两天预展。中亿的首场拍卖分经典书画与华人西画两个专场。经典书画中包含京派、浙派与海派各时期绘画名家的倾心佳作500余幅。其中浙派大师潘天寿的四尺整张山水作品,特别引人注目。潘天寿不仅是现代著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此幅山水作于1924年,很好地体现了潘天寿“形简意远”的艺术特征。整幅画面,用笔健挺且丰富多变,用色典雅,构图饱满,气势磅礴,趣韵无穷。此件作品曾在《西泠印社》画册刊发。周昌谷《草原之子》,…  相似文献   

12.
<正>在书画鉴定中,一件作品出现"双胞胎"或"多胞胎"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往往系作伪者刻意临摹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判定其中必有一假或全部为假,这在书画鉴定中已是定论。但笔者近日在整理有关书画时发现,在包括广东省  相似文献   

13.
天津文物     
《收藏家》2014,(5)
<正>"天津文物专场"将于5月14至15日在天津迎宾馆6号楼进行预展,16日举槌开拍。本次共推出包括中国书画、瓷器、玉器、杂项在内的各类拍品700余件。中国书画方面近现代名家众多,其中尤以现代书画大师潘天寿《雏鸡啾食图》立轴最为突出。此画笔墨简澹,几个块面用笔即将雏鸡之神采传达俱足,画面整体充分发挥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特长,造型虽概括,但运笔果断,用墨无论枯湿浓淡均见其笔力雄健,法度严谨而出奇制胜。世言潘天寿每作必有  相似文献   

14.
《古今谈》2006,(2):I0004-I0004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精于写意花卉,山水,偶作人物,兼攻书法,而尤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画大气磅礴,具有摄入的力量感和强烈火的现代意识,与吴昌硕,齐白石,英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15.
<正>鉴定与鉴藏是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美术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独特的学术传统。1949年以来,老一辈专家学者在现代学术体系下,在古书画鉴定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为书画鉴定与鉴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根基。近年来,古书画鉴藏史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2021年10月17日至20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6.
西泠拍卖     
《收藏家》2005,(11):77-78
西泠秋拍12月17-18日在杭州举行,有5个专场1100件书画精品。此次秋拍推出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吴冠中等人的近百件书画精品。  相似文献   

17.
董其昌是晚明的书画大家,他借禅论书画,其书画的理论和鉴定意见,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他的一些书画题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题跋作为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有很多是言前人所未言的创见;但作为书画鉴定的方法和判断,则有不少是错误的。进一步剖析和考订,可以看出,董其昌的鉴定方法往往是命题式的。而支配这种方法的思想,除去禅的外表,仍是晚明占主导地位的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8.
靳红曼 《收藏家》2014,(3):33-36
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4,(5)
<正>说明:从1983年至1990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除台港澳外)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古代书画进行了巡回鉴定。作为鉴定组专家成员之一,杨仁恺先生全程参加并做了鉴定笔记60册计17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将于2014年9月出版)。在鉴定工作之余,先生对每日所过目的一些重点作品又写出评论,记于笔记的背页。每条评论短者几十字,长则数百字,表达了对一些书画作品的见解,可视为先生古代书画研究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今从笔记中摘出这些评论,稍加整理并标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编号,陆续刊出,以飨读者。本文为先生于1989年5月参加安徽地区鉴定工作时所记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20.
那荣利  戴立强 《收藏家》2014,(10):62-69
<正>说明:1983年至1990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除台港澳)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古代书画进行了巡回鉴定。作为鉴定组专家成员之一,杨仁恺先生参加了全过程并做了鉴定笔记60册计17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将于2014年10月出版)。在鉴定工作之余,先生对每日所过目的一些重点作品又写出评论,记于笔记的背页。每条评论短者几十字,长则数百字,表达了对一些书画作品的见解,可视为先生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今从笔记中摘出这些评论,稍加整理,按时代编排,并标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编号。本文为先生1987年3月至5月在浙江地区鉴定时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