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今的广州广雅中学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曾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它的前身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广雅书院,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1888年创建。1912年,共和取代帝制以后,广雅书院改为广东省立中学,这是广东创  相似文献   

2.
汇文书院     
汇文书院位于南京中山路169号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博罗创办的教会学校。首任院长是美国人福开森,后由美国人师图尔、包文继任。宣统二年(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原汇文书院的中学堂遂改称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金陵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金陵中学师生大都西迁四川,办起万县金陵中学和驻蓉分班;留在南京的一小部分师生,在金陵大学留京护校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办起了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和金陵中学。1946年,万县金陵中学和驻蓉分班迁回南京,与南京金陵中…  相似文献   

3.
<正>文笔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灵川县知县王引楷再度捐资重修"义学",并改名为"文笔书院"。旧址在今灵川县三街凤凰圩南。学员一般为十五六岁男生。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山场租,每年收租银25元。以学生自修为主,辅以教师指导。咸丰三年(1853),遭火焚毁。同治四年(1865),知县江正本与官绅捐资重建文笔书院,并改名"培英书院"。院宽6丈,深20丈,内外讲堂各1间,有前后廊房。经费来源于学田租谷和租银。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办。后曾为三街镇爱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创始阶段在武昌昙华林,有座创办于1871年,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文华书院、文华大学、文华中学都是它曾用过的名字,这座湖北省最古老的中学,也是中国内地最早开办的新式现代学校,有"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活化石"之美誉。从早期单一学制的文华书院到复合体制的  相似文献   

5.
清末最著名学府,一为1888年广州的广雅书院,后改为中学;二为1890年武昌的两湖书院;三为1893年的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四为1896年上海的南洋公学。前三所皆是张之洞创办的学堂。后一所则是盛宣怀创办的。其中规模恢弘,影响深远,以“两湖”为最。  相似文献   

6.
哈巴在广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巴是美国医学博士。他于1844年来到中国,长期生活在广州。原以行医传教为目的,其后因缘际会,与广州中西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容闳等人的英语老师,广州同馆首批毕业生的英教习;是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的前身)的创办人。他对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热忱,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正>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前身为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的循理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任管学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解放后,合并县中、十一临中、师范学校,成立皖北公立寿县中学,1951年易名为寿县中学。1950年代  相似文献   

8.
附设于北京辅仁大学,由教宗驻华代表创立,委托天主教圣言会管理的司铎书院(1938—1950),是为司铎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其直接目的,是为天主教中学和修院培养师资;其长远目标,则是以提高国籍司铎教育程度,达到学术传教的目的。"学术传教"作为一种传教方法,作为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的进路之一,是始自利玛窦时代,民国时期由马相伯、英敛之所继承的重要思想。司铎书院承载了"学术传教"理想,为中国天主教修院储备了师资,为天主教的本地化培养了领袖人才,并发掘和造就了各类学术专才,推动了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无锡钱穆先生(1895-1990),一代鸿儒,自学成才,兼涉四部,尤以国史名家;从教历小学、中学而大学,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有教无类;于风雨飘摇中坚守与阐扬中国文化,尊之者以为朱子以后一人而已。笔者读钱穆书有年,沉醉其中,拟发掘钱穆在中国近代史书写中所体现的"学术精神"。我之所谓"学术精神",旨在彰显如影随形地"指导"其作出历史判断、进行历史书写的学术理念、价值观与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是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书院正是这样一所"庭院"。它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宋代是书院的鼎盛期,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写道:"国初海内向平,文风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白鹿,天下所谓四大书院者。"800年过去,这四大书院依然存在,就是今天所说的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11.
周中 《羊城今古》2002,(3):60-61
宋代为祀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由官府始建濂溪书院于广州府城春风桥北转运司署旧址。元季毁于火。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重建于广州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有演极堂及两外斋舍,额以濂溪书院,屋凡数十楹,内有周元公祠。明天顺八年(1464)时任监察御史涂伯辅修葺书院,建爱莲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时任按察史宇元善疏池中淤泥,  相似文献   

12.
谢兰生为广东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其《常惺惺斋日记》手稿,始于嘉庆廿四年(1819年),终于道光九年(1829年),记录了谢氏每日的工作、行程和交往,是了解谢氏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日记》对于士绅与官商酬酢、书院课徒以及当时广州府城内的文酒诗会,提供了许多细节。通过这部日记,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士绅的日常生活。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记主人退隐广州以教书为业的生活状态及其收入状况,并讨论清代广东士人"踊跃于科名而恬淡于仕宦"的原因,指出广州府城内大量书院的出现,使谢兰生这一类虽有功名但又不愿深陷官场泥沼的士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这一切又可归因于清廷大力扶持书院建设。接着考察了日记主人观演戏曲、参与画会以及书画收藏的情况,于此可见当日广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盛况。最后讨论行商通过交结以谢兰生为代表的著名士绅,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社会地位,并藉此融洽他们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通过文化、权力、经济的相互糅合,最终达到共同建立显赫名望。  相似文献   

13.
凤山书院     
正山西省太谷县凤山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经150年兴盛不衰,是清代太谷办学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所书院,为科举时代太谷县享有"省内人文之冠"的盛誉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初,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背景下,凤山书院改制为新式的高等小学堂,揭开了太谷县近代教育的序幕。吕崇谧创办凤山书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的西迁、活动情况和成绩,作一些粗浅的论述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一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奉命西迁。其各机关辗转迁移简况如下:总办事处:1937年11月由南京迁到长沙圣经书院;1938年2月迁到重庆,先后设址于曾家岩隐庐、上清寺聚兴村8号、牛角沱生生花园内;1944年春,迁至国府路337号中央研究院新址。物理研究所:自沪迁湘,其后一部迁阳朔、桂林、  相似文献   

15.
正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而白鹿洞书院则是庐山皇冠上的一颗文化明珠。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从未间断过,她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集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法则于一体的教育方针,也是书院史上  相似文献   

16.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又自号石溪生。秀山场(今珠海香洲区山场村)人。通光二年(1822)举人。三年,成二甲第二名进上,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后返粤,长期在广州居住。复主讲顺德凤山书院、惠州丰湖书院。来往于广州及香山间。晚年将入京候补郎中,途中患病折回,不久去世。有《榕堂吟馆诗钞》 一卷, 《倚霞阁词钞》行世。  相似文献   

17.
李全德 《文献》2003,(2):79-90
一 书院教育自宋代以后无疑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形态之一,李弘祺先生即称书院讲学是近千年来中国私家讲学的惟一显著的制度①.当今学界关于书院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规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但在关于书院起源的问题上则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于南唐时期的庐山国学,是五代十国教育史上最大的亮点,也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它作为宋初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的前身,被很多学者看作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起源③,但同时又有学者则根本就不认同它是书院④.  相似文献   

18.
正民国年间,对著名大学校长的赞誉,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另一说是"北张(伯苓)南钟(荣光)"。可见钟荣光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钟荣光早年参加科举,后来投身革命,33岁起担任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的前身)汉文总教习,此后40  相似文献   

19.
南阳中学创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距今已有102年的历史,曾有宛南书院、南阳中学堂、宛南第一中学校、南阳中学、省立五中、省立南中等名称。建国后,该校改名南阳一高,现为南阳第一中学。校址位于南阳市东关书院街,坐西向东,进门甬道中间有一座木牌坊,上有南阳知府庄有信所书“道义渊府”四个大字。校舍幽静,古朴典雅,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20.
荣骏炎 《收藏家》2014,(5):11-14
<正>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为宋明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和著名书院。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为当时著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所。元至正年间废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同倡捐资修复书院,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1956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它不仅是旅游胜地,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