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芙 《收藏家》2014,(4):50-56
<正>衣冠自从摆脱了蔽体御寒的原始属性后就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表征,蕴纳着深邃而多元的文化内涵。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更赋予衣冠以明礼仪,辨尊卑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王朝更迭时必制定新的冠服以作为新政权的外在标志。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饰。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1)
正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丽的吉服和用色素雅、款式多样的便服为大宗。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文武官员穿朝服。明代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玉组佩、大绶、小绶、白袜、黑履、笏等。目前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保存于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则收藏了一件朝服上衣和一件白纱中单。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历代服饰沿革,清代冠服制度繁复而最具民族特色。满族统治者在未入关前的天命、天聪和崇德年间就开始厘定其冠服制度,及至清乾隆年,已经形成一个庞大完整的冠服制度体系。勿庸置疑,清代对冠服颜色、形式、质地、纹样、工艺以及受者身份等的诸多规定是清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冠服制度都无法比拟的。按《钦定大清会典》,皇帝冠服分为礼、吉、常、行、雨五  相似文献   

4.
<正>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实用的衣服帽子,同时还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以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间有着一定的影响。自夏商朝起,中国开始出现了冠服制度,到西周时已基本完善,从此,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以至黎民百姓,衣冠服饰均有了严格的区别。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势发展非常突出和典型,并相应地制定了一套繁褥严格的冠服制度,根据《大清会典》及《清史稿舆服志》的记载,笔者略谈清代帝后官吏冠服的定制和特点。 从避暑山庄博物馆保存的许多实物看,清代帝后及官吏冠服的制做,都是选用当时最名贵的绸、缎、罗、兽皮及金银、珠宝等为料,由最优秀的织绣匠师制做而成,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制作水平。这些冠服既继承了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又带  相似文献   

5.
孫正軍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35-160,400,401
對於《隋書·禮儀志六》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料來源,日本學者小林聰先生提出,其基礎是梁武帝天監二年所頒佈的"天監二年令"。本文考察認爲,隋志記載並非本自梁令,而是以《宋書·禮志五》所記百官印綬冠服制度爲基礎,並補充西晉泰始令及其衍生著作,以及東晉以降至梁初的各種制度變革綜合而成。因此,隋志所記並不能如實反映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由此指出,在利用史料之前,對文本進行史料批判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作業。  相似文献   

6.
分等分类视角中的汉、唐冠服体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步克 《史学月刊》2008,2(2):29-41
所谓中国古代"冠服体制"的变迁,主要是指其分等分类样式及其在历代的变化.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将其设定为"自然分类"、"职事分类"、"场合分等"、"级别分等"等概念,以此为工具来分析历朝冠服及服饰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样式以及冠服体制的表述形式.其结论是:周朝冠服体制特点,主要是"自然分类"和"级别分等"的结合.汉代冠服体制的特点,是其"自然分类"和"职事分类"相对突出;其时冠服的分类功能强于前朝后世,其分等功能弱于前朝后世.魏晋以后,冠服体制的重心日益向"级别分等"和"场合分等"偏转,服饰元素的等级规划日趋繁密.越是到历史后期,冠服之分等的功能越强.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意义,由此种视角的研究可以提供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4,(1)
<正>命妇,是封建社会中一特殊的女性群体,泛指有封号的命妇。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此后,虽经历了数次的改朝换代,但命妇制度始终沿用。明清时期,命妇可以分为内命妇和外命妇,内命妇指宫廷中的妃嫔,外命妇指外廷官员妻、母。有关皇后及后宫嫔妃的冠服在文献中记录系统全面,且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帝后及清代帝后的画像作为佐证,此处暂不做累述。外命妇(下文简称为命妇)的冠服,尤其是礼服在明清两代的史书典籍  相似文献   

8.
衣冠户是学界讨论唐代科举制与社会流动关系的重要论据。一般认为,衣冠户是唐后期对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所在户的专称,享有普通官员户所未有的免役权。会昌五年赦文、乾符二年赦文中有关衣冠户的申禁,被作为这一论点的关键证据。从制度演进的角度重新检视,此申禁是朝廷面对地方官吏构成多样化和赋役体系变化情况,对既有优免制度的补充。衣冠户的主体,是执行优免法令时享有免役权的品官户。相关申禁的目的,是将任职官府、无正式官人身份的前进士纳入衣冠户的范围,而将其他来源的非官人身份的职员排除在外。衣冠户的申禁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不大。它的出现,确定了以户作为差役的征免单位,是宋代官户制度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唐实录》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玉带在唐代才正式出现于职官的冠服制度中,成为朝廷礼仪用带,文献中多有关于当时朝廷对玉带使用制度规定及其具体使用的记载。本文将从玉带使用方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玉带本身艺术等方面,对唐代玉带的社会地位作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连赏 《收藏家》2024,(1):22-29
“复衣冠如唐制”是朱元璋制定明代服饰制度时注重的原则之一,但从明代服饰制度的整体内容观察,其制度内容更多遵循的是“远仿周汉,近仿唐宋”原则,同时,参考辽金元三代服饰制度而制定。本文将以明代帝王礼服中冕服和常服所饰图案为例,说明其内容和使用并非均“如唐制”。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使得各地区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社会的动乱,礼制的解体,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朝时期的墓葬在河北磁县一带相继发掘、清理了10余座,墓内随葬有大量陶俑,仅东魏茹茹公主墓内就随葬陶俑1064件,湾漳北朝墓出土陶俑1500余件0,北齐高润墓出土381件。从出土的大量陶俑的服饰来看,北朝时期的衣冠服制有着自己一定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就河北出土的北朝陶俑的服饰,简析北朝时期的冠服。  相似文献   

12.
以汉末蔡文姬故事为题材的绘画,有好几种,这里只就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卷,谈谈面中所反映的衣冠制度问题。这一卷为南京博物院藏,每拍一图,共十八图,图文对照,传原作于宋代,此系明人摹本。画中衣冠器用,仍大体保存了宋和辽金的制度,姑举以下数点加以说明。 (1) 第三图(卽第三拍,"越汉国兮入胡城"一段)、第六图(卽第六拍,"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  相似文献   

13.
唐妍彦 《神州》2012,(12):17
自由与强制在法律的范畴中是一对基于联系的共生体。公司制度中的强制与自由的关系是建立在人格正当性基础之上的,随着公司法的不断演变和公司制度的完善,公司人格正当性已经从"特许"转变为"效用"再到"责任"。公司的自由性已经受到现代公司的青睐,强制性则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本文就从公司法的自由与强制出发,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强制性对公司本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的华夏衣冠体系里,"交领右祍"是一个很主要的特征。"交领"指领口相叠交,而"右祍"则是指衣服的左领要压着右领。这一讲究主要来自阴阳五行学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左代表阳,右代表阴,这种观念体现在衣冠上便是人活着穿的衣服要阳上阴下(左压右),待人死后所穿的衣服便是阴上阳下(右压左),称为"左祍"。然而,尽管传  相似文献   

15.
大衫与霞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会典》中多处提到“大衫霞帔”为明代贵族女性的礼服。如皇后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黄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龙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皇妃与亲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红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凤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 ,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郡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大红 ,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 ,金绣云霞翟文 ,丝纱罗随用[1]。明代的服饰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礼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远效周礼 ,近仿宋制 ,最后由自己定型。特别是对皇室成员、朝廷命官和…  相似文献   

16.
强制医疗关系是医患法律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且争议较大。笔者由"肖志军拒签事件"引出本文核心问题:我国医疗机构在特殊情况下的强制治疗权及其适用。而我国关于强制治疗权的立法条文简单,观念陈旧,不能完全规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形。在考察和比较了国内外关于强制治疗权的观点及相关规定后,指出我国关于强制治疗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完善我国医疗卫生相关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并分析和探讨如何适用医方的强制治疗权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李俊颖 《沧桑》2014,(2):28-30
与汉族传统的束发不同,满族的传统发式是又剃又辫。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更是赋予这种发式以"削平四夷,定鼎中原"的政治意义,颁布"剃发令",强制汉人剃发垂辫,由此引发了大江南北的抗清浪潮。对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汉族人来讲,衣冠发式承载了太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优越感,清初统治者强行剃发,无疑是要变我风俗、毁我文化。因此,清朝初年,汉族人反剃发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维护民族文化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人数考证问题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的人数,是一个应该严肃考证、同时根据国内已发掘的档案也完全可以考证清楚的历史问题。在研究著述中统计和引用这个数字时,要以较确切的档案文献为据,进行充分严格的考证,而不应犯随意性的错误。众所周知,日本在战争...  相似文献   

19.
读史的情怀     
<正>读史因人而异,因事而为,可以大读,也可以中读、小读。大者资政,中者育人,小者可以省身怡情。读史的情怀,先是开卷有益,次为明辨是非,再而修养自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如是说。鉴者,镜也。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中华民族浩瀚烟  相似文献   

20.
皇子教育历来是统治者所极为重视的,它不仅关系到皇子自身能力、修养的提高,而且与国家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连。清代的皇子教育因兼具满汉两种民族特色而显得与众不同,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家法"制度,即上书房制度。上书房制度以其严格的时间观念与监督机制而著称。康、雍、乾时期的皇子教育对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