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4个民族,在首都河内西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民族类专题博物馆—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它是越南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2017年10—11月,笔者在越南访学期间,有幸参观走访了这座博物馆,其展览内容、展示理念以及展陈方式让人印象深刻。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越南民博)的展陈实践,对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展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2017年新推出的《育才学府革命摇篮》展陈为例,谈谈原创展览与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机互动。原创展览的开展,是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文化遗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博物馆的业务建设,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从而实现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动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民族民俗文物的优势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分析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与观众的关系。其中包括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必须研究观众的缘由以及做好观众研究工作对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是相互联动、互为因果的关系,观众需求是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民族博物馆因其自身的"民族性"特征,在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方面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在形式设计方面应考虑观众的感觉与认知系统,观众的自然特征差异、参观心理与行为特征会影响展览形式与内容设计,观众构成、参观目的与时代变化也会促使展览形式产生新变。本文以裕固族博物馆的布展为例,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隆市,有一座东亚艺术博物馆,它专门收藏东方艺术品,在欧洲同类博物馆中久负盛名。这家博物馆不仅展览自己的藏品,还经常举办亚洲各国的文物展览。近几十年来,几次轰动欧洲的中国大型文物展览曾在这里举行,如1981年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1985年的《中国明清绘画展览》《年画展览》等。这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展览成为德国人民了解东亚艺术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展览架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是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对话的媒介。作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在展览运营过程中,从"使命"到"创造力"等多方面都有值得其他博物馆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使命和品牌战略决定了展览的主题选择和未来方向,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策展机制是维持博物馆使命和品牌形象可持续运行的基本保障;聚焦观众体验和感受有助于打造更具亲和力的展览;创造力是展览团队综合能力的体现,从主题阐释到"沉浸式"氛围的营造,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日本爱知县野外民族博物馆,是一座新落成的专业博物馆.它不仅兼备了“野外”“民族”博物馆的表现手法而且从内容和形式上扩大了野外民族博物馆的广度和深度.1988年笔者访日期间,有幸一睹它的独特风采.爱知县野外民族博物馆位于犬山市今井,在“明治村”的北面.博物馆建筑群掩映在翠绿的树林之中.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一派田园风光,是旅游、休息的胜地.博物馆前区的广场是一个偌大的停车坪.展览分室内陈列和野外陈列两部分.  相似文献   

8.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存在思路保守、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的问题,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办好展览,激发展览活力,是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调动观众积极性、谋求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沧州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其于2021年初推出的《乾坤方圆——沧州博物馆馆藏钱币精品展》的策划过程可知,针对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策展时所面临的展品匮乏、展览缺乏新意、策展过程封闭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打破只展珍贵文物的展览观念,拓宽展品资源选择面;优化展览结构,策划贴近现实生活的展览;开放展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策划;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博物馆策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为博物馆陈列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唐山博物馆作为地市级中小博物馆,在策划临时原创展览时常遇诸多限制,而形式设计作为展览的门面担当,自然成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通过从色彩搭配、展览动线设计、展板排版设计等多个维度对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进行拆解,条分缕析,探索中小博物馆在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方面的新方法、新出路。  相似文献   

10.
黄公达 《东南文化》2023,(1):143-148
近些年来,阐释理论在博物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作为肩负着生产知识和文化传播使命的社会文化机构,对展览进行必要的展览阐释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自身的使命宗旨。当下许多历史、综合博物馆对于展览阐释较为重视,艺术博物馆对展览阐释却关注不足。我们应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阐释,上海博物馆展览“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展览阐释中运用了传播符号学理论,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艺术博物馆可以此为借鉴,从展览阐释的结构、展览阐释的内容、展览阐释的方式这三个角度提高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举办收费展览是国有博物馆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的可选途径之一。在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形势的挑战之下,重新审视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的可行性,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入手,讨论了国有博物馆能否举办收费展览及其对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依托广东省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对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和观众分析,并提出了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2日,"西藏:世界屋脊上的珍宝"展览在美国洛杉矶圣塔安那市的宝尔博物馆开幕。近400位美国名流、文化界人士、旅美华人华侨应邀参加了开幕仪式。这是中国首次在美国展出西藏文物展,因此被美国媒体上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展览。在开幕式上,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展览使美国民众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及现状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情谊,并欢迎美国人民到西藏亲身感受世界屋脊的独特自然景观和藏民族文化魅力。 宝尔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将近70年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策展人的素质与能力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特别是专题展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国际著名博物馆策展人屈志仁先生以"忽必烈的时代"展为例指出:博物馆策展人应同时具备学者、艺术鉴赏家与展览组织者的素质与能力,通晓与展览有关的历史学、艺术史、文化史及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学科知识,组织、协调从研究策划...  相似文献   

14.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启动于1997年,至今历时20年,成功举办了14届,总计评选出精品陈列展览150个。十大精品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的提升。本文拟以从1998年开始评选的第一届(1997年度)到2017年评选的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为例,探讨我国博物馆界陈列展览水平提升的轨迹。主要从陈列主题、展陈理念、陈列形式设计和陈列展览的社会形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免费开放后,为了适应观众数量增加、文化需求多样化等新变化,全国各级博物馆推出了更丰富的文化展览。仅以2010年为例,全国各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超过10000个。免费开放给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也因此呈现出  相似文献   

16.
袁鑫 《丝绸之路》2013,(2):141-14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展览策划引入4I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博物馆运用营销学的现状和基于博物馆学的4I营销理论框架;着重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运用此理论具体分析探讨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博物馆建设质量的核心问题,就包括博物馆的准确定位与其核心业务陈列展览的工作水平。因此,笔者从博物馆定位、展览类型出发,以湖南省博物馆相关个案为依托,对该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讨论了博物馆及其展览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观察并分析民族地区博物馆实践以及文化文物系统、民族系统两套权威统计数据,有助于从宏观的视角评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历史。研究显示,民族地区博物馆发展历史和现状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博物馆起步普遍较晚,但最近20年发展迅猛;二是博物馆种类单一,以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缺乏艺术类博物馆;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民族分布不均衡;四是新型的生态博物馆给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众在精神领域的矛盾与问题日渐加剧,其本质上是文化与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的。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需促进多元复杂社会群体求同存异。在多元视角下,博物馆展览从观众角度出发,强调时间上拓展到参观前后;体验上从观看与行走拓展到多感官、多运动模式。从博物馆角度出发,强调展览主题和视角多元性;展览内容呈现多元开放性;展览策划、阐释和空间推进多元性实践,并进一步讨论展览的主体性问题,促进博物馆在尊重个体差异与文化多样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特展文创产品开发已成为我国博物馆文创工作的重要趋势之一。博物馆特展文创不仅提升了展览活力,也让公众的观展行为与消费行为混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上海博物馆坚持进行特展文创的品牌建设,梳理展览重点,创新产品结构;呼应消费喜好,创新产品开发;营造消费氛围,活用展览延伸;活化文创源泉,满足多元需求;多维度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创新特展IP授权合作模式,基于特展获得海外机构IP授权,并加大自有IP推广力度。博物馆的特展文创可通过科技加持、互联网超级连接、个性化定制和展览外延等方式,连接观众与展览,提升展览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