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本《注千字文》注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字文》自问世以来 ,诸家相继为其作注。其中 ,除李暹《注千字文》存于彼邦日本外 ,其余均未流传下来。敦煌藏经洞亦出有两件《注千字文》钞本 ,本稿就该钞本是否为李暹原注本 ,以及与其相关的诸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善注《文選》版本研究是"選學"研究的重點之一,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文選》李善注與"舊注"之間的關係卻很少措意,一般認爲李善《文選》"舊注"爲李善援引或節引。敦煌本《文選》以其分明的體例,區分了李善注與"舊注",説明李善注底本一些文章原有"舊注"的事實。敦煌本《文選》保存的李善注釋體例,在刻本中卻變得"漫無界限"。李善《文選》注底本一些篇章有"舊注"的事實被掩蓋,這與李善自敍其注釋體例的被忽視、刻本的訛亂及敦煌本《文選》長久湮没密切相關。  相似文献   

3.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刘奉文《文选》李善注(下文简称李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李注对《文选》的传播以及后世选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李注的研究,也已成为选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对李注引书的研究,则是李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善学识渊博,熟...  相似文献   

4.
胡世琦及其《小尔雅义证》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文献》2003,(2):196-206
一 其人其书考信 《小尔雅》虽然早在西汉时就已成书(《汉书·艺文志·孝经家》有著录),但长期以来被《尔雅》的巨大影响所掩盖,关注者甚少.从《小尔雅》问世直到清代这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个人给《小尔雅》作过注,一个是东晋的李轨,一个是北宋的宋成.两人的注解都非常简略,远未能揭示《小尔雅》的隐奥,而且李轨的注传至北宋就已亡佚了.时至清代,注家蜂起,出现了十多种注本,胡世琦的《小尔雅义证》(下文简称为《义证》)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史纲评要》三十六卷,題为"明温陵卓吾李赞评纂,新都宁野吴从先参订"。这是一部从上古直到元代的编年史纲要。作者除罗列了一些历史事件,并用圈、点、线以及夹批、眉批、段后评等方式,对历史事件和有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论。书前有吴从先写于万历癸丑(1613年)的一篇序文。从吴从先刊刻于次年的文集《小窗自纪》收录了这篇序文看,《史纲评要》刊刻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部书的真伪,也就是它是否出于李(?)评纂,却存在着问题。这类问题,本来是可以根据毛  相似文献   

6.
<正>在宋人注宋诗中,南宋李壁所作的《王荆文公诗注》(下简称《诗注》)与施元之、施禧、顾宿合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及任渊所注的《山谷诗内集注》及《后山诗注》,并为宋人注宋诗中的精品。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居士,丹棱(今属四川)人,为宋代著名史学家李焘第六子,于文史之学有良好的修养,《宋史·李壁传》称其"嗜学如饥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朔记》是尤袤《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四种司马光"本朝杂史"中的一种,原为司马光收集整理的北宋以来所传闻、所见闻的历史记录。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辑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壁注《王荆文公诗》补注与庚寅增注中的司马光《朔记》,可知司马光《朔记》为已编年的北宋杂史著作,内容起太祖朝,佚文中最晚的记载有司马光亲历的熙宁四年史事,《朔记》部分内容,是司马光从自己记录的《涑水记闻》中誊录整理并加系年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1)
<正>李贺诗集在宋时已有蜀本、姚氏本、上党鲍本、京师本及宣城本,但多淹留不闻。后世流传广泛的是南宋吴正子本,为明清时期多种刻注本的依据,在古代东瀛也多有传衍。笔者曾查阅日本一些大学图书馆汉籍藏书的多种文献资料,偶得室町写本《李长吉歌诗》及王琦汇解《李长吉歌诗》的批点本,对李贺诗集的校勘释义颇有裨益,现对它们作相应的考述。一、室町写本《唐李长吉歌诗》此钞本封皮蓝色,题签为《李贺集》,书长35.5cm,宽26.5cm。一册,共五卷,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从题录及内容看,应是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的合抄本。钞本目录页右上方有"慈照院"、"梅熟轩"朱文长方印各一枚,左上  相似文献   

9.
<正>一撰写序文,包括诸略的大序与小序,是《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体制上最为人称道的地方。这些序文对研究《汉志》著录的书籍及相关学术问题极为重要。然而,具体到今本《汉志》,《诗赋略》卻是一个例外。《六艺略》等其他五略,皆大、小序俱全,而《诗赋略》惟于最后有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4,(3)
<正>北宋朱长文(1041-1098)编撰的《墨池编》,是继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之后的一部书论丛辑。目前普遍认为《墨池编》共有两个版本系统~①:一为明刊本系统。包括明隆庆年间薛晨刊二十卷续编三卷本(简称"薛本")和明万历年间李时成刊六卷本(简称"李本"),"李本"系据"薛本"重刻,"李本"在"薛本"基础上将二十卷合并为六卷,这为后来的《四库全书》所沿袭,《四库全书》本也属于这一系统(以下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称为"渊本",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4,(5)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过缜密的文献考证认为:王弼注和河上公注成书于魏晋年间,后世的注本皆依这两个注本为范本;王弼注早于河上公注,魏晋以后老子注本虽多少有些不同,但基本上可追溯至同一经本;而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就不同了,从《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九、《史记·货殖传》等引用的老子章句看,今本王弼注也好,河上公注也好,都完全不同于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由此可以推想,今本王弼注和河上公注都可能是依据西汉末刘向校书后的老子经校定范本~①。  相似文献   

12.
日藏平安時期寫本《後漢書》存《賈琮傳》部分文字以及《陸康傳》全文,存尾題"後漢書列傳第廿一"(參《古簡集影》第一輯,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影印,1924年,頁6—16)。該寫卷爲李賢注本,避諱謹嚴,凡遇"世"(五次)、  相似文献   

13.
经过比较楚简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本文认为战国时代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版本的《老子》。帛书本《老子》是战国两个不同版本系统《老子》的拼合;河上公注本自觉地消除了先前两个版本中的矛盾和拼合痕迹,因而它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道家经典的善本《老子》,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书昆  陈彪 《中华遗产》2009,(12):86-99
奢华狂草《千字文》 在辽宁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苑中的奇葩。宋徽宗不善治国,却在诗、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位25年期间,他广罗历代法书名画,经鉴定整理,著录于《宣和画谱》与《宣和书谱》中。他所开创的“瘦金体”,引来不计其数的后来者模仿,影响至今不衰。不过,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这卷笔墨飞舞的《千字文》,还有写《千字文》的纸——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张描金云龙笺。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1)
<正>兹在《浮石禅师语录》卷首发现钱谦益序文一篇,即《浮石禅师诸会语录序》(以下简称"钱序")。此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辑补之《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乃钱谦益集外文。内容涉及钱氏在明末清初的佛事活动和佛教思想,是关于钱氏佛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今将序文录出标点如下:浮石禅师诸会语录序浮石禅师刻《福城语录》竟,请余为之序。既而携李、松陵、广陵诸会语录次第刻成,复以全录序为请。余之序福城录也,举善财南询因缘,谓"师于妙峰顶上,亲见德云,了毕大事";再举文殊采药因缘,拈出师一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诞生的九百周年。为了探讨女词人的生平,近年来济南市博物馆根据她的一生行踪,作了一些考察。考察中的主要收获之一,是在章丘县明水镇西1.5公里的廉坡村,发现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撰《廉先生序》石刻。序文之后,还有清照堂兄李迥的跋语。序文和跋语曾载于道光《章丘县志》(以下简称《章志》)和《济南金石志》(以下简称《济金》)。依据这两篇文字可以确认格非、清照父女是章丘明水人,有助于澄清在格非父女里籍问题上某些传闻的混乱。1981年,笔者曾就这一问题,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易》解《千字文》,把《千字文》分为两部分,揭示了原文作者谋篇布局时法《易经·乾》卦之理,据典索字,以字表经,以使既定千字杂而不乱、缀而成文的良苦用心,对于深入挖掘《千字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发扬其作为蒙训国学教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嘉庆《江宁府志》卷首收录一篇署名姚鼐的序文,学界多认同为姚鼐所作。是文未见于《惜抱轩诗文集》,或为姚鼐佚作。与此同时,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三收录一篇序文,题为《新修江宁府志·序》,二文十分相似。本文简略梳理了历代《江宁府志》的纂修过程,以此为背景对两  相似文献   

19.
《小尔雅》概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尔雅》是继《尔雅》之后又一重要雅学著作,可是迄今还没有现代注本,况且熟悉《小尔雅》也有助于古籍整理,为此本文将对《小尔雅》作概括介绍。 在现存目录学著作中,《小尔雅》始著录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收入孝经家,列在《尔雅》之后,未出作者姓名。至东晋时期,李轨作  相似文献   

20.
《册府元龟》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学、文献学、语言学价值。藉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各本《册府元龟》和《汉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比对获得《册府元龟》引《汉书》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册府元龟》“引文不注出处”的问题。经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归纳出《册府元龟》引《汉书》的五种主要方式,包括合引、重引、改引、补注和存异,每种又分若干小类。引文内容紧贴序文,编排上紧扣“指导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编撰宗旨。引文与原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处理、用字选择等方面。引注文时多引颜师古注,必要时兼引他注。针对每种引文方式或不同的引文内容,均结合实例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