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受到重创,与中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相比,河西地区则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人间乐土.大量中原士大夫避居河西,为保存中原文化成果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为河西地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大力宣导下,儒学在河西一带得到了广泛转播及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儒学在河西地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为以后北魏乃至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历史时间由于对河西地区不合理的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造 成当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后果。为了汲取这一历史教训,在当今大西北开发中,应遵循河西地区生 态环境的自然规律,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开始了它向整个社会传播、普及的历程,儒学逐渐走出上层社会,开始真正融入到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推进儒学思想的大众化,儒士们不断努力,终于探索出如兴科举、撰写蒙书、制定族规家礼等有效途径,并在强化主体、注重导向等方面有所建树。由此传统儒学大众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是西汉王朝防御羌胡的边防要地和经营西域的基地,军屯系统在河西的防卫和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河西出土的汉筒来看,汉代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十分广泛,除戍卒、田卒、骑士外,还有大量征调来的应募士、良家子、谪卒,以及随军家属、私从者、葆子等.  相似文献   

5.
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黄宛峰汉代儒学的兴盛是在汉武帝以后。儒学被奉为独尊,是因为它逐步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过去史学界较多注意的是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实则这种改造在汉初即已开始。活跃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两位著名儒生──叔孙通、陆贾,便是汉代儒学改...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然而只是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于儒家思想或文化的批判,也并非始于新文化运动,但真正从多元的文化观念出发来批判儒家思想或文化也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批判孔子及其儒学,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新文化运动不仅主张中国文化内部"九流并美",共存竞争,反对儒学独尊,而且对西方文化内部的各家各派,持的也是兼容并包、多元共存的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历代 中央王朝及地方政权都重视对河西的开发 与经营。在开发当中,有成功,有失误。本文 通过简评河西开发中的成功和失误,以期 为今天的河西开发乃至西北开发提供一点 借鉴。  相似文献   

8.
独尊儒术思想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浅要探讨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堡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当地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土、石、砖等材料垒筑围合形成的军民聚落。明朝在河西地区设置卫所,大量修筑以防御为主的堡寨。清代大一统局面形成,河西地区军事地位减弱,堡寨的防御功能弱化,形式上逐渐向村堡转变。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堡寨功能的变化,折射出统治者对河西地区经营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刘洋 《神州》2020,(6):17-18
儒家思想包含以“礼治”和“德治”为核心的法律思想。随着古代礼、法关系由分立、对立向合一的演变,中国法律在礼法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了其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权威。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以之为开端,儒家思想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的推动下全面贯注到法律中,对中国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郎官系统是战国秦汉间发展起来的一支庞大的近侍官僚系统,在大一统郡县制确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兴至武帝时期,内外朝格局渐分,作为近侍官僚系统,其职能得到了质的提升和扩展。在武帝以内御外的政治格局中,不仅参与机枢,议决朝政,更承担起构建帝国学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任务。他们对汉代儒学的独尊、不断统合、扩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封建教育的一些主要特点,都在这一时期初露端倪。秦代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汉代教育则体现出大一统的特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经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思想的儒学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王健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  相似文献   

14.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的现实标本,体现了他们积极干政的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西汉子书中,"陈涉"成为西汉儒生反暴政、倡王道的符号,彰显了他们兴儒学、求仕进的愿望。西汉儒生群体对"陈涉"符号的积极诠释,在历史上是一个特例。两汉之际以后,随着皇权的巩固和儒学的独尊,且伴随着谶纬思潮的泛滥,儒生对"陈涉"的认知趋向淡化,直至走向贬抑。  相似文献   

15.
自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学便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政治的主要依据,它通过代代相传,深入到千家万户,有效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巩固和稳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和推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因此,  相似文献   

16.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张骞出使与河西开发○郝树声张骞一生两出西域,一通西南夷,还两度领兵作战出征匈奴,大都与河西的开发和经营有着密切联系。对于这一点,似未引起人们注意,本文试图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张骞初使联络大月氏,是因为大月氏曾经是河西的游牧民族。月氏在春秋初期就已进...  相似文献   

18.
诸子思想的没落,并非秦始皇“焚书坑儒’’所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并非是罢黜诸子百家全部。汉代独尊的是“六艺”经学而不是儒学思想。“经学”的崇尚.不只是在教育的仕进制度上取代了诸子思想的地位,在学术思想文化发展上更是诸子思想消沉的主因。  相似文献   

19.
程朱理学推动了清初伦理道德体系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也在这一过程中于康熙中叶前后实现了自身"复兴"。其标志主要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独尊地位的重新确立,在社会观念上获得广泛接受,以及编纂理学学术史著作热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历来耕牧并举,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并且促成了河西走廊丝路古道商业的发展。河西畜牧业的发展,又与西北军事边防相关联,因而尤为历代中央王朝或地方割据政权所重视。唐五代敦煌畜牧业作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具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