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搞收藏开始于1993年,那年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史料大量刊载,多地报道个人红色收藏事迹,红色收藏热也随之掀起。我想到家里学生时代还有部分毛主席像章、红宝书和红袖标等物品。周末回去看父母,把这些放了20多年的藏品拿了回来,从此开始了收藏之路。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到朋友、同学家聚会做客,都要问一问有没有我要的藏品,让大家提供线索;到机关、单位办事,也留意这方面的有关史料和物品。所以,我的藏品有家里留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流失海外及港台地区文物中最为重要的类别之一,因其数量大、学术性和艺术性强,一直以来为社会和学术界所重视。但中国青铜器流散在海外及港台收藏区域广、藏家流变多,著录信息难以检索,实际上又很难被国内社会乃至研究者所了解。笔者多年来关注流散中国青铜器收藏与研究,写作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为概述目前中国青铜器在海外及港台地区各收藏及展览的基本情况,关注收藏者及其藏品著录、以及基于藏品的研究情况,为读者对流散中国青铜器收藏作一个轮廓性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伦敦、巴黎五六月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虽然受中国内地经济形势影响,中国买家的参与热情有所降低,但成交率普遍比较稳定,未出现中国内地市场同期大滑现象。部分高古青铜器、陶器以高价成交,说明欧美市场仍然是中国高古艺术品的主要交易市场。明清艺术精品有着庞大的华人收藏群体支持,收藏著录清晰的拍品,依然受到竞拍者的争抢。值得重视的是,欧美收藏者极为重视藏品的递藏有绪,特别是收藏于20世纪的艺术品,大部分在欧美市场上  相似文献   

4.
民间收藏是一种文化活动,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藏品市场对于收藏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古代的藏品市场最早出现于何时,因史料匮乏已无从查考.据现有的材料,宋代以前的典籍对私家收藏的记载十分稀少,有关藏品交换的记录更少.宋元时代,藏品交换虽已见于著录,但明确记载经由市场的藏品买卖却仍不多见.而明代中叶之后,藏品的市场买卖开始大量出现,有关藏品市场的描述也随之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起步较晚的宋元明清铜器研究一般而言,铜器收藏特指汉前尤其是三代青铜器,这种特指在中国大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收藏市场形成后才发生变化。由于中国大陆限制青铜器的收藏和流通交易,青铜器收藏甚微,器物稀见,且鲜有人将其列为收藏项目。而中国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以纽约、伦敦、巴黎等艺术品市场上,铜器备受收藏者、古董商、博物馆青睐,屡屡创出中国艺术品交易天价。毫不夸张地说,私人藏青铜器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也因此导致了中国大陆忽视宋元以降中国晚期铜器的收藏与学术研究,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九瑞典一九八六年春,一个令人难忘的大风雪之夜,我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这里的远东古物博物馆,夙以收藏中国文物而复盛名。该馆开幕于一九二九年,当时有由许多收藏家组成的“中国俱乐部”,各家藏品大多陆续转归博物馆。一九七三年,古斯塔夫六世国王的藏品也捐归该博物馆。馆中收藏非常丰富,以我所要观察的范围而论,青铜器和铜镜两类尤为突出。珍品殊难枚举,只能拈取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7.
转让消息     
<正>本人这些年收藏了一些藏品,现需要经济运转想出手一部分藏品,有瓷器(高古瓷器、元明清青花瓷器、彩瓷);钱币(银元,铜钱,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非全套只有单张,第三套人民币);青铜器;铜镜;木雕;字画;玉器;杂项等。还望与众多藏友交流学习,欢迎致电陶先生。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12)
正沂源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6000余件,藏品中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珍品,如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西鱼台遗址与东安故城出土的系列青铜器,东里东村战国墓出土的竹编器物、鞋、玉器等。本书收录了该馆收藏的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200余件,充分展示了沂源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9.
于璐 《收藏家》2012,(12):13-17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冶炼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商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有着明确的出土信息,是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按商王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介绍几件重要的藏品。  相似文献   

10.
张鹰 《中国西藏》2004,(4):61-64
说到收藏擦擦,对我来说纯属一种偶然,就像我从来没注意过自己是什么时候对摄影痴迷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发展的。如果真要追其根源,无非也是出于对西藏文化的热恋吧!起初我并没有收藏的意识,更没有想作什么擦擦收藏家,只是把它作为画画和摄影之余的一项爱好。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的不断增多,我开始对擦擦越来越着迷,而且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擦擦发烧友,甚  相似文献   

11.
<正>在纷繁复杂的藏品中,古籍作为一大门类,已经成为收藏系列中的一个重点。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和藏品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客观性及价值的增长,全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收藏热。但不是所有的古籍都有投资价值,需要深  相似文献   

12.
马希桂 《收藏家》2010,(4):73-76
推荐词:徐展堂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最著名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收藏家。1991年在香港成立"香港徐氏艺朮馆"展品2000多件,以商周青铜器、陶瓷和古玉器为主,曾在全球创设了9座展馆。其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至今影响甚大。徐展堂先生不仅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还是一位热衷中华传统文化、海内外知名的杰出文物收藏鉴赏家。他从70年代中期起,就开始收藏古瓷器,经数十年不断努力、积累,最多时拥有藏品四千余件,分别为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和牙角器等。其中尤以陶瓷器最为  相似文献   

13.
施远  于颖 《文物天地》2022,(12):70-81
<正>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的收藏以序列完整、重宝占优的青铜器、古陶瓷和历代书画最为世人所熟知,其实上博的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2个主要门类,且各个门类中都不乏精品。自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介绍上博三宝的节目播出以来,上博藏品中的织绣国宝——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遂有了广泛的知名度,成为上海博物馆织绣类文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易之 《收藏家》2010,(5):85-92
书画作品收藏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欣赏,其次是增长知识,再次才是保值、增值。一位搞收藏的朋友把他的藏品让我看,我幸而有了一次欣赏的机会,并把我所知道的点滴与朋友一起交流,时平多暇,滥竽风雅,也算是人生一乐吧。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举办的一个藏族民俗文化收藏展览会上,我认识了尼玛江才,他面庞黝黑,身材敦实,为人纯朴热忱,是位有知识的本土年轻藏族后生。他,也是这个藏民俗收藏展的主创人。民俗文化展的藏品丰富,图片精美,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目光,这正是尼玛江才10年努力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参观过西方的博物馆,你不免有这样的感受: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博物馆都收藏有精美的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为多,令行家们惊奇的是许多藏品在国内也很稀见,甚或是绝品。本文便谈一谈海外收藏中国古玉的一些情况。 西方收藏中国古玉较收藏中国青铜器为晚,大约始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最初,除收集北京等地的古董行和玉器作的作品外,更重视“生坑”玉器的收集。三十年代以前,有几批较大的玉器发现,如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玉器坑,河南洛阳金村古墓群的发现等,浙江余杭良渚镇及陕西榆林地区等也都有重要发现。这几批玉器基本都流入了西方,分藏于若干公私博物馆里。零星的发现则无数可计,其命运大致相同,大都落入西方收藏家手中。这些藏品多没有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况的记录,这不仅因为当时国内的古董商对此严格保密,而且收集者最初多是出于美术史而非考古学目的,仅对作品本身感兴趣。因此,追踪它们的确切来源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4,(3):152-154
<正>玫茵堂收藏的青铜器是古代中国青铜器中重要的部分,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收藏的青铜器品种全、数量多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因其多件和多组青铜器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例如,玫茵堂收藏中有中国青铜时代最早阶段——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两件爵、一件角和一面绿松石牌饰1,这是中国海外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类别最多的收藏之一。我们可以将这几件青铜器,放在近年来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的背景中,进一  相似文献   

18.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40年,主业是绘画,但热衷于收藏。在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上,《中国西藏》、《雪域文化》二家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西藏民间艺术藏品展”,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展览,我多年搜集的300件西藏民俗文化藏品首次展示于世人,引起不小的反响,进一步鼓舞了我的收藏热情,此后,我便对收藏走火入魔,一发而不可收。10年  相似文献   

19.
<正>新乡市博物馆前身系平原省博物馆,始建于1949年,1958年改用现名,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该馆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数量和质量都位于河南省市级博物馆前列。藏品包括陶瓷、书画、青铜、玉石、碑帖等种类,尤以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等著称。本文从馆藏文物中精选出宣统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字化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科学化管理的需要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其首要职能就是收藏,并对藏品进行管理。对藏品进行管理不仅要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及损坏;还要建立藏品信息,为科学研究提供便利,以便发挥藏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