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山水风物为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尚与文化特质。他们徜徉于大自然,阅读山水,既可娱情,亦能适志。山水风物也就成为古代文人诗词歌赋与笔墨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山水题材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绘画表现最为广泛的题材。这些文人画家山水画作或"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抑或借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一种娱己娱人的心态。自然山水之景致何时入咫尺扇面,并成为扇面这一独特艺术形制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著名山水画大师白庚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水画作品,作者将西洋画的厚重色彩与国画的水墨丹青融汇一体,将北方山水的苍劲风骨与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显现于作品之中,整套四幅,无不表现了苍虬的松柏,野藤缠绕的古木,红花绿叶,流泉散漫,真是美不胜收。白庚延是山水画家,但其作品却凸显出文人的雅趣;白庚延是文人,但其作品却映现出大家的风骨。白  相似文献   

3.
鉴析一件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既要着重从本幅书画所呈现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方面来进行判定,亦即书画鉴定中常说的主要依据,也要注意辅助依据诸因素,如他人题跋、鉴藏印记、纸绢材质、装潢形制等。对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辨,方能得出具较充分依据的,至少自圆其说的鉴定结论。董其昌的《春山欲雨图》卷,运用这一方法,即逐步得出了较明晰的结论。此幅长卷,纵38厘米,横196.5厘米,水墨绢本,绘江南春山阴雨欲来时的微茫  相似文献   

4.
房智 《神州》2012,(18):55-56
写意境、抒胸怀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内核,且写意是它的最高艺术境界。本文主要从搜集、整理并研究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专门研究古代的山水画史;横向对比研究,将山水画跟山水诗等其他山水艺术有机结合等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山水画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05,(12)
现代杰出艺术大师齐白石(1864-1957年),幼名纯之,字萍生,号白石、木人、寄萍、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北平艺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荣获国际和平奖,1963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齐白石《草虫》长卷最值藏家关注。此卷长465厘米,宽39厘米,约16.3平尺,保存完好、整洁,是一幅精美无比的草虫长卷。长卷共画有姿态各异的草蜢、蝈蝈、蜜蜂、刀螂、蝴蝶、蜻蜓、苍蝇、蟋蟀等工笔虫类91只,设色和水墨均有。长卷前、中、后部分均有白石先生的题跋。长卷卷首有著名画家于非先生所题“可…  相似文献   

6.
2016年5~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平山县王母村一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一座圆形单室墓,由阶梯形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器物30余件,有瓷器、铁器等。据墓志可知,墓主为唐末世家大族博陵崔氏,卒于903年。墓葬中发现了壁画和房形椁室。壁画内容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其中的山水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通屏水墨山水画,填补了唐、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序列的缺环,树立了中国早期水墨山水画的标尺,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房形椁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演变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哈同公路30公里处,便是宾县宾西镇,沿纵贯宾西镇与蜚克图镇的蜚克图河南行约5公里,过卧龙岗陵园,密集的屋舍不见了,平坦的公路远去了,展现在眼前的是截然不同的另番景象:乳沙般飘渺的云雾,屏障般嶙峋峥嵘的峻岭,巨桅般葱茏参天的丛林……幅幅神奇的自然水墨山水画长卷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长寿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8.
赵启斌 《收藏家》2003,(1):12-13
青绿山水、水墨山水与浅绛山水一同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主干,在宋人基础上,元人在浅绛和水墨山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世一再标榜宋元并举,元代之功绩即是指在这两方面的进展。青绿山水虽然不若这两方面的成就高,但也有着相当的贡献。钱选和赵孟颊即是最为卓越的代表,他们在青绿山水画创制上直接继承宋人的成就,发展出新的样式,形成了元代典型的风貌,并直接影响到明清青绿山水画的  相似文献   

9.
画面上峰回路转、舟行溪流、水廓山村、云烟迷茫、一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风光。作者逶迤蜿蜒的溪流山势布局,点、染、皴、擦的笔法功力,甚得元代黄公望等四大家的心法笔意。笔者手头一幅书画长卷,纵约23厘米,宽约495厘米。该书画长卷卷首有名为"铁保"之人所题行书"松江风云"4字,笔力雄浑沉毅、飘逸绮丽,幅宽达65厘米。在铁保落款处旁上下分别押有篆体刻的"铁保之印"及"指挥如意"两枚方章。紧邻铁保所题"松江风云"4字之后,是一宽约260厘米的山水画长卷。画面上峰迴路转、舟行溪流、水廓山村、云烟迷茫、一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风光。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宋僧法常《写生蔬果图卷》,纸本,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全幅画用水墨写生法,或断或续地画出了各种蔬果、翎毛、水族。这种画法,在我们所见到的宋以前绘画中,是一种风格新颖、独具面貌的作品。宋代画家,擅水墨者虽不乏人,但以水墨写意之法,描写花鸟、鱼虫而能形神兼备者,我们现在仅见到法常此画而已(图版肆——陆)。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有水墨、浅绛、青绿等形式,而青绿山水画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4页)美术史一般认为,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青绿山水画为其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青绿山水设色一般使用精制的矿物、植物颜料,其中矿物颜料以胶矾为媒介剂,植物颜料以水为媒介剂。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花青、藤黄为主色,赭石、朱砂、朱磦、石黄、雄黄、珍珠粉、蛤粉、铅粉、  相似文献   

12.
隋代展子虔的画作《游舂图》是中国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卷轴山水画,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本作为背景的山水由人物故事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门独立画科,而且开创了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金碧)山水之端绪,故有“唐画之祖”之称。  相似文献   

13.
张凯 《收藏家》2007,(12):75-78
众所周知,黄宾虹是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书法家、诗人、书画鉴定家和美术史家,他对中国水墨山水有着的承前启后地位和作用。黄宾虹的绘画标识着当时代山水画的最高经典,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沧江横笛图轴》为元人盛懋所作。绢本,水墨淡设色立轴,纵84.2、横46.6厘米。此图所描绘的是一幅江畔秋景。画面远处烟波浩渺,青山伏卧,一派江南平淡幽远的山水景色。近处岸边斜伸出几棵大树,阵风吹过,落叶萧然,惊起的三、五只雀鸟,或飞或栖,自在悠然。树下渔人临风横笛,神情专注而气韵幽雅,远远望去恍与尘世相隔。  相似文献   

15.
杨亮 《丝绸之路》2011,(8):96-97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性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合称。他们在元代异族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下,在动乱频发的社会里,隐居泉林,寄情山水,在继承前人传统山水画及理论的基础上,把强烈的个人情感借助山水画传达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萧瑟、孤独、清冷、宁静且远离世俗的意境,表现了那个时代文人无可奈何的心情。"元四家"的艺术实践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并且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追求意境、寄托情思的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胡蔚 《收藏家》2022,(1):59-64
<正>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在继承前代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使山水画得以长足发展。初期赵孟、钱选、高克恭等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中后期的元四家,以或萧散、或厚密、或雄劲、或简逸的艺术手法,把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元代其他山水画家如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盛懋、陆广、方从义等人,皆有一定成就,共同促进了元代山水画的繁荣。四川博物院藏有一幅元代唐棣的《携琴远眺图》(图1),具有典型的唐棣山水画的特点,可以从中一窥李成、郭熙一派在元代发展的面目。  相似文献   

17.
云起图     
王英  陈石 《贵阳文史》2014,(4):F0002-F0002
正古人有凡写山水必先写树之说。《云起图》树法轻柔不弱,表现了云林山水的神韵之美,山峦笔墨自由而丰富,清逸的水墨渗化、高低渲染控制得心应手,似秋雨后烟雾缘绕的意境美跃然纸上。没有嶙峋峻峭的山石,却把润泽的流动感及空间虚实层次自然地融合。有人说过山水画是个性情感的延伸,就如同这云起图的阔远开放。  相似文献   

18.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构图清雅的山水画。一个依山傍水的去处,几片浮出水面的小洲,绿草如茵,伸向远方。山麓一片林木,苍松翠柏,生机盎然;柳枝低垂,迎风摇曳。树旁水面耸起一座方形亭阁,下承高柱,上覆茅苇,依山傍溪,饶有水乡风味。对面沙洲一侧,一老人隐身垂钓。远山层叠,山下林木茂密,勾画出一幅山林隐居景象。这就是明朝遗民张怡的水墨山水——《溪山图》(图版捌:1)。画的右上方有题记七  相似文献   

19.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博物院藏有黄公望的一幅山水真迹:《水阁清幽图》(轴,纸本,水墨,104.7×67厘米,见下页图)。此图描绘山脚下丛树围绕一滩水濑,临水房舍三四间,中景为一平台被岚气与近境隔断,远处则绘一主峰向远处延伸。全幅气象挺拔、清润,是夏日碧木浓郁、湿润的景色。此件作品作于至正九年,上有黄公望题跋:“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