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夏以兴庆府(今银川)为都城,都城之内是否建有宫城(包括皇城),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不过目前中外研究西夏问题的学者并没有就此发表过专文。本文主要利用宁夏地方志资料,试图对西夏宫城的有无和具体方位及其规制发表一点初识,以供方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夏文学中的"辩"与敦煌文学中的"唱辩"一脉相承。本文通过对《贤智集》中首篇《劝亲修善辩》的全文译释,向人们展示了西夏说唱文学中"辩"这种文学体裁,以期为研究宋初之后说唱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夏中后期的权官问题展开探讨,主要讨论了西夏时期权官的类别,主要有“权正”、“权正统”、“权小监”、“权检校”、“权都案”、“权案头”、“权正首领”、“权首领”八种,西夏时期的权官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西夏“权官”涉及文武,但以武官体系为多;第二,西夏“权官”的选派须遵守严格的资序。  相似文献   

4.
来西藏四年,拉萨关帝庙从外边也不知看了多少回了。每次路过德吉路口,都能望见那一片绿树掩映中的绿瓦黄墙。但越是容易见到的,越不容易生起赶紧游览一番的冲动——就像我在北京呆了20多年,至今还没有去过香山,因为总感觉会有机会去,不急在一时。  相似文献   

5.
艾冲 《西夏研究》2022,(3):74-80
辽朝在其西南边境配置以“威塞州城”“金肃州城”“唐隆镇城”为代表的重要城镇及其他城邑。其所构建“障塞”或“边城”防御工程自然分布于上述城镇所在地带。金肃州城即今达拉特旗南缘康家渠村古城,唐隆镇城即今准格尔旗南部纳林河古城,威塞州城即今包头市九原区的敖陶窑古城。据此推论,辽朝“障塞”延伸于今准格尔旗纳林河古城西侧、今达拉特旗康家渠古城南侧的东胜梁高地,并向西北延伸,随着辽夏边界的弯曲而转向北方,抵达与今包头市九原区的敖陶窑古城相望的黄河南侧终止。在达拉特旗南部与东胜区接壤的地带新发现一道古代长城遗迹,应该就是辽朝新建的“障塞”;而从南自今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纳林塔村、北达今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敖包梁村的古长城遗迹,应是辽朝在战国秦长城基础上予以修复而利用的“障塞”局部段落。  相似文献   

6.
西夏军队的基层组织为"抄","抄"有"正军"和"辅主"。正军大致相当于军抄的首领,辅主相当于军抄的副首领。在军抄中辅主的地位要远远低于正军。  相似文献   

7.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核心内容,在澄清吏治、维护政治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夏的监察制度是在中国监察制度日趋完善、严密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在一些制度方面体现出了本民族的特点。本文试就西夏的中央、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作用等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夏丝织品的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出土了一批西夏时的丝织品,质地有绢、绫、纱、罗、织锦等;工艺有绣花、补花、印花、锁边等。其中有一块残长50cm、残宽40cm素绢包巾。墨书三个西夏文字,我们先在墨书的局部做了点滴试验,进行了固色处理,采用了无水有机溶剂,去除了色素沉淀物、污迹,终于恢复了包巾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9.
同敏  许鹏 《西夏研究》2020,(1):59-63
以往学界认为有关西夏汉文文献中的"头项"意为"头领、首领",也是西夏的一种军事组织,这一认识并不准确。传世汉文西夏文献中的"头项"乃是"头绪、种类"等义,而西夏文文献中的"头项"则是"事宜、事项"的意思,可以用作"同位语"。同一常用词在夏汉文本中词义的不对等,说明西夏语在词义衍生的思维模式层面与汉语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若干年来,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佛教是西夏"国教",更有甚者,认为藏传佛教也是西夏"国教"。这一观点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国教"?二、什么是藏传佛教?三、藏传佛教何时传入西夏?解决所谓"国教"问题,就得把这三个问题厘清。本文讨论什么是"国教"问题,并分别就佛教不是西夏"国教",藏传佛教更非西夏"国教"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所谓"国教"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所见仓库名称及储藏物的耗损率分析,认为西夏存在一类以生产管理为主要职能的特殊"库",它们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官营生产经营机构。西夏将几种不同类型的机构简单归为"仓库",反映出当时仓储、物流管理尚处于相当落后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孙颖新 《西夏研究》2020,(2):118-118
李范文《夏汉字典》第2323号“■”■1字条所列义项有三:①孝;②柔;③葵。⑴其第一义项以《掌中珠》“孝顺父母”及《华严经》“以孝治民”为证,第三义项以《掌中珠》“葵花”为证,唯第二义项但引聂历山《唐古特语文学》卷一第249页及卷二第57页所出“柔和”一解,于义不明。  相似文献   

13.
楼婷 《北方文物》2002,(2):27-28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茫茫沙海之中,有一个沉睡了1600年的神秘王国,它就是尼雅古国,历史上名为“精绝”。它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其一“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的小国。废弃于公元三四世纪。……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8月,我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肖教授组织的远赴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的考察活动。此次的考察路径,对我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实地踏勘被称之为"最北方的汉式宫殿"。对于这座特殊的汉式宫殿,我早有神往之感。8月13日,我与李肖教授、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党社教授等人到达哈卡斯共和国(哈卡斯人居住地地区,在苏联时期是哈卡斯民族自治州,1991年苏联解体前改为哈卡斯共和国)米努辛斯科"地方志博物馆",专程前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当时资料极端缺乏的情况下,笔者有幸看到了《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撰文对“两碑”(一为元吴大庆三年(1038年)《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一为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铭》,简称《承碑》)进行考证,论述了“两碑”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莫高窟第409窟、65窟和榆林窟第39窟的开凿年代提出了新的认识。作者根据对莫高窟第409窟回鹘文题记的解读,对该窟重修于西夏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该窟是西州回鹘阿厮兰汗在敦煌重修的洞窟;根据对榆林窟第39窟回鹘文题记的解读,指出该窟亦是西州回鹘皇室成员或达官显贵在敦煌开凿的洞窟。以上两个洞窟的重修和开凿年代都为北宋末年。此外,作者根据莫高窟第65窟存留的西夏文题记及与重修壁画间的层位关系等,提出了该窟重修年代不是西夏初年而是北宋末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西夏早期翻译佛经有回鹘僧人参与,但学者至今不能证明哪部佛经是在回鹘僧人主持下译出的。文章指出在西夏译《无垢净光总持》的一个抄本里存在西夏语不送气清声母字和汉语浊声母字对音的特殊现象,这恰好是回鹘文音译汉语的特点。在传统史书基础上猜测的"回鹘僧译经"一事或许就此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8.
“联辽抗宋”是党项拓跋贵族在建立西夏政权的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它对于壮大拓跋势力,巩固和发展西夏政权,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唐朝末年,拓跋首领思恭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后,拓跋贵族便一直领有夏(治今陕西靖边北)、银(治今陕西米脂)、绥(治今陕西绥德)、宥(治今内蒙古鄂托克东南)4州之地。北宋初年,  相似文献   

19.
20.
刘铮 《四川文物》2015,(2):48-53
"唐伐西夏"一事见于多种传世文献。此处的"唐"、"西夏",即陶唐氏、夏族。"唐伐西夏"发生于大禹之时,地点在陶寺遗址,最终以夏族的失败、陶唐氏的胜利而结束。战败的夏族迁往晋南夏县一带并以安邑为都。获胜的陶唐氏赶走夏族后,因陶寺残败无法继续为都,便又返回"大夏"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