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瓷器是继宋代瓷器生产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设立了御器厂,专门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从而刺激了瓷器生产向精良巧制的方向发展。 明清时期,为保证藏、蒙地区的安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笼络藏、蒙上层集团的措施,如宫廷推崇流行于藏、蒙地区的藏传佛教,使藏、蒙地区的僧侣和贵族归顺中央,以达到稳  相似文献   

2.
正重华宫始建于明代,位于北京故宫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弘历成婚后迁居于此。弘历登基后,此处作为龙潜旧邸,升为宫,名重华。自乾隆八年开始,重华宫是每岁新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在重华宫进行茶宴联句、联系感情的场所。重华宫三进院落,分别名为崇敬殿、重华宫和翠云馆,现原状陈列瓷器38件,器物烧造年代集中于康雍乾三朝。按照其功能可大体分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6,(12)
正故宫博物院藏琴36张,其中宋琴9张。本文根据《故宫古琴》、《蠡测偶录集》的记载,对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琴、"玉壶冰"琴、"玲珑玉"琴、"清籁"琴、"海月清辉"琴、"奔雷"琴和两张"仲尼式"琴,共9张宋琴进行梳理和分析。1.万壑松琴仲尼式,北宋制作。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8.6、额宽19、肩宽  相似文献   

4.
林欢 《文物》2015,(4):59-67
<正>扎卜扎雅木器是清代宫廷木雕工艺文物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器形通常为木碗,偶见木盘。通过清宫档案的记载可知,这类木器产于西藏,作为贡品献入朝廷。现存实物多为乾隆朝木碗,旧藏于乾清宫、宁寿宫、中正殿、碧琳馆、六品佛楼、景福宫、养心殿、永寿宫、景山寿皇殿、热河行宫等处。本文拟就故宫博物院旧藏的四件扎卜扎雅木器精品进行介绍,并对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0)
正13.宋代井陉窑银锭形刻花卉纹枕长20.5、宽12、高11厘米。枕呈"■"形,枕面中心微凹,两端上翘,周壁直立,左右两侧各有一气孔,平底无釉。枕面周边绘双线边框,中心戳印折枝花卉,四周为连续卷叶图案。立壁左右模印相同的鹿纹,前后模印相同的缠枝菊花纹。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是长寿、吉祥、坚贞的象征,为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图13)。14.金代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长30.5、鼓面直径12厘米。该鼓两端粗、中间细,中空,通体施酱釉,两端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6,(9)
正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瓷器诞生于约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一般称其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河南博物院藏138件钧釉瓷器的分类整理,基本勾勒出金元时期河南钧瓷的面貌,以期为河南钧瓷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藏品及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单色釉瓷器继承了明代单色釉瓷器的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仅从瓷器制作工艺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国单色釉陶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瓷器由于施加在釉料中的成分不同,最终烧制出的颜色会有很大差异,如:有些釉里面含有特定比例的铁元素,这种釉烧制后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南京博物院从天津征集到一件明万历官窑黄釉宫碗(图1)。口径17.5厘米,侈口、弧腹、浅圈足,通体施正黄釉。造型端庄、釉色纯正、为典型的御窑宫碗。底书"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六字双圈款(图2)。黄釉瓷器在明代是皇家的专用品。每年皇帝祭祀地坛要用本朝制作的黄釉瓷器。明朝宣德年间出现一种口沿外撇,腹部宽深,外观端重而又实用的碗,因多为皇宫所用,故称作"宫碗"。这种优美的形制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无论造  相似文献   

10.
笔者供职的西安博物院藏有玉器近万件,玉带钩是其中较为精美的一个类别,本文将我院所藏玉带钩选择数件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相似文献   

11.
高雪 《收藏家》2010,(7):45-48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瓷器在整体上达到了新水平。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产生于这个时期,同时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也各领风骚,烧制出风格多样的产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了满足各阶层物资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宋代瓷器的样武之多,亦远远超过以往。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中,即有部分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文物天地》2023,(5):54-6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200余件传世清代玻璃器,以清中期制品所占比例最大:通过梳理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官造玻璃器藏品,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搅玻璃、戗金与描金玻璃、刻花玻璃和点彩玻璃七个品类,集中反映了清代玻璃制作的精湛技艺和清代帝王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了清代中期官造玻璃器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繁昌窑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皖南丘陵地带,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繁昌历史悠久,古称春谷,两汉建县。繁昌窑遗址分布在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山坡上,主要包括南部柯家冲和西郊骆冲一带,其中,以南郊的柯家冲窑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是繁昌窑的中心窑址地区,代表了繁昌窑制瓷的年代范围和器物的总体特征[1]。由于繁昌县本地就蕴藏着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藏杨宁史旧藏饕餮纹簋,纹饰风格朴素,器耳极具特点。基本相同的器物还发现4件,其中2件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考古文化背景。该器时代为商末周初,可能铸造于今京津唐地区,或属围坊三期文化之遗物。X光照射显示簋内底有铭文10字,但进行了掩盖处理,经分析可知铭文系伪刻。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6)
<正>单色釉瓷,顾名思义,指着单一色釉的瓷器,又称"纯色釉"、"一道釉"。以釉药的呈色作为装饰的瓷器,由于釉内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绿釉、黑釉、蓝釉、白釉等。故宋代的五大名窑器均属于单色釉器的范畴。单色釉器的烧造自宋窑之后稳步发展,至明代中早期已有了骄人的成就,创烧出永乐甜白、宣德宝石红,弘治鸡油黄等名重一时的釉色。到了清三  相似文献   

16.
王建芙 《收藏家》2012,(2):52-54
挂门神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过大年习俗。传说唐太宗经常在睡梦中受到鬼魂的惊扰,就派手下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把守大门,非常有效,于是便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后世仿效沿袭,广为流行,称为门神。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相似文献   

17.
殷安妮 《收藏家》2013,(3):68-70
广绣是广州地区地方名绣,历史悠久。与潮州地区的潮绣一起构成了具有岭南文化鲜明特征的粤绣。广绣与潮绣的产生和发展同处于岭南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其艺术特点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特色,共同特点是构图设色的鲜艳,针法的丰富多变,题材的广泛和构图的丰满。但是广绣与潮绣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刺绣原料的选择上,潮绣的刺绣取材,在色丝以外则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金银线,亮片,绫片、棉花、彩珠、孔雀羽等,从而使绣品更具富丽、华美、立体的特点。潮绣的绣材也决定了它使用的针法,像金银线、亮片、彩珠这类材质,刺绣时多数只  相似文献   

18.
<正>金代陶瓷,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它是在已取得很高成就的五代与辽、宋陶瓷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自己的时代特点的,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金灭辽后,即据有辽代的各个窑场,如辽宁辽阳江官屯窑、抚顺大官屯窑等,都归金朝所有。可以说金代的陶瓷,实际上是包括了中国北部的所有窑场,形成了北中国陶瓷世界的局面。金(1115-1234年),是我国少数民族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和北方灭辽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金代陶瓷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迁燕以前属前期,迁燕以后为后期。前期陶瓷继承了辽瓷系统,产品绝大部分是日用粗瓷,主要有白瓷、黑瓷和酱釉瓷等。除了少数白釉黑花瓷器,绝大部分没有花纹装饰;器形不规整,朴拙,胎骨厚重而色杂,烧结程度不高。金后期是指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9,(11)
<正>墨彩瓷器是指以黑色彩料为主,兼用矾红、金彩等彩料,在瓷器上绘画,再经烤炉二次焙烧而成的瓷器品种。墨彩是清代瓷器的常见装饰手法之一,出现并成熟于清代雍正时期。其绘画根据画面的需求,用彩可浓可淡,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效果十分接近,故又称为"彩水墨画"。关于墨彩瓷器出现的确切时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1664?1741)在1722年的一封书信中,为我们提供了景德镇墨彩瓷器烧制的难度和烧制成功的时间:"他们曾试图用最好的中国墨来绘制花瓶,但没有成功,瓷器烧出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4,(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型玉雕人兽像,有学者提出属红山文化作品,并称之为"红山文化玉祖神"。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河梁遗址群中没有与这件玉雕人兽像同类题材的玉器及其他器物,就连玉雕人兽像上的一些主题纹饰,也不见于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通过对这件玉雕人兽像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不属红山文化玉器,而应是距今4000~3400年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