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扇面画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扇子的实用性与书画的观赏性巧妙地结合,既提升了扇子的品位,又赋予日常生活用品独有的情趣和文化内涵。相较于长轴大卷,扇面画实属小品。而恰恰因为这一点,艺术家们反而得以无拘无束、自如挥洒的发挥,尽情地在扇面之中表露出真实性情,将其最真实、最生动的艺术品格引于笔端。扇与书画何时结缘,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早期扇面是由实用品演变为艺术  相似文献   

2.
一、扇面画的时代风格及特点 千百年来,扇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扇子在他们手中,与其着装相辅相成,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把玩之物。扇子,或承丹青,或载翰墨,扇骨雕刻巧夺天工,所以小小的扇子浓缩了诗、书、画雕刻各种艺术形成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缩影。  相似文献   

3.
张运  王志强 《收藏家》2013,(5):11-16
2013年3月29日,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扇面书画专题展。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扇面中遴选了90幅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单元。现场还设置了“扇子简史”和“古代扇子的形制与演变”图文展板,配备有“明清扁面精品赏析”的视频演示,参观者可以凭借这些内容更加深入地品读、赏鉴明清时期的扇面艺术。  相似文献   

4.
孔瑛 《丝绸之路》2012,(12):98-99
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本文以沈周山水扇面为赏析对象,描述了沈周画作的绘画风格及画中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陈斐蓉 《收藏家》2012,(7):49-56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经由最初的实用品发展到纯艺术欣赏样式的,唯有扇面书画。扇面书画载体独特,形制别样,轻巧便捷,十分适用于文人雅士之间的礼尚往来,因此受到历代书画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张升余 《人文地理》1989,4(3):41-43
扇子起源于我国。扇子的历史悠久,汉代班固曾咏扇"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道出扇子驱暑的功能。汉代长安的巧工丁缓曾发明七轮扇,一人转动,满堂纳凉(见西京杂记)正如今天的电风扇原理。三国时,诸葛孔明手持羽毛扇指挥三军作战;晋时书法家王羲之题字于扇,使扇子以华丽的装饰成为艺术品。扇面诗画作为一种艺术为历代名书画家所喜爱,继王羲之后还有苏东坡、赵佶、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都留下了不少佳作。  相似文献   

7.
饶胜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0-62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扇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的重要形制,尤其兴盛于明清之际。扇面作为传统文人艺术载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交往,这其中有文人之间的"以文会友",也有职业画家与文人之间的社交性艺术。本文将以山西省介休市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绘箑联珠》书画册页出发,梳理其中的内容,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明末至清中期文人社会的社会交往与自我价值的强调。  相似文献   

9.
<正>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扇面绘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其精致、小巧、独到的绘画形式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备受人们珍爱。本文以舟山博物馆藏扇面为例,从清代扇面绘画的题材内容、构图艺术、情感传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清代扇面绘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庭顺 《收藏家》2000,(10):22-27
异彩纷呈的书画扇面折扇扇面的质地一般分纸本、绢本两类(这里不讨论象牙、檀香木等工艺扇),而各自又可分素面、色面两种。扇面上还可作泥金、泥银、洒金、洒银、暗花等装饰处理,有些书画家喜用此类扇面,使书画扇面更加富丽堂皇,熠熠生辉。在折扇扇面上加以书画装饰,据文献记载始于宋代。北宋王禹玉《华阳集》中“赵模墓志铭”载,赵模前往契丹报聘,席  相似文献   

12.
苏东军 《收藏家》2008,(8):82-84
扇面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制,因其独特性,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尤其在明清之际甚为流行。书画扇面强调以小见大,扇面创作被认为是艺术创作中带着镣铐的舞蹈,对作者的要求极高,也最能展现一个书画家的才情功力。现择取佛山市博物馆藏有的几幅明代金笺扇面绘画,与同好共赏,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苏岩我国扇面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它糅文学与书画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透过小小的扇面,可以看到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河南省博物馆所藏明代绘画大师沈周的《涧水村居图》和清代著名书法家王锋的《殷生·小园子贴》...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2016新年的钟声,"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扇面邀请展"拉开了汤湖美术馆新年展览的序幕。50位中国画画家,以精心绘制的厚礼——百幅扇面迎接新年的到来,展览在突显扇面画艺术笔墨菁华的同时,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景的祝福。扇面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形式,有圆形团扇和折式折扇等多种形式,集艺术鉴赏与生活实用为一体的独特形式深为历代民众所喜爱。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扇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种器物。我国的扇子起源甚早,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五明扇,舜作也。”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而作五明扇。其所以称“五明”,《史记·项羽本纪》称舜为重瞳,是有四明,得贤如得目,“五明”之意大概取于此。其说虽不足信,但可知早在传说时代扇子已经出现了。商周之世,扇子形制已备。西周时已有天子用的“仪仗扇”,并且已有“画扇画”的艺术创作。魏晋以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多喜为扇泼墨挥毫,使扇子成了一种艺术品。《晋书·王羲之传》有羲之为卖扇老妪题字于扇,遂竞卖一空的故事。唐代以后在制扇子扇面的质地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诗歌的老舍,对戏剧、相声等艺术也很内行,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馆》和《龙须沟》等。老舍不仅才学好,人品也高。他与人为善,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凡夫走卒,他都真诚待之。因为他对戏剧有研究,又爱书画和收藏书画,故而曾与一些能写善画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交往甚厚。在诗酒唱和间,他常请艺术大家挥毫,并收集了数百把扇面。“四大名旦”中,梅兰芳、程砚秋和尚小云的作品他都有,唯独只缺荀慧生的。后来在一次召开戏曲会议时会到了荀慧生,他就提出请荀为他画一幅画,荀答应后立即画了一幅仿元…  相似文献   

17.
扇子本是人们用作祛暑气的纳凉工具.后来经过文人士大夫于其上施以墨趣.或经艺匠的巧雕细琢.遂成为人们置于手上把玩的艺术品。扇子也曾是文人的名片,当年文人雅士出人社交场合,折扇为必带之物,聚会时大家先从玩赏扇子开始,通过扇面的精美、扇骨的精妙、扇套的精巧,来表明各自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扇子近乎面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艺术特质的扇子,渐渐上升为“古董”,除了有保值审美、祛暑之功能外,又添加了投资增值的功用,人们对扇子也就越发爱之不可释手。  相似文献   

18.
东方大观     
《收藏家》2012,(5):89
北京东方大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于5月17日携近700件拍品首次亮相市场,总估价约合2亿元人民币。大观此次首场拍卖会将主打书画,且内容囊括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明清墨迹、明清扇面、民国风等,名家力作迭出,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书画同源”之说在中国书画界早已形成共识。作为两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研习过程中如何理解并运用同源的理论,互相吸取养分,增进书画之技艺,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书法与中国画在工具、笔法、墨法、体类、章法等方面的分析,力求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能有机结合两种艺术,达到技术与艺术上的互补与互助。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一门书画——关于郑板桥研究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其诗、书、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不仅名冠当时,而且越来越为海内外研究者与鉴藏者所瞩目。 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人们多只领略欣赏板桥艺术,而对他的亲友及后人的书画造诣极少了解,一些史实也不甚了了。本文作者之一徐石桥,现首次公开发表其家传的八件真迹——板桥书诗赠徐母蔡二姑母大幅中堂、板桥八分书扇面、板桥之舍弟郑墨手迹、板桥从孙郑銮书联、桥板玄孙郑恩源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