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澄泥砚工艺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澄泥砚与我国著名的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端、歙、洮均以天然石料雕琢而成。独澄泥砚以泥为之,非陶非石,又类陶类石,光溢似漆,扣之铿然有声,触手生晕,坚润益墨,唐人评砚以为第一。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并辅以实验,对證泥砚工艺的渊源及沿革作一初步探讨。一溯源澄泥砚的创制,与陶、砖、瓦砚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汉代已有十二峰陶砚和直颈单龟陶砚等。自汉以降,直至唐代,陶砚都占有一席之地。但陶砚品质不佳。后世所见,有的质地松软,也无使用痕迹,估计为殉葬用品;有的虽有使用痕迹,但质地不够致密,硬度较低,吸水率较大,难称佳品。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芙蓉溪畔的龙尾山又名砚山,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产地。由于婺源县在隋、唐以至宋代早中期都属歙州管辖,唐、宋时代又有以州名物的习惯,因此县境龙尾山所产之砚亦称歙砚。婺源人民十分重视地方文物的收藏,龙尾山一带的农家几乎每户都藏有一两方古砚。其中歙石石品陈列室所藏三砚,无论是砚石之纹理还是式样以及制作工艺都十分精彩,不失为研究宋代歙州砚史的重要资料。故撰文介绍并略作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3.
邓昭辉 《收藏家》2003,(11):53-55
平板砚,亦称砚板,即是将开采出来的优质砚材加工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或者天然随形等,砚面磨光,底部削平,不加任何装饰性的雕琢,甚至连墨池。墨堂也不开,这种砚不能研墨,自然也就谈不上实用。而是专门供收藏家、书画家鉴赏,评判品评砚石之优劣用的,大约在明代就有不少文人雅士开始以端石等优廷砚材进行制作平板砚,十分美观耐用,尤以美妙绝伦的石品花式闻名,如龟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以及奇特的石眼等等。文人墨客在摩挲品评之时,文思泉涌,意味无穷,故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5.
漫话澄泥砚     
漫话澄泥砚阎景龙在中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洮砚、歙砚均以砚石上乘而身价百倍。唯独澄泥砚以泥为料、制作工艺独特而跻身四强。澄泥砚原产豫西黄河岸边诸地,唐宋皆为贡品。宋李之彦《砚谱》载:“虢州(今河南灵宝市)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足证中原砚文化的历史辉...  相似文献   

6.
孙秀云 《收藏家》2011,(9):47-50
天津艺术博物馆素以珍藏佳砚而著称于世,在藏砚界有"半壁江山"之誉。所收藏的历代古砚质地名贵,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雕刻精湛,多为世间珍品。如造型古朴的宋砚、温润如玉的端砚、奇姿异彩的歙砚、质地优良的澄泥砚,以及清代名家学者隽铭收藏之砚等等。  相似文献   

7.
郑寒,安徽歙县人,黄山市屯溪区政协委员,当代著名砚雕家。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项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中国砚雕大师。  相似文献   

8.
说砚     
一、溯源千余年来,对于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如宋人米芾所著砚史、高似孙所著砚笺、唐积所著歙砚谱都能探讨入微,鉴别精密。自宋至清,这类著作不下五六十种。虽然米芾在他所著的砚史里,开头就说"器以用为功",形式工拙,在所不计。但事实上砚的美术价值有时甚至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流传有绪的名砚,被当作艺术品中的瓌宝。  相似文献   

9.
山西名砚     
《沧桑》1993,(4)
绛州澄泥砚绛州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砚”(绛州澄泥砚、广东高要县端溪石砚、安徽歙砚、甘肃临洮的洮石砚)之一。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为泥砚。绛州澄泥砚以汾河下流的澄泥为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制成。生产澄泥砚要经过采泥、过滤、沉淀、制坯、烘干、雕刻、烧成、细腊、刨光等九道工序,每道工艺都有严格要求。泥要放在绢袋中,经漂洗淘澄,取沉淀的细泥。绛州澄泥砚图案美观,造型古朴大方,坚  相似文献   

10.
王团华 《南方文物》2011,(4):197-198,4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内阁文库旧藏明崇祯刻本《香雪庵美人镜》,是一部极为稀见的晚明砚学著作。本文首先考察该书的版本情况、作者生平与内容结构,并分析其在明代砚学和古砚遗物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美人镜》的内容深受明代流行的鉴赏类文献的影响,对研究明代的砚文化与士商阶层及其休闲消费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竑 《文物天地》2021,(4):74-79
文房四宝中,砚因其珍贵恒久的质地和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工艺于一身的特点,受到文人、艺术家和权贵阶层的重视和喜爱,文人砚应运而生。“文人派砚雕指的是文人自己操刀雕琢砚,或由文人自己设计,别人所琢之砚”。宋朝时,“镌刻砚铭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名贵的石砚都要镌文”[2]。“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砚的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以及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诸方面。题铭的书体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3]。  相似文献   

13.
艺斋瑰宝──洮砚薄满红,王清贵洮砚又称绿石砚。别称"鸭头绿"、"鹦哥绿"、"绿漪"、"风漪"。它与端砚、歙砚并称中国三大名砚。洮砚石出产于我国西北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域。位于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境内,因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石料又濒临桃水,洮砚便...  相似文献   

14.
今湖北沙市为明代江陵县辖镇,是明代首辅张居正的家乡。他死后归葬于今沙市西北荆沙大队张家台。虽然他的墓陵在文革中已遭至破坏,但至今仍尚保留有珍贵明代文物和碑刻资料。现将张居正遗存下来的主要文物——端砚及其墓葬有关的史迹分别简述如下: 一、张居正之砚沙市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首辅张居正端砚,是一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砚,此砚正方形,长30.2厘米,宽30.2厘米,厚4厘米,石色苍黑。砚面额二龙戏珠,左右两边龙身盘绕,并刻有卷云花纹。砚的下边刻有  相似文献   

15.
正砚,亦称为研,在文房四宝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中提到"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古代曾有"以文为业砚为田"的说法,更多的文人墨客视砚台为知已好友,形影不离,并赋诗赞咏。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就在其《砚山行》中赞誉歙砚"不轻不燥禀天然,  相似文献   

16.
白芳 《收藏家》2004,(3):61-64
端砚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和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与山东青州砚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位居第一。因其产于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故有此名。端砚以老坑历史最长,石质最好,有“磨墨不滞,易于发墨”,“发墨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①的特点。古时文人雅士竞相在砚上镌诗题铭,点画勾勒,遂使一方顽石,成为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由于古人刻砚格外慎重,“必使砚与人并传,文与字兼绝,加以刻工精妙,斯可以铭”②,因而研究端砚铭文不但利于我们认识端砚自身具有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对了解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一定裨益。本文试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有铭端砚入手,分类爬梳,以观其意。  相似文献   

17.
罗扬 《收藏家》2006,(4):25-3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中,有20件(套)文房四宝精品曾经在1991年举办的《故宫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大展》中参展,其中有笔4件,墨6件(套),纸2件、砚8件。如果按年代排列,唐代文物1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文物6件,清代文物13件(套),都是国家二级文物。这20件(套)文房四宝精品分别是顾铁符先生捐献的唐代端石风字砚、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漆堆黑云纹笔、尹润生先生捐献的明代八吉祥墨、张子高先生捐献的明代方于鲁款文彩双鸳鸯图墨、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端石正德六年款石几砚,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端石雕牛望月砚,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拨…  相似文献   

18.
砚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并且结下了难解之缘,更有甚者爱砚成癖,嗜砚如命。在各类文物的收藏爱好者中,似乎惟有藏砚出现了众多的砚癖名人,砚为何有如此特殊的魅力可使人如此痴迷呢?这是由于砚本身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具精湛的雕琢技艺,再经识者题铭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佳石、精雕,加上名人佳句,为世人所深爱而又传承久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毛笔一直是用来书写的传统工具,因而文人墨客的案头离不开文房四宝,而笔墨易损、纸不易存,独有砚石可千古流传。它既有实用、艺术价值,又具观赏品鉴的文化内函,所以自古至今的文人士子,往往都将砚…  相似文献   

19.
肇庆山水     
肇庆居粤西,它的出名,多一半借了古端州的牌号。这是产砚台的地方,可惜车过端溪名砚厂大门,却未及入内参观,比几年前在皖南徽州的歙砚厂走马看花一回还不如。端砚与我无缘也。 有缘的是肇庆山水。山是鼎湖山,水是星湖水。两相映带,自有文章。  相似文献   

20.
玉带板初探     
玉带板始兴于唐代,终于明代。它作为皇帝和官僚贵族革带上的佩饰,是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本文对各个时期玉带板的形制、纹饰和雕琢技法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