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中央王朝周邻的民族地方政权和外国,对于它们的政权建设、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宋代孔子思想对西夏的影响非常深刻。孔子思想在西夏的传播,大致分为传入、发轫、兴盛、鼎盛和衰落五个时期。本文试按这五个时期,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在唐代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极其繁荣,这对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对唐朝历史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被称作各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都会。同时,因其重要的战略、经济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夏势力进入敦煌以后,在敦煌地区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儒学研究论略杨慧清抗日战争时期是民主革命的重要时期,也是儒学研究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复兴中华民族的气氛浓烈,各方面对民族文化及其主体儒学的研究因而非常重视。如贺麟当时所说:"无论政治、社会、学术、文化各方面的努力,大...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在鲁国国君的倡导下,孔子后裔及弟子在孔子生时旧宅的基础上.建立了孔庙,这就是曲阜孔庙的源起。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孔子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儒学的传播,孔庙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深刻的庙宇。孔庙在四川兴盛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与宋代四川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分不开。本  相似文献   

6.
正"文庙"是孔庙的别称,是专门祭祀孔子及其儒家代表人物的国家礼制性建筑,中国最早的孔庙建于2500年前,在历代的王朝发展中,出现了数种关于孔庙的称谓,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全称是"文宣王庙","文宣王"是历代封建王朝追封孔子的谥号。"文庙"中的"文"一方面表明孔子所受的封号"文宣王",另一方面也说明历代王朝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尊崇备至,从唐代开元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对两千年来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撰成气魄雄伟的不朽巨著 ,为史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成为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史记》又运用高超的文学手法来写历史 ,刻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成为历代作者揣摩效法的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司马迁“最通经学 ,最尊孔子”,对确立孔子作为古代圣人的地位贡献至为巨大。《史记》突出地表现出大一统民族观 ,并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 ,因而成为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总之 ,从文化史的宏观角度考察 ,司马迁是仅次于孔子的 ,又一位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在其执政时期,倡导儒学,广施德政,同时,又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德法兼用,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使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从孔子开辟儒家教育事业,到孟子便有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自觉与基本定位.由此之后,历代儒者可以不作官、不造论,但却不能不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到了王阳明,其对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是大用发皇,虽然人们往往从理论学理的角度称其为心学,但其心学理论却主要是通过教育与教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其教育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并通过"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的途径,从而生动地凸显了儒家"成己成人"的关怀.王阳明的教育与教化实践,也向当代的儒学研究提出了一个究竟应当如何认领儒学传统价值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夏王陵的文化旅游开发对宁夏社会经济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西夏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要手段。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西夏王陵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品牌战略、文化影响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及旅游体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策略,进一步认识了西夏王陵极高的历史价值、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超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夏陵     
《世界遗产》2014,(1):104-105
西夏文明是11—13世纪兴盛于中国北方农、牧区交界地带以党项族为主体具有鲜明特征的少数民族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西夏陵作为西夏王朝帝王墓葬群遗址,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具有非凡适应性及突出文化多元融合性,且业已消逝的西夏文明提供了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12.
孙传波 《神州》2012,(21):35-35
一种偶学思想具有一个国家的标志,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品格表现出来。韩国自古号称“君子之国”,一贯提倡儒学,对整个大韩民族进行儒家伦理教育,士君子主张以儒家礼仪、孝道治国。儒家文化在韩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儒家文化在西汉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历经时间的孕育、生根、发展和再创造,积淀成为韩国民族传统文化。儒学思想对韩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经济、学校教育、家庭伦理、文明礼仪以及社会现象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3.
辽、西夏、金政权的汉化及其儒统治国的相关问题可作比较探讨。辽、西夏、金政权的汉化方式主要体现在:统治者自身的汉化、重用汉人儒士辅政、参学中原王朝儒统治国方略、社会组织的汉化等方面,这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对更合理化、更仪式化的皇帝特权仪典的信奉以及官僚政治程序的需要,也是他们用来减弱政权中部落首领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的斗争武器。这种汉化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差异性,主要是受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生态环境、民族间经济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保留旧有习俗制度的心理,又有学习接受汉文化制度的需求,并掺杂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传统的"华夷观念",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当时民族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戚是西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巾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本文对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敦煌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各民族都为敦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杨富学等著《敦煌民族史》描述并论证了不同时期敦煌各民族的活动、历史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印证了敦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历览敦煌两千多年民族关系之兴替得失、和融砥砺。该书视野广深,资料丰富,观点新颖,为此前所未有,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16.
<正>魏晋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发展、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阶段。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空前交汇杂糅,形成了"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创造出精彩纷呈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秦汉以来中国汉文化传统,为隋唐大一统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邺城遗址及其周边的北朝墓群是这一时期河北地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该地区是曹魏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中心,这些遗存的发现对于魏  相似文献   

17.
赵卫东 《沧桑》2010,(6):127-128
孔子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部分儒家文化的奠基者,另一方面又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的教化偶像。在中华文明行进的历程中,文化孔子与政治孔子、道德伦理与政治伦理是如何融合纠结,成为当代人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这是笔者关注探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孔庙礼制的增益变迁为切入点,从历代帝王(包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尊崇孔子地位以建构正朔王朝学统、道统、治统的政治实践视角透视,力图解读孔子如何被政治力量由一介平民学者塑造成万世师表的历史原由。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10-11
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时期,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奠基时代,它以海纳百川的勇气,百花争艳,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的春天。中国的正统文化——儒家文化正是在此时正式出现。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在山东曲阜,这里在公元前11世纪即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都城,当年孔子曾在这里著书讲学。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相似文献   

19.
西夏时期敦煌史属于敦煌学与西夏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颇多成果。但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西夏何时实际统治敦煌、敦煌石窟中西夏艺术的分期与断代两方面,对于西夏统治时期敦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并缺乏系统性。本文从西夏实际统治敦煌时间,西夏统治时期敦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两大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孔庙是中国古代社会推崇儒家思想、崇尚文化的象征,彰显国家继承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意志。世界上第一所孔庙来自曲阜孔子故宅,按照作者的推断应该是周威列王时期。唐代贞观时期,孔庙遍及全国各地的各级国立学校中。宋朝和明朝是孔庙的大发展时期,清代达到鼎盛。到清末仅文庙就达到近1800所。国家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多的孔庙?孔庙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这和它所具有的崇德、报本和教化等三大社会功用是密不可分的。受中国的影响,朝鲜、日本、越南等也曾相继崇尚孔子思想,普建庙宇祭祀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