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而藏品则是一个博物馆立足的根本,是推动和开展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良好的藏品实物及其衍生方式来进行。做好博物  相似文献   

2.
韩芳 《北方文物》2006,(4):102-104
博物馆是收藏人类过去记忆的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位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显而易见,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是物--文物藏品,因为它是祖先和大自然的馈赠,在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历程中,在人为和自然的选择中流传下来,并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殿堂之一,担负着收集、保存、研究、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神圣使命。从国际范围看。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机构,负有人类生存及其环境见证物的收藏、保管、保护、科研、信息传播、展示、公民教育等神圣的公益性使命,同时博物馆又面临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诸多挑战,一方面博物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与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和财政、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博物馆改革方兴未艾,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并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阐释、传播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博物馆通过具有"真"、"善"、"美"特点的陈列展览和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陈列手段,为公众提供构建文化与精神信仰的独特服务。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行为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自主性、私密性,通过品读文物参与将博物馆构建为历史、科学、艺术的权威机构,同时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由此,博物馆也成为当代和未来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公共性精神和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应北京市文物局邀请,由首都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主办,自然博物馆等多家在京博物馆协办的"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西藏文化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瑰宝,它的诞生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牦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千年来,牦牛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凡是有藏族同胞的地方就有牦牛。西藏牦牛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肩负着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讨牦牛与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场所,它扮演着征集、保护和展现代表人类生存与社会演进各种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角色。与高校不同,博物馆不是高端知识分子才可以进入的场所,因而具有鲜明的公众教育功能,也是城市文化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便有类似于博物馆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库,是人们解读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百科全书"和"实物图书馆"。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沧桑变迁,离不开博物馆的文化积累、储存和记忆。博物馆对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积累越丰富,储存信息越完整,该城市的文化就越有特色,越有品位,也就越有吸引力和知名度,城市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博物馆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在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寻找、挖掘、传承记忆,且正以人类文化遗产者的身份而成为人类记忆的保存者。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一向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智慧的结晶。博物馆又因其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用,而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和自然遗产极其丰富,又有注重人文、重视祭祀与收藏的传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从1905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创建中国人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而又充满活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程乾宁 《文博》2010,(5):85-88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在各种跨界学科和艺术形态激流汇聚的趋势下,博物馆展览及为之服务的陈列形式也持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解构近年来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典型案例,剖析其富于争议或敏感性的概念与话题,进一步阐释了笔者对博物馆学界争论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传播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同时强调,博物馆的展览要更具开放性和多样化,以此来接纳观众参与,在观念和技术层面上,都要力图革新受众的知觉"感受力"。  相似文献   

10.
<正>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如何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的职能,是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9届大会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环境的物证。并明确指出:新世纪博物馆面临经济和社会两个挑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拟广泛推行博物馆理事会治理模式的行为应界定为"移植"。而"移植"来的理事会制需结合我国博物馆赖以存在的本土资源进行再造,以及精心培育适宜理事会制存活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博物馆理事会制的本土化改造主要涉及理事会的功能重塑,建构新型的博物馆理事会与政府部门、与管理层的关系;培育理事会治理文化亟需涵养对关涉博物馆的法律、法规之尊崇和敬畏之情;培育理事会治理的宏观制度环境亟待提升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位阶。  相似文献   

13.
《西藏人文地理》2014,(2):76-83
为肩负起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究牦牛与人类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对一个物种和一个民族和谐关系的认识,研究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以及自然生态发展,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的一项重要文化创意工程——牦牛博物馆,2012年于拉萨的柳梧新区正式开建。预计将于201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实现开馆试运行。牦牛博物馆其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加室外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拟建成中l国乃至世界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活态文化,而博物馆的藏品是传统手艺最强有力的物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具有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职能,对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陕西历史博物馆发挥藏品优势,研发出一系列教育推广课程,努力让手艺得到传习,让文化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5.
武瑞 《神州》2012,(25):158-158
一、绪论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它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所学的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聚集了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物证,件件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国之重宝,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博物馆收藏、展览和研究这些文物,是提高社会文明的历史使命,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文化场所,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无论对社会及公民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博物馆长远发展,笔者试图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18.
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为了加强同群众的连系,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博物馆事业之发展,先后建立了"博物馆之友"。凡热心博物馆事业,对历史、考古、民俗等有兴趣,愿意与博物馆取得联系并能扩大联系作用的,由本人申请,经当地所属机关(或党、团组织)证明  相似文献   

19.
<正>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及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重要场所,更是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主体,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使人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因此,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肩负着光荣而又重大的历史使命,发挥好博物馆的文化信息传播水平和传播效率尤为关键。但随着信息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数字化信息传播成为当代主流传播形式,而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和模式也随着改变,所以对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研究和探讨至关重要,对博物馆成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汉学家列文森曾经有个著名的比喻: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命运,如同放入了"博物馆"。人们既不再把传统价值体系当成判断事物的准绳,也并不将之弃若敝屣,而是带着疏远与崇敬的复杂情绪,把它们"妥善地收藏在玻璃橱窗里",作为年代久远的传承物储藏、展示。这也是我在参观各地新建的"民俗博物馆"时的感受:制陶、织布、刺绣、泥塑等传统手工生产工序,从原先位于市井街头或简陋作坊的工作场所中转移到博物馆的展示空间里;手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