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宋时期当阳峪窑大规模盛产陶瓷,绞胎瓷因其独有的特色成为当阳峪窑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探寻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从绞胎瓷的特点入手,将其归纳为绞胎、纹理、人文三个方面,针对仿古绞胎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绞胎瓷工艺传承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巩义东区一处工地的考古发掘中,清理了一座梯形竖穴墓道的土洞墓。该墓出土了一件通体施绿色釉的绞胎枕,枕面上的团花图案采用了白褐两色绞胎工艺。通过对所见相关材料的比较研究,认为同类绞胎枕应为北宋早期芝田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朱宏秋 《收藏家》2024,(2):80-95
“绞胎”与“绞釉”类陶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两个特殊品种。本文从实为“绞胎”却被命名为“绞釉”的三件陶瓷枕入手,通过分析博物馆藏品和考古资料,认为这两类陶瓷器所呈现的“花纹”不是釉的功劳,而是通过“绞胎”“绞化妆土”的工艺手法和施一色釉共同合力的结果,是一种极易造成视觉上迷惑的装饰奇观。  相似文献   

4.
1988年3月,江苏泰州西郊西仓饭店工地出土了一件绞胎陶罐.罐直口微外翻,圆肩,鼓腹,腹下部略敛,圜底,口径9、腹径14.4、底径10、高13.2厘米,内壁施薄釉,口及下腹各有一圈胎接痕,外部釉不及底.其外部施釉面呈黄褐相间的木纹纹样,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绞股釉陶罐.观察表明,泰州出土的绞胎釉陶罐,系用酱红色的陶土做胎,然后可能是用质地较细腻的同类酱红色胎土与白色化妆土  相似文献   

5.
唐代陶瓷工匠发明了绞胎釉陶,有全绞胎、半绞胎之分。其中全绞胎是指从外表经过胎心至内壁的绞胎层理相通,因而绞胎纹理也相通。对全绞胎釉陶文物进行仿制的模拟实验,揭示了全绞胎釉陶的成型采用的是模制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绞胎模制法,即先用红白两色黏土制备成绞胎泥条和绞胎泥片,再依托模具模制成型。红白两种泥片之间的差异较大,表现在含铁量高低相差悬殊,红白颜色对比鲜明,因而美观;而颗粒粗细不一,吸水率不一,干燥收缩率和烧成收缩率也不一,因而容易开裂。模拟实验的过程就是揭开其两面性、寻求矛盾双方契合点的过程,矛盾解决了,美观而高雅的全绞胎釉陶也就仿制成功了。  相似文献   

6.
谈陶瓷装饰工艺——绞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胎,亦称绞泥,是丰富多采的中国陶瓷装饰工艺中的一种。利用绞胎工艺装饰的陶瓷器,花纹自然,变化丰富,体现出民间艺术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生气勃勃的独特艺术风格。一绞胎工艺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用两  相似文献   

7.
高阿申  钱伟君 《收藏家》2005,(11):21-26
一、前言人们对唐绞胎器的研究,与唐三彩几乎是同步的。而对唐三彩的认识,至今不足百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到河南洛阳时,于邙山脚下的古墓中出土了很多唐三彩。这些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釉陶,虽然古老得逾千年,却色彩斑驳、润泽晶莹,运抵北京后中外藏家竞相购买,于是,唐三彩之名一夜之间传遍天下。唐绞胎器的发现不比唐三彩早,1954年,傅振伦先生于《全国各地发现的古代重要陶瓷器》一文中说:“唐人墓和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名瓷……绞胎瓷器的出土,有陕县刘家渠的瓷枕,纹如木理。宁波出土褐地双耳黄釉瓶,同时发现了绞胎黄釉枕,农安辽朝八…  相似文献   

8.
文辉 《文博》2000,(2):57-60
耀州窑素胎黑彩瓷七十年代大量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并在此之后,其他窑址也偶有发现。器物类型有:盆、灯、釜、盂、碗、盘、钵、骆驼、鸡、马、猴等。素胎黑彩瓷是在胎体制成后,用毛笔或毛刷等软质工具,蘸以釉药绘画于胎骨之上,习惯上谓之“软法”。纹饰多以动植物纹为主,几何纹次之,纹样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写实规整中力求夸张变化,古朴意态中竟显雅拙神韵,作品充满了纯真、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藏博资讯     
<正>圆明园新修复60件康熙官窑瓷本刊讯圆明园管理处近日透露,圆明园文物修复第二批瓷器的基础拼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共拼接出相对完整的瓷器60件。第二批修复文物均为康熙年间的官窑瓷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已破损的良渚化黑陶双鼻壶和明代宣德青花扁瓶藏品展示的艺术效果,须对其进行修复。两件器物的修复运用了电脑设计修复方案,采用“陶配陶”、“瓷配瓷”及一些现代先进的粘结材料,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修复效果理想,使之恢复其原来的面貌。说明现代技术和传统修复方法相结合是修复古代陶瓷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安徽望江县护城村窑厂发现一座北宋墓葬,出土有瓷诵、瓷塑动物及其他瓷具等青白瓷器47件,其中有一件瓷萧,特别引人注目。该瓷萧质地为青白瓷,制作十分精致,釉色莹亮,造型秀美,胎薄而又坚实,完好无损①。1993年国家文物局组文物鉴定专家组来安徽,认为这是一次重大发现,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同时出士的墓志记载,墓主于北宋嘉访七年(1062年)四月十日死亡、埋葬,因此,这件瓷萧当属北宋中期遗物。瓷策通长20厘米,一端稍粗,口径2.5厘米,另一端稍细,口径2厘米,一侧有小孔五个,另一侧有小孔一个,今日吹奏起来仍…  相似文献   

12.
绞胎器与“绞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窑址调查资料和传世器物,对绞胎器与“绞釉”器的起源、技法、品种、产地、时代以及二者关系等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与探讨,并提出中原地区是古代绞胎器与“绞釉”器的主要产地。两类产品虽属稀少品种,但工艺独特,制作精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原地区制瓷业的发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耀州窑宋代青瓷及现代仿瓷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耀州窑古瓷和现代仿瓷在元素成分上的差异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对 12件耀州窑宋代青瓷和 4件现代仿瓷瓷、釉进行元素分析测定 ,并对两者之间元素的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其结果表明 ,古瓷釉和仿宋瓷釉的RO/SiO2比值具有明显差异。仿宋瓷胎和瓷釉的轻稀土元素含量与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 (即LRee/HRee)的平均比值大于古瓷胎的平均比值。仿宋瓷的胎和釉的微量元素Zn含量则明显高于古瓷Zn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4.
登封发现一批宋代窖藏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12月,河南省登封县冯湾村农民在村边挖土时,发现一批窖藏瓷器。这批瓷器装在一件褐色大瓷缸内,出土时瓷缸被打破,除个别瓷器被击碎外,还有26件保存完好。其中有钧瓷24件,磁州窑系瓷器2件,主要器形有盘、碗、瓶、钵等。一、钧瓷盘,12件,分二式。Ⅰ式盘10件侈口圆唇,浅腹,内底较平,圈足露胎,胎色灰白。通体施天青色釉,施釉肥厚,釉质细腻浑厚,下部垂釉如蜡泪,圈足内积釉厚似乳钉,器表有桔  相似文献   

15.
原始瓷是对瓷器初创阶段在技术和产品都未成熟情况下的一种称谓。施釉技术尚未成熟,初始阶段常表现为非有意加施的包含釉(暴汗釉),胎土也往往非真正的高岭土。成熟后的原始瓷施釉有厚薄两种,有的薄釉产品,基色呈青和透明的玻璃状,有的厚釉产品则呈浮浊状。釉色以青、黄、褐黄、青灰、青等为大宗。原始瓷由于胎土、施釉、烧制温度等方面的原因,其器物的胎尚有一定的吸水性。建国以后,在德清地区东苕溪沿途发现了  相似文献   

16.
无锡八士镇宋代墓葬出土的绿髹荷花形漆钵是极为罕见的“绿沉漆”实物,利用三维视频显微系统、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这件绿髹漆钵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髹荷花形漆钵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髹红色以及绿色面漆的工序制作而成;其木质胎体为杉木属,漆灰以植物油和中国大漆作为胶结材料,而面漆则是中国大漆并添加了熟桐油作为助剂;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绿色漆膜的呈色是由雌黄和靛蓝调配而成。这是对“绿沉漆”漆器制作工艺的首次科学鉴别。  相似文献   

17.
黄冶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东北约6公里的黄冶村附近。黄冶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烧造三彩制品和绞胎制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处窑场,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初唐开始创烧三彩制品,盛唐已发展成熟,逐步达到鼎盛阶段,并开始烧造绞胎和搅  相似文献   

18.
从以往的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地区土墩墓和土墩石室墓的发掘与研究由来已久,尤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先生所著《论浙江地区土墩墓分期》最为系统,并确立了浙江地区土墩墓的编年序列,为今后的发掘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这在本文作者的结语部分中得到了较多的体现。洪塘卢家山西周至春秋遗存的考古发掘,共计发掘了土墩石室墓5座、土墩墓1座及一处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墓葬中出土物达91件,以原始瓷最多,占比达80%多,器形见有豆、钵、碗、盅、罐、盂、盆、器盖等;遗址中出土的多为商周时期的遗物标本,其中可复原的器形有原始瓷豆、碗、钵等,上述遗存的发掘与发现,应该说是充实和丰富了浙江地区土墩墓的资料。该篇报告作者在对相关遗存的年代判断方面下了比较多的功夫,在墓葬方面,通过器物类型的比较确定了M7、9的年代为西周晚至春秋早期,M8为春秋晚期。在判断M10年代方面,作者首先根据M10被M8打破的地层关系,确定了在相对年代上M10早于M8,加之M10所出器物A型原始瓷盅式碗与长兴便山、石狮所出春秋中期同类型器物一致,据此判定其年代为春秋中期。尽管M4出土器物时代特征不明显,但其所出的钵与M9一致,故也可以推断其年代应为西周晚...  相似文献   

19.
1971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乾县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文物达上千件。其中有一件骑马狩猎俑(图一),自出图一唐筋德太子墓出土骑马狩猎俑土以来,一向被认为是绞胎作成。或日:"胎体以白色和黑褐色作出树木年轮的花纹,马身和垫板均作深酱色褐釉,也用黑褐色作木纹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1997年起在河南焦作当阳峪窑址中陆续采集到15件骨质和1件象牙质制瓷工具。本文对这16件制瓷工具进行了描述,并与全国各地同时期出土的同类工具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就是当阳峪窑美轮美奂的剔、刻、划花瓷器的制作工具。对学术界尚无人研究的宋金元时期剔、刻、划花瓷制作方法之谜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对研究该时期陶瓷装饰艺术也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