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元明时期战事元朝是封建社会持续发展的时期,今宁夏南北为元朝腹地,战争稀少。明朝晚期已进入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今宁夏南北设宁夏镇、固原镇。军镇之下,分别统领卫、所、关、堡环列兵戎。军镇为军政合一、屯防兼备的特殊行政区域。卫所军队,平时训练与屯田相结合,战时由明廷派总兵统一指挥。今太阳山地区的韦州、下马关为军事要冲地区,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战事十分频繁。每年秋季,三边总制都要调集兵力沿长城“防秋”。明代大力增修长城(边墙)堡寨和大量驻军屯田,成为一项重要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2.
宁夏平原与黄河之间的共生关系,使之成为黄河文化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文化。黄河文化是宁夏北部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词。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梳理宁夏黄河文化的脉络结构及其符号表达,分析宁夏黄河文化开发的缺憾,对于宁夏沿黄城市文化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四陕西战区铸币明代的陕西省幅员辽阔,包含现今陕西、宁夏、甘肃三省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九边中有四镇都在其中,延绥镇、宁夏镇和甘肃镇共称为西北"三边",另还有一个固原镇(也称陕西镇),陕西三边总督驻地就在固原镇城。明代由于缺铜,总体铸钱数量不高,陕西省内出产铜矿,是当时铸钱业最为发达的地  相似文献   

4.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是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做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站在全国乃至全球化的高度,依据宁夏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的历史传统,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的整合延长,解决农民转移就业,解决各城镇各产业分工协作,推进价值链革命出发,为宁夏勾画了一幅全新的宏伟发展蓝图。笔者认为蓝图的实施和实现有两个自然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黄河宁夏段水运的历史、津渡设施及其重要作用,对沿黄城市带建设、开发利用黄河、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城市本体、城市腹地三个方面,对宋金元时期青州与济南二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外部环境方面,北宋时期,青州、济南二城均较为优越,金元时代却截然相反。从城市本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城市风貌上,北宋时期的济南城尚落后于青州城,金元时期青州城因迭遭战火,城市风貌已大不如济南;城市占地规模上,北宋时期青州城的占地规模明显大于济南城,而金元时代的济南城已后来居上。在城市腹地发展水平方面,宋金元时期,至少是金元时代,济南城市腹地的户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完全超越青州城的腹地。进而指出,金元时代,至少在元代,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已经转移至济南,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到济南的移治,只不过是行政中心"追逐"经济中心,对济南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一种政治承认而已。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理》2007,(5):I0002-I0002
自宣宗以后,明朝政府重新修筑了长城,沿长城线、设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九边,驻扎了50-80万军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消费区,  相似文献   

8.
苏州城西北门阊门以西一带自然风光优美,自古以来即是达官贵人的游冶迎送之地,至明代,则逐步形成显著的城市景观。阊西地区城市化的空间过程,是以阊门附近为核心,沿水道呈放射形带状发展的。本文考察自先秦吴国建都至明清时期阊西一带城市景观的形成和发展,重点探讨明清时期阊西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职能分工所带来的景观差异。  相似文献   

9.
明清方志中榆林城图形态表达可分3种:矩形、复合形、凸形,体现榆城发展的3个阶段。矩形在明、清《陕西通志》中常见,形成时间约在正统、成化时期。方志编纂体例使城图准确性有所降低,无法与成书时间形成统一的时空关系。复合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经余子俊、黄绂、熊绣三拓子城,邓璋修外城、王遴筑逻城后形成的城市形态,仅见于万历《延绥镇志》。子城与逻城相连,与外城分离,明后期方志城图皆不绘外城。清初,受风沙与军事影响,逻城、外城逐渐残损,城图表达中都不再出现,仅剩子城的"凸"状形态。同治初年,北墙内缩,形成"Z"字状的墙垣,但整体上还是以"凸"形为主。方志城图是研究城市形态发展的重要史料资源,不仅有助于厘清不同时期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而且可分析方志编纂与地图史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代襄樊城市变迁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襄樊古城缘起于西周晚期仲山甫封樊,但本文运用最新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后认为,古代襄樊城市的源头为至少西周中期建都于今樊城西北的古邓城,并详细分析了襄樊城市发展史上三座古城邓城、襄阳城、樊城的变迁进程,阐述了古代襄樊城市变迁与政治、军事、地理形势变化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出古代襄樊城市从"一城独镇"到"双城并雄"、"三城竞秀"、"南城北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乔飞 《史学月刊》2006,(12):111-113
昆明是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开始,先后建有且兰城、谷昌城、昆州城等,多难详考。南诏崛起后,于唐永泰元年(765年)在此筑“拓东城”,作为镇慑滇东的军事重镇。后改名为鄯阐,定为南诏东京,成为云南的又一政治中心,历大理国时期而不变。元代统一云南,改鄯阐城为鸭赤城,以此设云南行省,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这千余年的历程,主要是作为一个边疆政治军事型城市而逐步发展的。但到了明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的转折,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文化地位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不仅成为云南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和…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编写《宁夏山川》时,对红寺堡地名进行过考察,因疑点多多,没敢轻易下结论。后来翻阅《红寺堡开发区志》之“概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红寺堡’一名始于明朝,为军屯之地。”当读到建置区划时,又一次强调“‘红寺堡’之名始于明朝,时属宁夏总镇(确切为宁夏镇)灵州千户所属城之一,为军屯之地。”  相似文献   

13.
高昌城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城滥觞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逐渐由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垒、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至明初城址废弃,沿用了1400余年。高昌故城这座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城市营建史上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中亚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宁夏是清代八旗驻防重地,宁夏旗人从雍正三年开始正式出现.银川满城作为一座军城,特别是新满城其建筑形制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和八旗驻防军地特点,对银川古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宁夏的满族文化也为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构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学界对樟树市吴城遗址的考古学挖掘与文化考察较为集中,而对于永修县江西古代名镇吴城镇的历史考察涉及较少,主要有梁洪生的《吴城商镇及其早期商会》一文。吴城镇是古代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明清时期,吴城镇常驻人口近十万之巨,商贾遍布,人声鼎沸,商业繁荣,位列江西四大名镇之首。近代以来,历史名镇吴城经济却发展渐次滞后,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块“短板”,挖掘吴城历史文化,梳理吴城镇历史源流,探究名镇吴城商贸会馆往昔荣光,揭示古代江西名镇吴城地方发展主要路径,建构吴城地方社会新发展,助推吴城镇的乡村振兴,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正是本文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6.
灵州城曾是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城市。灵州治城有过四次移建,出现过五座治城。北魏孝昌二年废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初治胡城。西魏大统六年灵州首度自胡城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明洪武十七年,灵州二度北移至灵州新城。明永乐中,灵州三度北移十余里,另筑新的治城。宣德三年,灵州四度迁至新的治城。  相似文献   

17.
明清榆林城市的空间演变可概括为"初城、三拓、两筑、一缩"四个阶段.明代"榆城三拓"的正确解释是以正统所建城池为基础,经余子俊、黄绂、熊绣三次拓展而形成的城市形态,即榆林主城区域.外城(邓璋筑)与逻城(王遴修)皆不属于明、清时期人们认知下的"三拓"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城墙周长数据与相关建筑位置,得出熊绣拓城边界已至南河北岸...  相似文献   

18.
1990年5至6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乌盟文物站业务人员为了配合丰(镇)至准(格尔)铁路基本建设工程。在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后城嘴村西发掘仰韶时期遗址,在调查遗址的周围时发现了后城嘴遗址。  相似文献   

19.
孟珊 《攀登》2016,(4):90-94
分析青海省沿黄区域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青海省沿黄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沿黄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加强旅游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注重自然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加强青海省沿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强化宣传意识和推动旅游促销等。  相似文献   

20.
明清北京通州古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州是明清时期运河北端漕运枢纽城市。随着漕运的发展,通州城池自明初以来也日益扩展和完善。本文利用文献档案、古地图、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通州城垣、护城河以及城内街巷分布和功能区布局,并重点论述了通州城的主要职能。明清通州城的发展演变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城城垣扩展受到仓储职能的较大影响,城池巧妙地利用运河水系集城防与漕运于一体,城市职能随着漕运发展而日渐扩充和完善。明清通州古城集中反映了北京地区的运河文化,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地,应加以深入研究并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