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王素这里所谈的沮渠氏北凉,包括河西沮渠氏北凉和高昌沮渠氏北凉两个政权。河西沮渠氏北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为所谓五胡十六国之一,由沮渠蒙逊于公元401年建立,其子沮渠牧犍于公元433年继位,公元439年被北魏灭亡。高昌沮渠...  相似文献   

2.
赵旭峰 《丝绸之路》2010,(10):15-16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安阳 《敦煌学辑刊》2007,(4):206-210
北凉政权在统治河西时期,已在高昌设郡进行统治.至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无讳、安周时,高昌变成了北凉政权的统治中心.北凉统治高昌,前后仅有十八年(443-460年),但对高昌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北凉残部西迁高昌的过程及其对高昌佛教发展等问题略作述论.  相似文献   

4.
北凉沮渠京声译经述论杜斗城北凉是“十六国时代”由卢水胡沮渠蒙逊建立在河西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的存在虽然只有几十年①,但其于佛经的翻译及石窟造像方面却有突出表现。以前笔者曾简单涉及过此方面的问题②,这里拟对沮渠京声的译经再作一较详述论,其目的无非是抛砖...  相似文献   

5.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率众东迁,从《故凉州武威太守沮渠愍之墓志》、《隋伊穆及妻沮渠氏墓志》和《奉先观老君像碑》可知,中原沮渠氏后裔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且仍以"泸水沮渠"自居。其中,沮渠愍为沮渠蒙逊世子沮渠菩提后代。沮渠后裔居住地以洛阳为主。442年沮渠无讳西迁至吐鲁番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后被柔然所灭,北凉王族沮渠氏变为平民融入到西域多民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6.
隗仁,其姓"隗",系胡姓。敕勒高车族,祖籍陇西天水。西晋时期隗氏迁居高昌,逐步成为当地豪族。隗仁早年曾任沮渠氏北凉湟河郡司马,因忠于职守被沮渠蒙逊誉为"苏武",并于北凉玄始九年(420)任高昌太守,任期十六年。隗仁对高昌的治理为沮渠氏北凉统治西域,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西迁高昌重建"大凉"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河西走廊东端古丝路重镇武威,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皇娘娘台。前不久,我慕名游览了那里。踏进古色古调的朱门,穿过一座带有过堂的长厅,我便站在了大殿的下面。仿古重檐式殿阁,高大巍峨,富丽堂皇。檐头上有高超的工艺师们的精描细绘,屋檐下装饰有西凉马超、反弹琵琶以及许多具有浓厚西凉文化特色的图景,色彩艳丽,着墨深重,流露出鲜明的汉唐风格。站在大殿的平台上,环顾周围,整个建筑群一律红墙黄瓦,雕梁画柱,屋脊高耸,檐角飞翘,极有古凉都遗风。风轻轻一吹,四角风铃声声,把人的思绪悠悠拉长,仿佛走进了遥远的五凉时代。皇娘娘台的主人尹氏,天水冀人,自幼聪慧好学,博通经史,她与汉武帝前将军李广之十六世孙李詗,志趣相投,成为佳偶。晋隆安四年(400),李詗脱离北凉,拥兵自立,建都敦煌,史称西凉。李詗创建西凉的过程中,得到尹氏的得力谋划,故西凉民谚称“李、尹王敦煌”。病逝后,后主李歆继位后第四年,北凉王沮渠蒙逊佯攻西秦浩门,暗回师川岩,以声东击西之术诱使李歆上钩。李歆闻蒙逊南伐,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太后尹氏闻讯急忙劝阻。李歆对其母尹氏的劝阻置若罔闻,率骑3万东伐张掖,败于蓼泉(今临泽),为蒙逊所害。太后尹氏也被俘至姑臧(今武威),囚禁...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传播及石窟艺术的兴起甘肃石窟的兴起始于十六国后期。此时石窟的兴起,基于两点。一是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已有一定的基础,位于西域和内地咽喉通道的河陇地区更是高僧云集,寺塔相望。西晋时竺法护等一批僧俗驻足敦煌,往来于西域、长安、洛阳间,翻译佛经,“立寺延学”。到了前凉、北凉的统治者如张轨、沮渠蒙逊都十分推崇佛教和敬奉高僧,利用佛教为其统治服务。其时“国寺极壮”。《魏书·释老志》载:“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  相似文献   

9.
孙迪 《文博》2007,(3):24-28
一、引言   永嘉乱后,晋室南迁,北方最终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混战割据局面,出身少数民族的十六国君主大都信奉佛教,其中尤以北凉的沮渠蒙逊、后秦的姚兴以及后赵的石勒、石虎佞佛最甚.……  相似文献   

10.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最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痕迹。伴随着弥勒信仰的流行,甘肃石窟的早期佛教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弥勒形象,或为壁画,或为石雕,或为泥塑.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的壁画,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旁边墨书“弥勒菩萨”字样。该窟北壁第六龛有墨书题记:西秦“建弘元年(420)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十来年后,在北凉沮渠蒙逊时,甘肃酒泉又雕出了经幢形石塔,其中马德惠所造塔,第三层为覆  相似文献   

11.
北涼王沮渠蒙遜在其國都涼州(今名武威)首先開鑿的石窟,由於唐代佛教經典中會經有過一段記述,並經一再轉載,因此在河西走廊各地的石窟羣中,這涼州石窟是最為人所共知的。但是涼州石窟之名雖為人所共知,而其所在地點,經典中却未明確交代;到了唐代以後的文獻中就連這個石窟的名稱也無提及的了,因此窟址在那裏?從來就不知曉。過去美術史上談到兩晉、南北朝的佛教藝術,一定根據經典把涼州石窟提上一筆,而其遺址在那里?內容怎樣?藝術成就  相似文献   

12.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西距吐鲁番约50公里,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这里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自北凉至麴氏高昌统治期间(5~6世纪),吐峪沟开始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13.
尘世飘零客     
马蹄声渐渐远了,大单于带领人马翻过大山,一路迁徙至乐都。大单于秃发乌孤是趁着月色决定撤退的,他对着山坳里凌乱的黑帐篷抱抱拳,一行清泪就淌下来。 茶卡支棱起耳朵听了一会儿,听不见马蹄声了。转身走向黑帐篷。大单于撤走时,在茶卡耳边说了一句话。黑帐篷里,都是部落里的老弱病残。沮渠蒙逊的骑兵很快就要追过来了,大单于若是带着这些人奔逃,难免全军覆没。就在前一天,天还未亮,乌孤部落还在梦中的时候,沮渠蒙逊的一队骑兵突然冲进营地袭击。急促的牛角号吹响,营帐里熟睡的兵士们爬起来懵懵懂懂胡乱厮杀。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沮渠蒙逊的又一队骑兵赶来援助。随后,又一支骑兵赶到,沮渠蒙逊的骑兵有备而来。几乎杀得乌孤部落七零八落,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4.
公元906年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914年为曹议金代替,历时九年.关于西汉金山国研究者甚多,但是金山国一名的来源,敦煌学界还没有人进行研究. 《汉书·五行志》记载“金、西方”,于天干为庚辛,于四季为秋,色尚白.河西一带有许多以金命名的地名.《十六国春秋辑补·北凉录》记载沮渠蒙逊杀吕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众至数万,屯据金山”,此金山当在张掖临松山一带.《元和郡县图志》卷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4月下旬,在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两座古墓,同年7月进行了清理,编号为79TAM382、383(图一)。M382材料已发表在《文物》1983年第1期。M383发现帛书1件,出土时卷成小卷,已朽,当时没有条件展开,遂妥加保管。后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技术室帮助展开,并予装裱。由帛书内容知道,墓主是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夫人彭氏。  相似文献   

16.
王素 《文物》1994,(10)
1979年,吐鲁番地区文管所在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地发现了北凉沮渠蒙逊夫人彭氏的墓葬(编号为79TAM383),经过清理,出土了一件帛书随葬衣物疏,以及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虽然与该地区同期其他墓葬出土文物并无太大区别,难以显示墓主的身分地位和出身族属,但无疑仍是近年来该地区考古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河西走廊成了佛教东传和东西方文化密切对话并相互碰撞的前沿。作为佛教文化重要载体,石窟寺在河西大地上分布广泛,为宣传佛教文化和东西文化的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石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掖大菜     
张掖大菜张建勋“张掖大菜”,俗称“杂烩”。“杂”是多的意思。此菜来源有二说:一是用料好,刀技奇巧,制作精良,肉、肝、肺统于一盘,色鲜味香;二是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属地及今兰州所辖的皋兰县以西,是集匈奴食羊肉之大成,故有“大菜”之名,乃古丝绸之路上脍...  相似文献   

19.
五凉政权之一的北凉沮渠氏最为崇佛,其时佛教亦 最盛,代表了佛教东传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石塔的风格具体地反映了 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和中国传统宗教融合,逐渐中国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贾双喜 《文献》2005,(1):238-251
《北凉沮渠安周造像记》又名《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北凉承平三年(445)刻,清光绪间在我国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鲁番东七十里的哈喇和卓)出土.①北凉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七字,每字界以方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