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收藏家》2007,(5)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精工宏伟之作,使人感到有一种震撼的巨大力量,它既有硕大庄重完美之形,又不失精美细腻、空灵飘逸  相似文献   

2.
德化窑白瓷,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如玉,特别是瓷塑观音、佛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馆历年来征集收购了不少德化窑白瓷塑像,现选其中十四件有款识的代表性作品介绍如下。一明代塑像 1.罗汉立像(图一) 高23厘米。罗汉光头大耳,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脚踏浪花,袈裟随风飘动,右肩上放几卷书,右手握系书之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胎质厚重,洁白  相似文献   

3.
<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田黄原石田黄石是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主要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田黄原本就很稀缺,存世量就很少,所以才诞生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传说。石帝田黄,天生就有一股皇家富贵之气,其投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  相似文献   

4.
剑门蜀道石刻十分丰富.类型齐全,不仅有古代的摩崖造像、碑刻、汉阙,还有近现代的红军石刻、白花石刻。其艺术价值非常高。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石刻,绵阳平阳府君阙等已成了稀有的国宝。剑道石刻如此发达有其地理、社会、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古道地处龙门山区,山岩系侏罗黄型岩,岩质细腻.软硬适度宜雕刻,且岩石资源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5.
冯健 《四川文物》2009,(6):68-71,76
泸州宋墓出土石刻中,有一批表现宋代杂剧、大曲内容的题材,雕刻细腻,内涵丰富。文中对它们的特征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综述其历史渊源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21,(2):30-37
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形制属于陕北地区的小型单窟,有明确纪年题记,造像组合题材包括自在坐观音像、十六罗汉像以及天王像等,是陕北宋金时期民间开凿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型洞窟。其自在坐观音像、罗汉像和天王像、老者像均雕在山形龛内,正壁为自在坐观音像、左右两壁为对称的十六尊罗汉像和天王像,已形成北宋时期陕北地区较为固定的石窟造像组合模式,是陕北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造像组合题材,反映了当时民众佛教的信仰情况。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的开凿工匠为史氏,有助于了解陕北地区宋金时期开窟造像匠人史氏雕刻的造像风格和技艺,为研究陕北地区及葫芦河流域的宋金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 收藏有陶制三彩釉等身罗汉坐像的所有的欧美博物馆都将其作为唐代的作品而珍藏着。属于此组罗汉像的现有之物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是中国信仰的罗汉群体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作为佛弟子与觉悟的佛教圣者,罗汉受到佛教僧俗的崇敬,并被奉为修行的榜样。至迟在公元五世纪,罗汉造像就已出现于中国佛教艺术中[一]。但罗汉像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世纪以后,主要得益于佛教艺术的进一步中国化,以及中国人创造的、完全不同于印度典籍所述的某些罗汉组群的新起源和罗汉们的新职责、新住地、新名称。罗汉造像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印度原有的  相似文献   

9.
徐政芸 《收藏家》2011,(8):13-18
中国古代诸多的工艺美术品中,牙雕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种类。象牙质地细腻而光洁,表面滑润如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雕刻材料,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这点,并且把它雕刻成工艺品。考古发掘成果显示,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0.
柳东升 《神州》2020,(5):52-52
线雕是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以玉石、青铜等为艺术载体,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独特艺术形式。骨器上线刻是原始社会雕刻的萌芽,是现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线刻石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玉与线雕的结合更是近乎完美的杰作,天作之合,堪称珍品。  相似文献   

11.
<正>有的佛教寺院设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来源于一个佛教故事。据说摩羯陀国有一千个僧人。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所谓罗汉僧,是指  相似文献   

12.
罗汉(阿罗汉),在佛教中是修行达最高果位(档次)的和尚,地位次于佛尊和菩萨,但贴近民众而备受尊奉。因为佛寺主尊各佛,高踞于渺茫的西方极乐世界,只能响往,尊而不亲;菩萨大士协助佛尊度众生,有时也历下界,而毕竟非我族类,难以高攀;罗汉则不同,依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为众生造福,穿的是普通和尚服,使人感到亲切、崇敬。外来佛教发展到唐代已经中国化了,其标志之一就是崇奉罗汉的风行。在林林总总的佛象中,最有活力的为罗汉的画象雕塑,可说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精华。广西虽地处边陲,但出现的罗汉象与罗汉碑,也不失为历史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山东安丘汉墓人像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安丘董家庄汉墓是1959年发现的一座大型画像石墓,整座墓室满布题材多样、技法各异的石刻画像,宛如一座收藏宏富的画像石博物馆。在众多画像石刻中,安置在墓室中轴线上的三根周身雕刻画像的石柱尤为引人注目。石柱由为数众多的人像及异兽组成,这些人兽纠缠盘桓、高低错落、姿态各异,或拉长、或缩短、或粗糙、或细腻、或模糊、或清晰,整个人像柱气势博大、雕刻精美。在高浮雕上施以简单的阴刻,刀法简洁有力,有些地方运用了透雕,更凭添一  相似文献   

14.
刘大东 《中国钱币》2004,(1):45-46,44
手工钢版雕刻在印刷防伪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手工钢版雕刻不论在工艺技术上还是艺术技法上都有与其它艺术作品及工艺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手工钢版雕刻的不易复制性 ,使其在防伪印刷中一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防伪手段。手工钢版雕刻是由铜版雕刻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欧洲 ,铜版雕刻有 6 0 0多年的历史 ,钢板雕刻有 1 0 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 ,钢版雕刻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因近百年来钢版雕刻一直被用在钞票印制中 ,其技术保密程度很高 ,不为大众所了解 ,被认为是一种很神秘的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大众的防伪识别能力。为…  相似文献   

15.
罗红侠 《文博》2001,(6):72-75
咸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其中玉器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许多玉器构思精巧,图案新奇,雕刻细腻,制作工艺堪称一流,现挑选几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陈列的铜鎏金十一面观音,铜铸佛母,金蝶佛树,紫檀木雕刻十六罗汉插屏等器物,无论从造型工艺,还是审美角度或宗教意识来审视,都可称得上是佛教艺术之精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回顾。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 观音即观世音的略称,佛经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救世之最切者。当众生遇难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法华经·普门品》),应机种种化身,前往拯救解脱,故有十一面观音之说。十一面观音(照1),铜铸立像,五头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06,(9)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精工宏伟之作,使人感到有一种震撼的巨大力量,它既有硕大庄重完美之形,又不失精美细腻、空灵飘逸之气。整床用料十分讲究,均精选上等海南黄花黎之料,无论何处,都充分体现了黄花黎所特有的神奇光泽,在自然光或灯光直射下,其掩饰不住的琥珀光泽和迷人耀眼的金质光泽跃然而出;深浅不一的褐色细腻纹理夹带着像金光闪烁而跳跃流动的溪流,使人忍不住本能的去轻轻抚摸。以手抚之,顿感温润如玉,凝之如酥,夹带其散发出的淡淡降香,使人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再看其雕工,圆润纯熟,刀法生动流畅,形态逼真,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周彬雕白寿山石罗汉(彩色插页贰:上)。罗汉通高10.1厘米,虬髯螺发,面颊丰腴;眉眼细长,略露  相似文献   

19.
易县罗汉于民国初年被发现,后均流散到国外,被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收藏。本文追述了上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德里希·珀津斯基偶然得到罗汉的信息并两赴易县寻找罗汉的过程,并对这批罗汉的历史背景、制作年代和地点、流传经过及保存现状等作了探考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收藏界,田黄石可谓声名远播,即使是寿山其他石种还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黄也依旧保持着名贵身价。各大拍卖会的杂项专场中,田黄总能惊鸿一现,也总能拍出不错的价格。荣宝斋珍藏的那块4.5公斤的田黄原石,在80年代成交时的价格是13.5万元,而在那时的寿山乡,盖一座房子也不过只要一两千元。文献上常说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这样的形容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田黄的产地只有寿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区域虽然也间或有出产独立于矿床的独石,但由于产生时间和周围环境不同,因此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